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次關鍵時候的兵諫,它對清廷的打擊竟然比武昌起義更沉重更致命

一次關鍵時候的兵諫,它對清廷的打擊竟然比武昌起義更沉重更致命

(大型油畫《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爆發後,在已經對局勢失去掌控能力的情況下,攝政王載灃被迫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制所有向武昌進攻的海陸各軍。就在袁世凱和北洋系舉額相慶的時候,北方突然傳來驚人消息,新軍兩鎮一協的高級將領在灤州通電實行「兵諫」。

認真說起來,這次「兵諫」其實是滿人「中興派」搬起石頭砸了自個腳的結果。「中興派」里的良弼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他對新軍中武備生受到重視,士官生遇遇排斥的狀況十分不滿,因此提出了讓大批士官生進入新軍,從而以士官派對抗武備派的計劃。計劃一經提出,即獲得了載灃的支持。

袁世凱被開缺回籍後,載灃、良弼開始實施這一計劃,將一批士官生安排到新軍中擔任高級職務。「兵諫」的主角張紹曾、藍天蔚都是士官生,他們分別擔任了統制、協統,而在袁世凱下台之前,這些位置都屬於袁氏親信所有。

載灃、良弼所不知道的是,他們一心要捧上台的這些士官生在政治理念上卻跟他們大相徑庭。早在清廷準備舉行灤州秋操時,張、藍就有過秘密協議,打算在參加秋操的過程中私帶子彈,然後突然發難,解除禁衛軍的武裝,只是由於武昌起義突然爆發,秋操被中止,該計劃才未能實施。

(良弼)

在武昌起義的影響下,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在太原發動起義,殺了巡撫,宣布獨立,同時推舉新軍標統閻錫山為軍政府都督。清廷聞訊,急忙傳令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前去征討。

接到命令後,張紹曾召集部下們商討對策,一部分將領主張就此舉行起義,直搗京師。張紹曾、藍天蔚雖然也與清廷不是一條心,但他們受康梁學說的影響,主張實行君主立憲,不太贊成搞過於激烈的革命。其他一些將領的態度則更趨保守,都擔心過激生變。

大家商量下來,最後取得一致意見,決定以電奏清廷的方式實行「兵諫」。他們在「兵諫」中列出了「十九信條」,要求清廷讓權國民,實行立憲,如果清廷不答應,將立即舉兵入都。

灤州「兵諫」與太原起義發生在同一天,它對清廷的打擊比武昌起義更沉重更致命。以載灃、奕劻為首的滿洲皇族心驚膽戰,方寸大亂,不得不答應「兵諫」的部分要求,同意實施「十九信條」。按照「十九信條」,滿洲親貴均不得參與政權,奕劻、載濤等人也就乖乖地同時「謝政」,也就是辭去了原有職務。

(電視紀錄片《灤州起義》)

可是清廷讓步的太晚了,社會輿論認為他們只是故作姿態,藉以緩和局勢,一旦風頭過了,肯定還要反悔。在「吾民勿受欺」的輿論推動下,上海、江蘇也隨之宣告獨立。

眼看大浪不止,處於漩渦之中的京城更加岌岌可危,滿清皇族和官員紛紛外逃。隆裕太后也已準備偕溥儀逃往熱河,經袁世凱去電力阻,才沒有成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山野語 的精彩文章:

當年的日本關東軍竟有這麼狂妄:「蘇軍都是不經砍的烏合之眾!」
這種轟炸機曾令關東軍驚恐不已,但聽了它的名字你也許會笑出聲
當年日軍的高層指揮居然亂到這種程度:參謀瞞著司令官發電報!
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中先斬後奏,八年後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

TAG:交山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