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10個養生小常識嗎?
天氣越來越冷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
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
飲食要防燥養胃……
下面為您介紹秋季養生的十個小常識!
1、足部保暖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角度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適時添衣
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鹽晚蜜
在秋天裡,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發現皮膚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4、早睡早起
秋季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5、灸臍養秋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厘米左右,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6、養陰防燥
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
所以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7、適當養胃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因此,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8、適量運動
在秋季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堅持一個比較適宜的身體鍛煉,不單單可以給我們的身體上調養肺氣,還可以給我們的身體上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自己身體上的組織器官帶來的免疫功能受損,或者是自己的身體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氣候寒冷刺激時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禦能力。
9、不要憋尿
專家介紹,不少人為了防止口乾,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但是這樣一來,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裡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由於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這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習慣。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就易誘發膀胱炎。而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10、掃除抑鬱
專家指出,由於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凄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因此,在深秋時節,人們需保持良好心態,宣洩積鬱之情,因勢利導,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


※維生素C是個寶,祛斑美白還讓你遠離疾病!
※連皮帶肉吃了它,降壓又降脂,能治多種疼痛
※八個早衰的壞習慣,你有幾個?
※豆腐加一物,降三高、抗衰老、延年益壽!99%的人不知道
TAG:張家港弘醫堂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