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影后張曼玉:縱有萬種風情,依然遺世而獨立
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我覺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開心,加上別的東西,才是人生的美。她的美是順應自然的美,無論是20歲,還是50歲,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她都美出了不同的味道,美得千變萬化,美得自然。不枉驚艷了時光?。
時隔多年後,當張曼玉出現在大眾視野時,她已經52歲了。女神遲暮?,令無數曾喜歡她的影迷嘆息不已。然而她表現的從容而淡然,她如是回答:「 亞洲人比較介意老這個事情。我小時候在英國長大,然後在巴黎生活了十年,那裡的人沒有這種觀念。但是回到亞洲會有這種壓力,會聽到別人說,哇,這麼老了。其實每個人都會老,為什麼非要年輕、沒有皺紋才是美呢?
1964年張曼玉出生在香港,後來全家移居英國,因此她的思想及做派很多都非常西化,加之後來父母離異,使她從小就養成了叛逆,特立獨行的性格。17歲回香港度假時張曼玉被星探挖掘,成為模特,第二年參加港姐比賽,獲得亞軍正式出道。??當時的她美則美矣,卻沒有演技。
張曼玉出道多年後,仍然被人們當做花瓶對待,但她從來就沒有放棄改變自己「花瓶」演員的想法,為此,她在《玫瑰的故事》里剪短了頭髮,磨平標誌性的虎牙。??一直到1988年拍攝王家衛的《旺角卡門》一片時她才明白:「表演不僅僅是一種陳述,而是要發自內心,需要整個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臉部或眼睛。」??正是這部《旺角卡門》令張曼玉名揚四海,對於角色的把握與認知,張曼玉逐漸找到了演員與角色之間的通道。
世事一旦醍醐灌頂,修行路上開始柳暗花明。從《旺角卡門》到《花樣年華》,可以說,是王家衛將張曼玉從最初的花瓶角色培養成了一個演技派。1989年,25歲的張曼玉和斯琴高娃、張艾嘉一起合作關錦鵬導演的影片《人在紐約》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這是她人生第一個榮譽。影片講述三位來自兩岸三地的中國女人在紐約相遇的故事,由於出身背景和所受教育不同,在思想觀念和為人處世上衝突不斷。但因為擁有共通的文化和民族認同,三人的命運又在異國他鄉緊密相連,述說一段各自不同卻又彼此相依的故事。
???接著1990年,張曼玉憑藉《不脫襪的人》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同年憑藉《愛在別鄉的季節》獲得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經過數年磨礪,她迅速在影壇崛起,躋身實力派演員行列。???一年之後張曼玉迎來了演繹事業的第一大高峰。1991年她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出演了一開始給梅艷芳量身定做的電影《阮玲玉》。並一舉囊括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第12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2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成為華語影壇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
《阮玲玉》是張曼玉演藝生涯中一部非常重要的電影,她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深深地融入到了這個角色里。張曼玉把阮玲玉復活在熒幕上,在拍攝最後那場「人言可畏」的遺書時,攝像組甚至感覺到阮玲玉的靈魂出現在張曼玉的背後。????她用精湛的演技,將阮玲玉的悲慘身世描繪的淋漓盡致,也打破了「花瓶」的稱號。1996年,由陳可辛導演、張曼玉主演的《甜蜜蜜》被譽為華語最佳愛情影片之一,其情感豐沛的演繹在金馬獎得到了「從未有過如此真實而精湛演出」的高度評價,立下教科書式演技範本。
??《甜蜜蜜》時至今日依舊是華語影壇中不可小覷的一筆。影片劇情始於1986年,於1995年鄧麗君驟逝當天,在中國出現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展現了香港回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張曼玉的第二演繹事業高峰是???憑藉前夫阿薩亞斯執導的影片《清潔》中艾米莉一角,獲得戛納國際電影最佳女主角獎,亞洲首位戛納影后由此誕生。這個角色與之前張曼玉所飾演的角色反差最大,一身朋克造型,蓬頭捲髮、黑色皮衣、煙不離手,劇中的艾米莉曾經還吸毒,如此大的反差,卻被張曼玉說成是本色演出。?????那是一部風格陰鬱而憂傷的影片,她將一個搖滾歌手從憤怒乖張、自暴自棄走向正常、堅強自立轉化的心理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那種兩者截然相反的風格塑造,最終將她毋庸置疑地推向了影史領獎台。
《清潔》的成功讓戛納評審團主席昆汀·塔倫蒂諾給予了評價:「張曼玉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對於戛納影后給她幾乎沒有經過激烈的爭論,這是我們最容易做出的一個決定,她的表現毫無疑問值得這個榮譽。」就像專業影評人士所說的那樣,能在塑造千面人物的同時又展示出屬於角色的特有魅力,能做到其中的一點,就足以使一個演員獲得成了,而張曼玉把這兩種做到了極致。?????張曼玉生在香港電影盛行的時代,林青霞是她偶像,梅艷芳是她密友,王祖賢、關之琳和她同一時代。一樣的風華絕代,不一樣的萬種風情。??她扮的了古裝女俠、演得了嫵媚神話、她畫著大濃妝還是讓人喜歡。從影這麼多年來,張曼玉演過75部電影,拿下15座影后,還獲得過無數國際大獎,成為香港女演員中拿獎最多的人,從中國到海外她都涉及,可以說是影壇的常勝將軍。?
導演賈樟柯曾評價張曼玉:「對演員宿命的認同,讓她好像靈魂附體,這一刻我把她當做中國所有天才女演員的結合體。??誠然,這些讚譽她是擔當的起的,有人說,「她就像墜落的仙子,退化成人,高貴卻不功利,燦爛卻不張揚,沉著卻顯嬌媚。享受與人世間的陽光肆虐,享受著愛情中的悲歡離合。像是羽化的貓,進化成人,靈動中透著孤獨,慵懶中裹著犀利。受惑於蛻變了的人生,受惑於膠片世界裡百變的自己。」
上帝向你打開一扇窗,同時就會向你關上一道門。四十多歲的張曼玉捧著金棕櫚獎,事業最芳華的時刻,在愛情或婚姻上卻屢屢挫敗,歷盡坎坷。張曼玉有過一次婚史,她的前夫是法國導演阿薩亞斯,兩人1996年相識相戀,1998年結婚,2002年分手,這段異國婚姻僅維持了3年半。「他是我的前夫,是他拯救了我迷失的靈魂,他的成熟讓我著迷,他的一言一行對我有很大影響。我和他在一起後才知道,原來愛一個人是這麼的開心和舒服,沒有激情和佔有,生活一樣充滿驚喜。」後來張曼玉又談了11次戀愛,且都相處不長就分手了。
她曾經謝絕《007》、《X戰警2》、《藝伎回憶錄》等好萊塢邀約給出如下理由:「如果我開始拍這樣的電影,他們不會以我為榮,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欺騙他們,而我們有13億人,有比拍好萊塢電影更值得我驕傲的事情去做,「拍完我最後一部戲《清潔》後,第一次我真的接觸了很多音樂人。我就好奇問他們:我不拍戲,做音樂你覺得有可能嗎?很多人都支持我,音樂這個東西沒有規矩,你有東西表達你就試試看,他們都很鼓勵我。」??她說:「在音樂棚里我覺得,這個狀態更適合現在的我,所以我就做下去了。」談起音樂,談起挑戰自己,張曼玉眼中流露的光彩令人動容。??近些年出現在大眾視線的她,朋克凌亂式的爆炸頭髮型、骨瘦如柴、煙不離手。她說她要當搖滾歌手,自己寫歌編舞拍MV。
2014年的草莓音樂節和年輕人一起盡情搖滾,開嗓前,她邊捋著亂髮邊自嘲:「我在百度上搜,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上不跑調,但是我沒有搜到,所以今天我要繼續跑調。」??她的坦率讓人震撼,她的跑調也讓人唏噓,煙熏嗓、嘶啞是她的標誌,可是她卻從不加掩飾。她也從不介意將過去歸零,哪怕影迷聽過她的嗓音後極為失望大嘆:「美人遲暮」,可那又怎樣?
???她在北京草莓音樂節上大聲告訴所有人:「我演電影演了20次被人說是花瓶,那麼唱歌也請給我20次機會。」一如幾十年前的「最有前途新人獎」,張曼玉在乎的是能否從自己的前半生里退出,從那個眾所周知的「張曼玉」里抽身而去,為此,她願意有步驟地、有策略地抹去自己存在過的痕迹。即便五十歲後她依然在努力拓寬自己的寬度,既從容又洒脫,她??的前途依然坦坦蕩蕩。
從18歲出道,一步一個腳印,從花瓶到影后,不是科班出身的張曼玉卻抱得數座大獎,曾經美得驚天動地,如今活的自由瀟洒,生機勃勃。不論是在熒幕上還是自己真實的人生里,她都做到怡然獨立於世的最美姿態。


TAG:小魚咖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