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體內寒涼卻燥熱上火?艾灸咋調?
| 點擊上方藍字或長按右邊二維碼加關注 |
每個人都有"上火"的經歷,比如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口舌生瘡、大便乾結,口臭便臭出汗,還有肝火旺的人脾氣急躁、內熱大,久病之人"陰虛火旺"等。
中醫將"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則是用補法。
只要是實火,現在中醫最常用的各種清熱、解毒、降火的葯和西醫的消炎藥都是對症的,連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現在單純有實火的人已是越來越少了,多數都是虛火。
《黃帝內經》里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這裡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若寒邪過盛,身體內表現出的就是熱症、熱病,也就是說虛火實際上是由寒引起的,本質上就是寒的體質。
為什麼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
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傷脾,引起腎陽脾陽不足、腎氣虛,造成各臟器功能下降,脾氣虛,造成直接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拉大便會看到便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時間久了,光吃不長,血液虧虛。
腎在中醫的五行中屬水,水是灌溉、滋潤全身的,當人體內這個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一樣,身體會幹燥。臟器也是一樣,每個臟器都需要工作、運動,這種運動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潤,就易摩擦生熱。
最典型的是肝臟,肝臟屬木,最需要水的澆灌,水生木,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顯。如果給肝臟足夠的水,讓肝臟始終保持濕潤的狀態,它就不可能幹燥,就不會有火。
還有頭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為火是升發的,所以虛火一定要漂浮在頭部的,而很多人能感覺到上熱下寒,造成失眠。
因為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陽不足、腎氣虛時髓海就空虛,遠端的頭部首先出現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應的就是乾燥的癥狀,如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咽干、咽痛等。
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器官,較容易受細菌的感染,當頸部及頭面部的血液供應減少後,這裡的免疫功能就下降,會出現各種不適,這樣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的概率就會增加。
又由於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各種炎症很難治癒,就會反反覆複發作,成為各種長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對於虛火,普遍存在,現在上火絕大多數是虛熱居多,當然也有實熱,還有虛實並存的。
當大量寒濕正悄然進入你體內,自然腎火就越來越不足,真正的腎火就守不住,往頭面部跑,寒濕越重,虛火就越來越大。
而如果錯誤的採用瀉火、清火、降火的寒涼藥物進行治療虛火,這就使得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而當有虛熱干擾時,除了上面所說的癥狀,還會出現入睡慢,睡覺質量差易醒,容易被嚇到,多夢甚至夢話,大便干色黑,小便清長夜尿多,動則汗出(冷汗),感冒總是連發扁桃體腫大甚至腺樣體腫大,中耳炎,牙周炎,反覆性口腔潰瘍等等。
寒濕重時表現的癥狀:
1、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濕越重。
2、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濕。
3、反覆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
4、口臭時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
5、咳嗽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
6、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
7、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
8、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
9、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
10、經常腹痛、腹瀉,代表體內有寒。
11、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
12、長濕疹、牛皮癬、白癜風,代表體內有寒。
13、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
14、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
15、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癥狀,代表體內有寒濕。
疼痛的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祛寒濕的方法:
1、首推艾灸法
艾灸最初主要是用於治療寒症的。 如《素問·異法方宜論》曰:「北方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用這種艾灼療法治療「藏寒生滿病」是頗有療效的,以後逐漸發展為治療全身不同性質的多種疾病。
艾灸的熱力和藥效可以直接作用用病灶處,把寒濕排出去。艾灸時,若灸出水來(濕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說明體內寒濕比較重,堅持艾灸一段時間就好轉了。俗話講,寒濕一除,百病消!
【灸療取穴:太溪、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湧泉】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艾灸儀灸,用艾條懸灸每穴施灸10-20分鐘,每穴施灸20-30分鐘。
2、揉臍法
揉臍具有簡單易學,直接作用於病根(腹部是寒濕集聚地),容易堅持等特點,長期堅持會健康長壽,體力充盈!
3、拍打拉筋
針對由於受寒濕引起的腰腿疼等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拍打可以直接快速排出體內的垃圾以及寒濕氣。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昨日分享:
濕邪之氣和陽虛的關係!
【經絡】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辯診】收!藏!手診圖解大全!
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五行,究竟有多少內涵?
更多疾病治療方法請關注公眾號點擊疾病查找,不定期更新
新手必讀、
排病反應
、
3000種疾病取穴
、穴位查詢
、
視頻學習
、
獨穴炙法
、
艾灰、
配穴全集
、
取穴處方
艾炙保健、冬病夏治、三伏養生
?
男女科
腺肌症
、
月子病
、閉經
、
月經不調
、
痛經、婦科病
巧克力囊腫
、
多囊卵巢
、
子宮肌瘤、
早衰
、
輸卵管
男不育、
白帶
、乳腺疾病、備孕、卵巢保養
、
宮寒
升下垂臉
、
祛痘
、
黃褐斑
、
美容
、
臀部排毒
、
不孕
卵巢囊腫
、
陽瘺
、
早泄、
前列腺、
毛囊炎
子宮內膜異位
?
其他疾病
失眠
、
鼻炎
、
感冒
、
風疹
、
落枕
、
關節炎
、
禽流感
痛風
、
祛濕
、
腰間盤突出
、
神經痛
、
強直性脊柱炎
牙痛
、
過敏、
腰腿疼痛
、
小兒艾炙
、
扁桃體
、
咳嗽
帶狀皰疹
、
老人艾炙
、
白髮變黑、
老花眼
、
富貴包
手麻
、
腫瘤
、
自汗
、
體虛
、
耳病
、
甲狀腺
、
高血壓
咽喉疾病
、
頸椎痛
、
胃下垂、胃寒、胃炎、結腸炎
胃潰瘍、脾胃虛寒、
腰疼
、
腺樣體肥大、
氣血不足
濕疹
、
舒肝解郁
、
退燒
、
癌症
、
白癜風、
靜脈曲張
盜汗
、
腦梗
、
撞傷
、、
腎陽虛
、
骨質增生
、
節氣炙
化痰
、
中風
、
糖尿病
、
高血脂
、、
三伏養生
、
腳氣
頸椎病
、
消炎
、
皮膚癢
、
咽炎、
陰虛
、
浮腫
、
偏癱
骨刺
、
心悸
、
水腫
、
高血糖、
尿失禁
、
鼻竇炎
防寒
艾炙療法
長蛇灸
、
核桃灸
、黃豆灸、
隔姜灸
、
威靈仙炙
隔物炙
、
火柴灸、
督脈炙
、
隔蒜炙
、
蓖麻仁炙
葯捻炙
、
隔鹽炙、
桑枝炙
、
桃枝炙
、
白芥子炙
鼠糞炙
、
燈火炙、
葯錠炙
、
藥線炙
、吳茱萸炙
敷藥炙
、
毛莨炙
、
斑蝥炙
、
甘遂炙
、
巴豆霜炙
蠟炙
、
隔附子餅炙
、
水炙
、
冷炙
、
旱蓮草炙
⊙版權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免責聲明:本平台偏方和中醫食療、經絡養生知識僅為分享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


※你到底需要艾灸多久?1個月?1年?還是?
※【經絡】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艾灸一次,等於抽煙一包?真相令人大吃一驚!
※女人和艾灸天生是一對,不懂艾灸,是女人一輩子的遺憾!
※心情壓抑、緊張、焦慮、煩躁、強迫症,用艾灸升起心中的太陽
TAG:經絡艾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