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御駕親征,宰相留京輔佐太子:凡事全包我身上!結果宰相被殺
褚遂良出生名門,自小博聞強識,尤其精通書法,其水平登峰造極,作品至今流傳。魏徵評價他「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唐人書評》評價他的字「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不過有一件事讓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誣陷的小人,就是劉洎之死。
劉洎勇於直諫,敢說真話,官至宰相。當年唐太宗征伐遼東的時候,就讓太子李治留在京城代替處理大小事務,而劉洎作為留守輔佐太子的大臣之一。大軍出發前,太宗再次叮囑劉洎:「朕此次御駕親征,朝廷的大小事情就仰仗你多幫幫太子!」劉洎拍著胸脯說:「皇上請放心,朝中大小事情全包我身上,出了紕漏拿我治罪!」原本以為太宗會很高興,可太宗的臉瞬間大變。就算劉洎你的官再大,但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終究是一個臣子,皇上是要你輔佐太子,你卻擺出一副凡事交由你全權處理的姿態,未免有些輕狂。最後唐太宗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你性情耿直,凡事要慎行!」
劉洎身居宰相,性格卻如此張狂,難免讓人看不過眼。當他太宗班師回朝的時候,褚遂良就趁機向太宗進言:「陛下出征時,劉洎曾說:朝政之事不難,只需像霍光一樣,輔佐年幼的太子,就沒問題了!」這話看似平常,實則暗藏殺機,要知道霍光可是廢立皇帝的代表,唐太宗聽了會是怎樣一種感受。
後來劉洎向唐太宗自辯,但最終並沒有起任何的作用,還是被殺掉了。從此很多人就把劉洎之死,全部推卸到褚遂良身上。但恐怕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要知道早年太子被廢后,褚遂良站在李治的戰線,而劉洎則是支持李泰的。後來我們都知道李治成太子,但劉洎並沒有很好的轉變角色,支持大唐的下一任皇帝。反而仍是一貫秉性,心裡有啥說啥,多次諫言李治的諸多缺點,絲毫不遮掩。
而唐太宗是少有的英明之主,一點也不傻,不太可能單憑褚遂良的一句話就判了劉洎的死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因為劉洎自己造成的,唐太宗在位的時候,再張狂也無所謂。可一旦太子繼位,他這種大臣對兒子是不利的,恐怕難以壓制住如此張狂的人,因此唐太宗也是有殺他之心的,只是一直找不到好的機會,而褚遂良的一番話正好提供契機,於是就順理成章了。
做臣子的要時刻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要張狂,更不能僭越本分,不然早晚成為他人眼中釘,被人除掉。而反觀如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皇上親徵發現一塊五字木牌,大驚失色:趕快給駙馬陞官!江山易主
※北京西郊出土一具乾屍,不是皇帝卻身穿龍袍,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清朝這種士兵只干3年,老來都會惹一身病,卻給個一品大員都不換
※劉伯溫見到朱元璋父母的墓:原來是真龍之穴,怪不得兒子能當皇帝
※此人因一副對聯誇了皇帝祖宗六代,立刻被欽點為狀元
TAG:小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