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漢故事(二)約法三章

西漢故事(二)約法三章

劉邦率眾在沛縣起義,響應諸侯的造反。不久,他帶兵投靠了比較強大的項梁部隊,共同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與秦國軍隊抗衡。劉邦和項羽搭檔,打了好幾場勝仗,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後來,項梁因為輕敵,被秦將章邯的軍隊打敗,項梁自己也戰死了。楚懷王又氣又怕,收回了項羽的軍隊指揮權,封他做了個長安侯。項羽心裡老大不高興,一直等待機會再度崛起。

機會終於來了。秦將章邯戰勝項梁後,乘勝攻打趙國。趙國吃不住打,派人向楚懷王求救。這時候,劉邦和項羽正在強烈要求出兵西征滅秦。可是秦軍連勝幾次,風頭正勁,將領們都不看好直接攻秦。又趕上趙國求救,大伙兒都表示願意去救趙,不願意伐秦。只有劉項兩人堅持西進,讓楚懷王很是為難。

看到楚懷王猶豫不決,有的老將就說話了:「西進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應該讓劉邦去,不能讓項羽去。項羽為人殘暴,嗜殺成性,從前每攻克一座城池就要搞屠城,在老百姓那裡名聲很不好。如果叫項羽去伐秦,秦國的百姓們為了活命,必然拚死一搏,打不打得下來姑且不論,就算打了勝仗,大王的民心也喪失殆盡。所以,應該讓沛公這樣草根出身的厚道人前往,對秦國百姓明之以義,曉之以理,爭取秦國的民心。其實那裡的老百姓也早就受夠了秦的暴政,把他們爭取過來,還怕秦國不吃敗仗嗎?」

楚懷王聽了,連連稱是。於是他公開下令,派劉邦率軍直接西進攻秦,項羽跟大部隊北上救趙,救完趙以後再西征,與劉邦部共同對付秦國。楚懷王還意味深長地當眾宣布:誰先進入咸陽,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稱王。——懷王真的不喜歡項羽。

劉邦是個精明人,他也從懷王的命令中嗅出一種特別的意味。他眼前的目標頓時明朗了:進咸陽,王關中,他姓劉的機會來了!

劉邦率軍西進,一路征戰,開到南陽郡地界(在現在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南陽郡守率部抵抗,防禦不住,只好退守宛城(南陽郡治所在),準備與宛城共存亡。

劉邦包圍宛城幾天,就是攻克不下。他心裡急了:可不要因小失大,推遲了進軍咸陽的日期,耽誤了入主關中的機遇呀!於是,劉邦下令,放棄宛城,直接西去。

大軍開拔不遠,張良就勸劉邦說:「您放棄宛城的策略是不對的。我知道您急著入關滅秦,可是關外秦兵力量還很強大,一時半會兒難以取勝;到時候相持不下,宛城的部隊又從後面夾擊,我們可就要玩完了。」劉邦覺得張良分析得有理,趕緊命令軍隊迴轉,把宛城包圍了三層,也擺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

南陽郡守見劉邦的部隊去而復回,而且似乎決心血拚到底,又氣又急,拔出劍來就要自殺。他手下一個叫陳恢的人死死拉住他說:「您現在死還太早了!讓我來想個辦法!」

晚上,劉邦軍營里抓到一個「姦細」。士兵們把「姦細」帶到劉邦那裡,報告說:「從宛城派出來的姦細被我們抓到了,請沛公處置。」劉邦看那人不像平常之輩,就問:「你是什麼人呀?」「姦細」說:「我是南陽郡守大人手下的人,名叫陳恢。我這次來是有話想跟沛公說。」劉邦很感興趣,就說:「你說,我聽著呢。」

陳恢說:「我聽說,沛公在發兵前,與諸侯有個約定:誰先開進咸陽,掃平關中,就在關中稱王,有這回事嗎?」

劉邦說:「不錯,是這樣。」

陳恢說:「沛公前些日子棄宛西進,後來又中途折回,是不是擔心宛城的軍隊與秦軍兩面夾擊,使您陷入被動呢?」

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說:「你說得對。」

陳恢呵呵笑著說:「可是,您要知道,宛城是個大城,物資積蓄很充足,兵力也有不少。如果沛公硬要搶攻,只怕耽擱時日,到時候就要把關中王拱手送人嘍!」

劉邦皺著眉頭問:「那你說該怎麼辦?」

「好辦!」陳恢揚起眉毛,說:「宛城的軍民為什麼要守城?就是擔心城破以後性命不保。照我說,您就不該攻城,而應該勸降。比如我們的郡守大人,您還讓他當郡守;城裡的老百姓,您承諾保全他們性命財產;至於宛城的軍隊,完全可以跟您一起西進伐秦。您想想看,如果這麼做,一來節省您的時間、兵力損耗,二來贏得民心和聲望,三來您的軍事力量更加壯大,這是一舉三得的好事,您為什麼沒有想到呢?」

劉邦聽了,握著拳頭一捶大腿:「真他娘的好主意!你回去跟郡守說,只要他肯這麼辦,我封他為侯,還叫他鎮守南陽。你若能促成此事,我也封你千戶!」

經過陳恢的一番撮合,宛城宣布起義抗秦。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和平「解放」宛城,帶著宛城的軍隊繼續西征了。

劉邦的軍隊一路西進,勢如破竹,在公元前207年冬天領先各路諸侯來到灞上(在今天陝西西安市東),兵臨咸陽城下。

北方冬天的寒風是凜冽的,枯枝瑟瑟地發抖,灰濛濛的天空飄著點紙錢一樣的小雪。咸陽城的城門沉悶地呻吟著洞開,走出來一支沉默的隊伍。車是白色的,馬也是白色的,與積著薄薄一層雪的地面相互映襯,更讓人覺得凄涼。秦王子嬰用白綾纏住脖子,右手捧著玉璽,左手握著符節,臉色煞白,茫然地走在隊伍里。他是來向劉邦請降的。

投降的一方曾是不可一世的秦帝國的宗室,受降的一方曾是秦帝國治下偏遠地區的亭長。一切王侯將相不會永遠高高在上,暴政的鬧劇往往匆匆收場,不管這個政權是黑色的,還是藍色的。

劉邦神情嚴肅地接過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左右上前收押了子嬰。「殺了他!」有的將士憤怒地喊道。他們中不知有多少人的父母、妻子、兄弟、孩子,都死在秦朝猛於惡虎的苛政下了。殺不了秦始皇,殺不了秦二世,為什麼不能殺了這個傀儡?!

劉邦按住兩位將領的胳膊,對大伙兒說:「我出發的時候,懷王曾經囑託我,我們的軍隊是義軍,我們要讓咸陽的老百姓,不,全天下的老百姓,看看我們隊伍的仁義和寬容。秦王子嬰已經投降了,就把他作為戰犯交給官吏去審問,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影響了大局……」

咸陽的老百姓看到沛公居然沒殺子嬰,看來這支隊伍並不殺人。大伙兒總算放下心來,好奇地看著沛公帶著隊伍進城,進了王宮,又聽說沛公下令封存了王宮的府庫,封鎖了宮殿,領著軍隊空著手退出咸陽(其實這都是張良教的),仍然在灞上駐紮。咸陽城馬上熱鬧地議論起來。有的說,從小活到這麼大,哪見過有這樣不拿錢不搶東西的軍隊呢?有的說,那個沛公看起來親切,好像也是個窮苦人出身的。還有的制止道,不許胡說!諸侯們事先約好,先進咸陽的就當關中王,以後沛公就是我們的王了,怎麼能說他的閑話?

這天,沛公在咸陽城傳令,請全城的鄉老官吏豪傑社會名流到灞上一敘。這些地方頭面人物得了命令,趕緊放下手頭的事,三三兩兩來到劉邦的軍營。有不少好事的百姓也跟著,去聽聽劉邦說些什麼。人到得差不多了,劉邦跟大伙兒道聲好,說:

「各位鄉親父老,這些日子,我們的部隊多有打擾,我劉邦向大家賠禮了!」

政協委員們一聽,趕緊搖著手說「不敢」。

劉邦接著說:「大家忍受了這麼多年秦的暴政,吃了不少苦頭。秦始皇、秦二世、趙高在位的時候,哪曾把咱們當人看哪?議論朝政的,滿門抄斬;就連說幾句話也會被拉去殺頭。我們組織起義,發動造反,就是為了推翻秦的統治,讓大伙兒不再受苦!」

在場的人們靜靜地聽著,幾位老先生拈著鬍子點頭。

劉邦說:「我當初出發的時候,曾經與諸侯約定,誰先進入咸陽,就當關中王。如今承蒙各位的關照,我先進了咸陽,按理應由我主事。這樣,我跟大家立三條約法,咱們都照著約法辦事,大家聽聽看好不好。第一,殺人要償命;第二,傷人要抵罪;第三,搶劫盜竊要賠償。除了這三條以外,一切秦朝法律都予廢除,大家看怎麼樣?」

大伙兒你看我,我看你,隨後爆發出一陣歡呼。

劉邦揮揮手叫大家安靜下來,說:「看來大家同意了,這就好。還有一點,我呢,人手也不夠,這樣吧,從前咸陽城的官員繼續擔任原職,負責城市治安民政。我的隊伍就不進城了,等諸侯們到齊了,再一塊兒商量制訂正式的法令制度。」

不出一天的工夫,約法三章就傳遍了咸陽。有的百姓歡欣不已,殺牛宰羊帶到灞上犒軍。劉邦推說軍糧充足,堅決不收老百姓的酒食。百姓們更加喜歡了,回去以後交相傳言,都盼望劉邦真的能當關中王。

劉邦這場攻心戰打得很漂亮。但他並沒有多麼高興。他遠望著東方,憂心忡忡地想:「他們的隊伍也該來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桃的故事書 的精彩文章:

TAG:七桃的故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