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構為何非要自毀長城殘殺岳飛而後快?

趙構為何非要自毀長城殘殺岳飛而後快?

1/

民族英雄岳飛的名字,震古爍今,無論是我們的中小學課本,還是戲劇、演義,岳飛的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1142年初的隆冬季節,宋將岳飛遇害於風波亭。

岳飛的非正常死亡,更成為糾結大家千年的心結。

因為,人們一直都相信,如果岳飛不死,他一定能率軍直搗黃龍,恢復大宋的江山一統,是秦檜和他老婆王氏等一幫奸小,出於一己私利和漢奸本性,把岳飛給害死,這才讓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無力翻身,最終將漢人的江山敗於元人之手的。

因為罪大惡極,所以秦檜夫婦倆和他的死黨万俟卨只能跪倒西湖邊,再也站不起來了。

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殘害岳飛的真正兇手到底是誰?他為什麼非得要落個人生慘死的結局?

一些學者深入挖掘史料後,發現岳飛實際上是死於高宗趙構之手,這個說法比較靠譜。因為,岳飛被殺的時候,已經是手握重兵的南宋高級將領,正擔負著守邊驅敵的重任,就靠秦檜之流想輕易地就敢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大帥殺掉,他根本就沒有這個本事,也更沒這個膽量。

秦檜之流只是按別人授意將岳飛置於死地的直接殺手,他們所承擔的千古罵名,有一多半是在為別人背黑鍋而已。那個一心要除掉岳飛的,不是別人,正是南宋的最高領導——宋高宗趙構。

殘害民族英雄的罪名,趙構當然不能背,因為他是一國之君,即使是犯了再大的錯,也不會自己扛,以免有損帝王的光輝形象。所以有罪與罰都得找個人來扛,這個人,當然就是毀岳任務的直接執行者了。

2/

長期以來,宋高宗是一個在歷史上得到頗多劣評的皇帝,原因之一就是他對待岳飛一事極不得人心。憤激者痛斥他喪心病狂地執行投降路線,其原因是他貪生怕死、又貪戀皇位,不想迎被俘的二帝南歸,甚至暗示他受驚嚇不育,導致精神不健全。

其實,趙構並不是後人想像中那麼窩囊的領導,不然也不會在整個皇室都陷入絕地時,他還能獨撐起南宋的半壁江山。另外,許多指責趙構殘殺岳飛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岳飛要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稍懂一點歷史的人都明白,這只是個站不住腳的謊言。

因為,紹興七年(1137年)正月,金朝已向南宋通報趙構他老爸宋徽宗的死訊,而趙構5年後才殺岳飛,因此不存在宋高宗擔心徽宗南返奪位的問題;即使是他的哥哥欽宗能倖存返朝,也未必能動搖他當時的地位。

還有人指責趙構是為了賣國投降,才狠心除掉擋在他投降路上堅持抗戰的岳飛的。他已經是皇帝,何來賣國投降動機?如果他一味執行投降路線,那麼岳飛一死,按說最大的障礙已去,金軍為何也無大舉進攻?

北宋滅亡時,康王趙構受欽宗蠟丸密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星夜馳援。但他本人不久也被金兵俘虜,後伺機逃脫。之後戰亂中宋軍一路潰敗,趙構飽受追兵驚嚇,這一點也常被用以論證他的怯懦無能的性格缺陷。然而在宋徽宗的31個兒子當中,趙構是唯一的倖存者。當時如果他沒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戰死,那麼可能會出現一個更糟糕的局面:女真人不是在17世紀,而是在12世紀就征服中國了。

事實上在南宋,當時已經出現了不少冒牌宗室問題,如果沒有一個純正血統的皇子形成一個政治中心,當時的南宋很可能會崩潰。從當時危亂的局勢來判斷,宋高宗有能力與金維持一個不勝不敗的分立局面,已經是一項極為艱巨的政治任務,而不必因為失地未收復就輕易對他加以激烈的指責。單就當時的政治任務而言,宋高宗是一個遭到低估的政治家。

那麼問題來了,既無皇位威脅又有衛國之心的宋高宗趙構,為什麼非要置集戰功與威名於一身的邊關大帥岳飛於死地呢?

如果大家都能冷靜下來,站在趙構的角度來思考這一歷史慘劇,或許能發現一些新線索,也就是趙構非殺岳飛不可的理由。

3/

首先是軍事上的。

許多史學研究者已經證明,朱仙鎮以500騎兵敗金軍10萬、12道金牌等均非史實,而是岳飛之孫岳珂虛構出來的。1140年岳家軍北伐的確取得了一些勝利,並罕見地在平原上以騎兵對陣決戰的態勢擊敗金軍,不過戰果其實頗為有限:如潁昌之戰金軍參戰有3萬騎兵和10萬步兵,而宋軍的戰果是殺敵5000,俘虜2000多,繳獲馬匹3000多匹;郾城之戰宋軍對陣金軍1.5萬騎兵,戰果僅奪得戰馬200多匹;小商河之戰殺敵2000多。以上都是宋朝方面的記錄,當時國史大抵誇勝諱敗,不可盡信,但即使完全信任宋方記錄,金兵的損失看起來也遠未達到喪失反撲能力的程度。

而大的問題在於,收復失地後能否長期堅守。中原地勢平坦開闊,最能發揮騎兵優勢,而不利於步兵守衛。宋軍幾乎90%都是步兵,這在冷兵器時代與騎兵對壘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弱點之一。當時宋軍約近20萬人,而其中大部分戰鬥力遠不及岳家軍,要靠這支軍隊在野戰中徹底擊敗金軍並堅守住收復的失地,其難度是可以想像的。

岳飛的悲劇長期以來也被描繪成南宋政局主戰和投降兩條路線鬥爭的結果,而忠奸是毫不含糊的價值對立,沒有選擇的餘地。這建立於一個假設上:抵抗到底,必定獲勝。

然而歷史上的困境往往在於,有時使盡全力也不能取勝,那麼該怎麼辦?勢弱的一方,通常選擇很少。歷代詬病宋高宗急於求和,與秦檜共為陰謀,儘管宋高宗的做法有可爭議的地方,但作為一個皇帝,他首先考慮的是趙氏王朝能一直維持不墜。南宋初年基本被動挨打,岳飛北伐的短暫突擊式的勝利,在高宗看來乃是為數不多的可與金人討價還價的籌碼,因此北伐是手段而非目的。

以戰促和,這是政治家才有的氣度。近代的一位偉人就說過,只有前方打的好,談判桌上才有實力跟敵人討價還價的。這是從全局出發的戰略思維,而非一城一地的戰術思維。

而岳飛作為前敵總指揮,並沒能真正理解這場戰爭的戰略意圖,只顧窮追猛打,偏離了趙構當初北伐的初衷。

4/

其次是經濟上的。

打仗就是燒錢,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風雨飄搖中勉強站住腳的南宋有能力大把燒錢嗎?

按照當時南宋的經濟狀況,不用想,一個在逃命過程中成立的國家能夠抗住金兵南下,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可是岳飛不聽,非要冒進。

對於兇狠的金國而言,想渡過江淮地區,消滅宋朝,其實也很難。金兀朮曾做過嘗試,鼓足勁,打過了長江,一通「搜山檢海」,要把趙構抓住。但趙構跑到海上,在海上渡過了幾個月的不眠之夜。

可惜,金軍都是些旱鴨子,面朝大海,不是春暖花開,而是望洋興嘆。本想著在江南長期駐紮,但這些喝著馬奶長大的兄弟實在是水土不服,南方的抵抗組織也不消停,耐不住的金軍也只得從江南撤出(還是保命要緊)。結果是,在撤退途中,宋軍追著金軍的屁股,打了一路,贏了幾場關鍵性的勝利(比如黃天盪水戰)。金國想快速滅亡南宋的夢想完全泡湯了。

整個戰場已經進入相持階段,誰也不可能馬上打破僵局。這時候,對於南宋來說最好的策略就是議和,集聚力量,調整經濟結構,休養生息。任何不顧實際的北伐很可能是自尋死路。

如果沒完沒了地打,對於南宋就是災難,對南宋的百姓就是滅頂之災。岳家軍還沒出擊中原的時候,南宋控制的地域就曾出現很多民變,其中,在鄱陽湖地區的鐘相、楊幺這些人搞的聲勢最大。宋朝派出強將也沒把他們給滅了,還是岳飛親自鎮壓了這些人,並把這些人的殘餘部分收編,組裝成有模有樣的岳家軍。可以說,如果不控制戰爭節奏,江南的老百姓基本上快要搞窩裡反,裡應外合,迎接北方的金軍南下渡江了,如果大家看到南宋的老百姓提壺引漿,夾道歡迎金軍南下,大家將做何感想呢?

有些人說,可以讓在外領兵作戰的將軍們行政、軍事兩手抓,有錢的就去打,沒錢的就先歇著。設想雖好,但朝廷可不敢這麼干,一旦這些人掌握軍事和行政,必然是出現軍閥割據。宋朝就是靠這個發家的,宋朝怎麼玩都不會在乎,但絕不敢這麼玩。正是因為有這一顧忌,從始至終,南宋朝廷哪怕窮到砸鍋賣鐵,也要為各戰鬥部隊供應糧草和物質(由朝廷在背後撐著,岳家軍自然是能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掠奪)。

這些錢哪裡來,還是全國老百姓。事實上,江南的許多地主富戶們,是反對北伐的,因為,軍費都得靠他們承擔。

四川財政總領趙開曾寫奏章說:「四川民力盡矣。」事實上,整個南宋民力已盡,毫釐都不可加。百姓早已掙扎在死亡邊緣了,到哪兒籌集糧草?如果失去民心,國基都不隱了,這仗還怎麼打?

5/

最後,再說岳飛本身的原因。

宋承唐末五代之亂,趙宋對驕兵悍將極為戒備。自建國始,直接領兵將帥不得參與軍政大計,以防止他們利用機會發動政變;而主管軍政大計的文官,雖有權調動軍隊,制訂戰略決策,卻又無一兵一卒。宋仁宗時狄青功高,但仍遭貶黜,他問宰相文彥博外放原因,文答:「無他,朝廷疑爾。」

宋廷在對武將壓制的同時,又一向加以優渥待遇。正一品宰相料錢每月300貫,從二品的節度使卻有400貫;節度使的公用錢更驚人,每月3000貫至一萬貫,而岳飛建節兩鎮,月薪至少萬貫無疑。自高宗南渡,財政拮据,官員的俸祿只支1/3到2/3,「唯統兵官依舊全支」,這無疑也激發了岳飛效忠的決心。

後人在看待岳飛的事情時,遭遇到一個強有力因素的影響:我們已經知道岳飛是個赤誠的愛國者。宋高宗和我們不同,他按照自己的邏輯,難以判斷岳飛是忠臣還是野心家。

岳飛的悲劇在於: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剛正清廉,對政治簡直毫無頭腦。他忠誠正直的一面曾使他成為高宗最欣賞的將領(南宋初年,岳飛是提升最快的大將),岳家軍番號正式改為神武后軍時,高宗親筆題寫「精忠岳飛」戰旗,賜白銀2000兩犒賞,以籠絡其心。後來岳飛眼看收復失地無望,表現得極為憤恨,稱病3個月,不肯復職,遭到李若虛嚴厲責備:「是欲反耶?……若堅執不從,朝廷豈不疑宣撫?」岳飛顯然並未意識到自己這番舉動已遭朝廷疑忌。1137年秋又上書建議立皇儲,遭高宗訓斥,下朝後面如土色。1138年,再提增兵,反對議和,這更觸犯高宗忌諱。而到了中原戰場之後,又不服從領導聽指揮,「遣司農少卿李若虛詣岳飛軍諭指班師,飛不聽」。這怎麼不令趙構憂心!

更令趙構吃驚的是,岳飛竟然在中原地區有那麼大的號召力!「盡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之境,皆期日興兵,與官軍會。其所揭旗以『岳』為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中原百姓只知有岳,不聞有趙,岳飛儼然成了中原百姓心中的精神領袖了,這下讓趙構哪還能睡得著覺啊。

那一刻,趙構或許想起了離朱仙鎮不遠的陳橋驛,想起了他那位被官兵黃袍加身的太祖爺。那一刻,趙構的心情也是複雜,在難以確認岳飛是否忠誠的情形下,他寧可錯殺。

我覺得,這一點才是趙構最終決心不惜違背「不殺大臣」的祖宗家法,對岳飛痛下殺手的主要原因。

聽說岳飛以謀反罪入獄,已經辭官在家、明哲保身的韓世忠再也無法坐視不理,他當面責問秦檜,岳飛謀反的證據究竟何在,秦檜答道:「其事體莫須有。」意思是這件事情大概有吧。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是,高宗和秦檜殺害岳飛的心意已決。

在高宗看來,除去岳飛,既可以消除心頭的疑患、使和談順利進行,又能震懾其他武將,收到殺一儆百的效果,真是一舉三得。因此,他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親自下旨,以毒酒賜死岳飛,張憲、岳雲斬首。

都說,千秋功過,留待後人說。可是,歷史的迷霧那麼濃,誰才真具慧眼,可戳穿千年真相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夢中醒來 的精彩文章:

于鳳至,一生的等待都被辜負
盤點瓦崗寨的五大虎將
讓曹操真心哭的幾大牛人,除了典韋,郭嘉,還有你不知道的他們
張天愛萬千寵愛於一身:曾經的「太子妃」繼續紅,太子在幹啥呢?
此戰由敵人主動挑起打響,結果敵軍長被活捉,敵總指揮被逼死

TAG:美夢中醒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