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寫paper沒有idea?或許可以找檢驗醫師聊聊天

想寫paper沒有idea?或許可以找檢驗醫師聊聊天

文/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謝曉英

眼下職稱評定、工作業績、科室發展幾乎都取決於手裡幾篇paper多少基金,臨床工作都無暇分身,滿腦門子都是這個床的病人那份難搞的標本,就算寫,也沒空去靜下心去想啊。

「科研定終生」著實苦了廣大臨床工作者,但「醫教研」三位一體的初衷卻是非常好的。醫療過程中發現問題,用科研手段得以解決,科研反哺醫療,教學傳承臨床,科研外延教學,做好了是非常好的良性循環。

檢驗醫學是一門由多學科交叉形成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具有實踐性強、涉及面廣的專業特點。雖與所有臨床科室都有交集,但絕大部分時間卻囿於實驗室方寸,不聞窗外風雨。想寫點東西,坐擁巨大的標本來源、臨床菌毒株和生命數據資料卻無從下手。

這時,你或許可以找檢驗醫師聊聊。畢竟檢驗醫師就是不斷被懟被質疑的「問題收集器」。。。

GIF/1K

出去一趟,兜回幾個問題,刨去發牢騷宣洩情緒的、檢測失誤的、人為誤差的、文獻報道過的、指南更新了部分醫生還沒更新的,你會驚喜地發現——各個臨床科室的各種疾病的各種少見情況都在這裡了——那是什麼?那就是一堆閃閃發光的idea啊!

GIF/1K

比如:D-II無預警大範圍更換試劑後臨床反應激烈,我們除了不厭其煩地解釋機制外,更應該做的是建立一個新試劑在本檢測系統本地區不同人群(尤其是特殊人群)的參考範圍;內分泌反應他們的患者腫瘤標誌物總「感覺」高,不進一步檢查不放心,進一步檢查通常又沒問題,文獻報道並不多見,何不設計一個課題自己看看這類患者的腫瘤標誌物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這樣,給到臨床一個cutoff值,讓他們做起檢查心裡更有底;病人去一趟ICU出來痰里就得養出多重耐葯鮑曼,到底有沒有意義,要不要打?幾十年菌株都在你手裡,分子流調、毒力耐葯、患者預後做起來;傳單患兒的血細胞形態學人工鏡檢結果出得慢,經常要患者等待或二次就診。現在的血常規儀裡面不是很多新的research information嗎?能不能幫上忙?怎麼幫?搞幾百例傳單,病毒載量鏡檢參數情況一起看看有什麼門道;糖尿病足感染一大頭疼,由於其發展迅速又多依賴於第一周的經驗用藥,如何摸索規律盡量幫臨床醫生「一擊即中」......

其實這整個過程無意中就把臨床科研的基本途徑走了一遍:

臨床中發現問題——進一步證實問題的存在(偶然還是必然)——尋找規律——查閱文獻——提煉科學問題——設計實驗——標準求證——結論反饋臨床。

不斷摸索,完美閉環。

這樣一個小課題踏踏實實做下來,步步求證,解決實際問題;因為相當local,最後的結論可以用來指導自己的實驗室和臨床工作。

功利的角度看,可以帶一個本科生拿到優秀畢業論文;實驗嚴謹結論可靠實踐性強,發國內前三百甚至top100的雜誌沒問題;觀點新穎對臨床指導價值強,3分左右的SCI也可以。

只是這些課題一般是解決問題型,不會太深入機制。也是繁忙的臨床醫生力所能及的——不就應該是這樣嗎?基礎研究非常重要,但需要的是全身心浸泡式投入,才能真正踏踏實實做一點點東西出來。非得要搭上IncRNA、表觀遺傳的滾滾浪潮,也離不開「臨床驅動」。

重拾初心,做點兒科研,有空聊聊?

檢驗醫師∣案例分析和臨床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檢驗醫師 的精彩文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甲功結果

TAG:檢驗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