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病」根本不用治 拿到體檢報告別提心弔膽了

這些「病」根本不用治 拿到體檢報告別提心弔膽了

壹姐導讀:

等待體檢報告出來的心情總是湍湍不安的,就害怕多項指標不合格,結果報告真的出來了,胸部結節、骨質增生、脂肪肝……乍一看挺嚇人,其實根本不用治!

這些病根本不用看

增生

增生在人體有多種表現形式,比如人們熟知的乳腺增生、骨質增生、前列腺增生等;還有一些疾病,如膽囊息肉、結腸息肉、子宮肌瘤等,也是增生的一種形式。

乳腺增生

理論上說,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只是「遠親」,絕大多數是良性的,女性發病率達到20%~40%。

但高齡未育、未哺乳、有乳腺癌家族史、乳房外側增生的人群,最好定期自檢乳腺,定期做B超或鉬靶等檢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及早治療。

還要注意調節心情,防止內分泌紊亂。

骨質增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增生不可避免,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緊張。

臨床上,大部分骨質增生沒有癥狀,不會引起任何不適。很多人是在例行體檢時才發現的,不疼不癢,根本不用治療。

但發現疾病後,要注意生活中保持正確姿勢,不超負荷工作,堅持規律、適量的體育鍛煉,延緩或減輕骨頭的退變進程。

前列腺增生

患者以老年男性居多,很多患者服藥後,就不再去醫院複查。這樣很容易因排尿困難等損傷膀胱的順應性,嚴重時會喪失排尿功能。

為了避免造成嚴重不良後果,建議患者定期複查,服藥後1~3個月進行第一次隨訪複診,之後每年隨訪複查一次。

不過單純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癥狀,部分患者還需要手術治療。

膽囊息肉、結腸息肉等

這種情況存在惡變的可能,尤其是多發息肉的患者。

建議去正規醫院積極診治,切除息肉,並做病理檢查,了解增生的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療策略,並定期複查。

結節

突然變化要警惕

相比過去,目前各類「結節」檢出率明顯提高。在各類癌症高發的背景下,結節經常被大家看作「定時炸彈」,唯恐成為癌症的元兇。

多數結節是良性,目前甲狀腺結節90%以上是良性結節,即便是甲狀腺惡性腫瘤,也有95%以上屬於乳頭狀癌,它是一種惰性腫瘤,不愛轉移,也不愛進展。

兩種結節要重視

有些結節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一是皮膚結節。常見的有面部皮脂腺結節、小腿上的結節性紅斑、外陰部位的囊腫等,應該時常觀察其變化。

二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現結節。比如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直腸息肉轉變成癌的可能性較大,不要忽視定期體檢。

囊腫

九成不會癌變

肝囊腫

單純性肝囊腫、腎囊腫多無癥狀,對周圍組織及肝腎功能影響不大,因此不需要治療,只要6個月到1年隨診一次即可。

如果囊腫直徑大於5厘米、對周圍組織有壓迫癥狀,應該及時治療。

卵巢囊腫

治療時,需要綜合考慮年齡、癥狀、大小、生育情況、全身健康狀況等因素。

附睾囊腫

屬於良性疾病,根據囊腫的位置或大小,有時會有局部不適,包括下墜或疼痛等。

附睾囊腫的發生和性功能沒有直接關係,不會影響性功能,不必過度擔心。平時應避免頻繁的觸摸擠壓,會引起或加重不適,導致併發症。

這些病不能忽視

脂肪肝

脂肪肝初期隱蔽性高、癥狀輕微,很多人不以為意,最後可能發展成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立刻停止喝酒

每天飲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比不飲酒人群大5~25倍。為了肝臟健康,建議停止飲酒。

運動幫你「逆轉」

研究發現,通過運動等方式,一個肥胖者體重降低3%~5%,脂肪肝就會明顯減輕。

一般的脂肪肝患者,最好保證每天走一萬步;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如無其他禁忌,每周需達到250分鐘的運動量。

科學飲食習慣

建議多吃有助降血脂、促進肝內脂肪代謝的食物,如燕麥、玉米、海帶、瘦肉、魚類、蛋清等。

少吃或不吃高糖、高油食品。

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水。

牙周炎

牙周炎早期表現為牙齦出血、紅腫、疼痛,嚴重時牙周袋溢膿、咀嚼無力、牙齒鬆動甚至脫落,比齲齒危害大。

它一般進展緩慢,容易被忽視。但卻是局部組織感染性疾病,病變卻會影響全身。

牙周炎與糖尿病、心理精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互相影響。

引起消化性潰瘍、胃癌、胰腺癌。

引起心臟、肺、腎、腦等的疾病等。

徹底清除牙菌斑、牙結石是關鍵。建議每半年洗一次牙。

除了一早一晚,每頓飯後最好刷一次,選擇漱口水清潔口腔。

便血

說起便血,相信很多人大便完很少回頭再看看大便正不正常?什麼顏色?沒錯,腸癌並沒有特殊癥狀,最明顯的癥狀就是便血。這裡的便血不是鮮紅色,是暗紅色,很多人都錯把當作痔瘡對待。

「真不是我們的醫生無能無術,真的是發現太晚了!」胃腸外科醫生坦言,大腸癌有長達5~10年的良性發展階段。只要切除腺瘤性息肉,能夠有效地預防腸癌的發生。每年都做一次大便常規檢查,是最有效的檢查手段!

大病來臨前身體會有徵兆

一、皮膚莫名變化

1. 臉上長斑:婦科疾病

很多長斑者伴有某些婦科疾病,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月經不調等。所以女性長色斑時,要警惕身體疾病。

2. 突然變紅:胃癌、肺癌、前列腺癌

對於淋巴網狀內皮系統惡性腫瘤,如前列腺癌、胃癌、肺癌等,大約8%~20%伴隨有皮膚變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紅皮病,該病表現為全身皮膚潮紅、腫脹、脫屑。

3. 黃疸:肝、膽癌

對於肝膽系統類,如肝癌、肝胰壺腹周圍癌、胰腺癌、肝門或膽總管周圍淋巴結癌容易出現黃疸現象。主要因為腫瘤組織會引起肝管堵塞,膽管內壓力增高,導致肝內膽管破裂,膽汁進入血液,使結合膽紅素升高而引起。

4. 紫癜: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

皮膚大面積出現紫色點,表現為紫癜。常見於淋巴瘤、骨髓瘤和白血病。因這類腫瘤可以直接影響到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當血小板數量少到一定程度就容易發生紫癜。

二、牙齦反覆紅腫、出血

1. 血糖高

血糖控制不好,會影響牙周組織血管變化及代謝,加重牙周病。對於牙齦反覆紅腫等治療很難見效的患者,可能是因為糖尿病血糖的影響。

2. 血液病

牙齦出血,有一部分是因為血液病引起,包括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這類出血一般的止血方式比較難止住。

三、莫名發熱,持續時間較長

1. 癌症

不少癌症病人會出現發熱。因為在癌細胞大力繁殖的過渡期,血液供應不能滿足需要,會有大量的癌細胞壞死液化,釋放出致熱物質,使體溫升高。癌症發熱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周以上,應用抗生素和抗過敏藥物無明顯作用。

2. 結核病

如果患者長達3周以上發熱,並且檢查了一周以上,都查不出病因的話,別忘了跑一趟感染科。

3. 肝膿腫

對於糖尿病合併反覆發熱的患者,應該考慮到是否並發了肝膿腫。 臨床中,肝膿腫最常見的癥狀為寒顫、發熱、噁心、嘔吐、腹痛、乏力等,如果肝囊腫患者治療不積極,死亡率可高達10%~30%。

四、體重突然減輕

1. 腫瘤

如果在短時間內體重急劇下降,尤其是一個月內體重下降10公斤以上,要警惕患腫瘤的可能。

2. 甲亢

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代謝亢進需要機體增加進食,雖然進食增多,但氧化反應增強,機體能量消耗增多,就會出現體重減少。

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液中的糖利用不足,導致能量的供應來自脂肪和蛋白質。時間長了,脂肪就會消耗過多,導致體重下降。

五、腿腳無力

1. 腦梗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有無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2. 腰椎病

有些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

3. 帕金森

還有一種是行動遲緩,走路沒勁,邁不開步。是由於帕金森出現的僵硬感,肌張力增高,走路不靈活。通常是開始活動時覺得邁不開步子,沒勁,但走一走步子就邁開了。

4. 下肢血管病

下肢冰涼,行走後下肢無力甚至疼痛,需要休息後才能繼續行走,甚至需要隨身帶著板凳,這是下肢缺血的典型癥狀。下肢血管病一直是個「沉默殺手」。一旦有以上癥狀,先去查查是不是下肢血管出了問題。

六、突然長出腫塊

1. 癌症

比如乳腺癌會在乳房摸到腫塊、腸癌會在腹部摸到腫塊。90%乳房腫塊為良性,但要注意,如果乳房的形狀、大小、手感發生變化,乳頭或乳房周圍的皮膚出現了皺褶、凹陷、顏色變紅、溢乳,或是單側乳房感到疼痛或不適,要及時就醫。

2. 疝氣

臨床上較常見的是腹股溝疝,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平卧後可回復。腹部用力也可誘發腫塊在腹股溝區出現,有些則會到達陰囊或陰唇。

3. 淋巴瘤

霍奇金氏淋巴瘤可導致腹股溝的皮膚下出現無痛腫塊,癥狀還包括夜間盜汗、發燒、疲勞、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皮膚髮癢和出疹子。

4. 甲狀腺腫大

喉結附近的腫塊如果持續增大,三周還不消退,應及時去甲狀腺專科門診就醫。

七、莫名心慌

1. 早搏

一旦有心慌、心跳過速或心臟突然有揪痛感等情況時,就應該及時到醫院排查心臟病變。這些都是心臟早搏癥狀,所有人都可能出現,有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人則需要治療。

2. 甲亢

當人體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素就會對心臟進行直接或間接作用,導致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心房纖顫、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當心臟功能受影響變得衰弱時,心臟供血就會相對不足,人就會出現胸悶、心慌等不適。

3. 貧血

長期的慢性貧血或者是急性重症貧血,都會因為血紅蛋白量不足導致機體缺氧,為了保證機體的供氧,心臟就必須加快泵血的速度,加快血液循環。就會出現心跳過速的情況,人感到心慌不適。

4. 心血管神經症

經常心慌心悸,但各項檢查均無任何異常,這種情況大多不是心臟病,而是心血管神經症,主要是心理原因導致的。

八、經常眼前一陣發黑

1. 中風

有的人突然眼前發黑、視物重影、單眼視物不清、身體局部麻痹等,往往幾分鐘就過去了,24小時內癥狀會完全消失,這可能是中風前兆,俗稱「小中風」。研究顯示,近半數患者在小中風發生後的3~5年內至少發生一次腦梗。

2. 低血糖

沒有按時進餐,或注射胰島素後、進餐不及時就會出現低血糖癥狀,出現頭暈、眼前發黑、心慌等。低血糖的危害絲毫不遜於高血糖,有時甚至更加兇險。

3. 低血壓

4. 腦瘤

某些腦瘤也可能發生一過性眼前發黑的現象。

九、莫名牙痛

1. 心絞痛

冠心病的病人在發生心絞痛時,不一定都出現胸悶胸痛,少數人可能表現為牙痛癥狀。這種牙痛常為陣發性,多在活動時或情緒激動時出現,過幾分鐘就好了。而齲齒造成的牙痛,會一直痛。

2. 三叉神經痛

有些人感覺一側牙齒劇烈疼痛,其實可能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發作持續時間短,每次僅數秒鐘至1?2分鐘,疼痛消失也很突然,多在吃飯、講話、刷牙、洗臉是誘發,發作間隙完全正常。而齲齒牙痛是持續性疼痛。

十、皮膚瘙癢不止

1. 糖尿病

除了單純皮膚問題外,皮膚瘙癢還是糖尿病的早期癥狀之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與女性糖尿病患者常見。血糖越高,瘙癢的情況越嚴重。

2. 肝臟疾病

肝部不適、肝功能異常以及黃疸出現時,可能會伴隨皮膚瘙癢。沒有乙肝、丙肝、不酗酒,也可能患上以瘙癢為典型癥狀的肝病,這就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3. 惡性腫瘤

有的人發生淋巴、胃、腸、肝、卵巢和前列腺等處的腫瘤時,也會伴有皮膚癢。

小編說兩句

研究人員發現,只要注意調養和改善生活習慣,60%—70%的疾病都能夠自愈。當人有不適或生病時,這位「醫生」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體異常信號,馬上調整人體的各種功能,並及時調動「藥鋪」中的各種激素,進行「配藥」、「用藥」,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相反,如果人體的這種能力遭到徹底破壞,即使華佗再世,也不可能挽救性命,艾滋病之所以成為「不治之症」,最主要的問題是免疫系統遭到了滅頂之災。

別一有病就吃藥,我們應該隨時監測身體的細小狀況,加強自身的鍛煉,做到防患於未然!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品男性 的精彩文章:

喝茶到底是防癌還是致癌?

TAG:壹品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