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灰色市場?:為什麼博物館無法與私人收藏家競爭?

灰色市場?:為什麼博物館無法與私人收藏家競爭?

每周,artnet新聞都會推出「灰色市場"專欄,帶你深入觀察最近藝術圈發生的重要事件,以獨一無二的灼見供你了解這一行業內部運作的行情。本周,透過表面看本質……

artnet新聞藝術市場撰稿人

Tim Schneider

Dan Flavin, 《1963年5月25日的對角線(致敬康斯坦丁·布朗庫西)》,1963,在弗里茲大師展上卓納畫廊展位。圖片:by Benjamin Westoby; Courtesy of Benjamin Westoby/Frieze

儘管我總是對市場報告保持著謹慎態度,但據說剛剛結束的弗里茲倫敦藝博會與弗里茲大師展的銷售成績卻在今年浮動的市場中顯得格外強勁。許多參展商都在VIP預展之夜積極地向外界宣揚他們的成果 (或者至少假裝這麼做)。但是我不希望在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中,試圖於利己因素中拯救可疑的誠實。我想以另一種維度關注在此期間的銷售進程:具體來說,就是過去勢均力敵的兩類買家間日益增加的不平衡狀態。

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展位上展出了一幅20世紀美國極簡主義裝置藝術家Dan Flavin的作品《1963年5月25日的對角線(致敬康斯坦丁·布朗庫西)》(the diagonal of May 25,1963 (to Constantin Brancusi)),ARTnews的作者Nate Freeman在他預覽日報道中與畫廊總監David Leiber進行了一場相關對話。儘管Leiber對這件作品的具體標價含糊其辭,但他表示,這筆藝術品訂單的大手筆程度足以令Freeman 寫下: 「這個價格範圍屬於一家機構,或是一位態度嚴謹的極簡主義作品藏家的級別。 」

這便是經時間認證的畫廊主「通關密語」:「簡直太貴了」 ,通常價位不是7位數,至少也達到了6位數的高度。而讓人警醒的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頂級價格層面,即使大型博物館也不再擁有可與重要私人收藏家匹敵的資源。

2016年(這裡指財政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花費了超過4060萬美元購買藝術品。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新近名聲大噪的日本大亨藏家前澤友作,僅在2017年他便已在購買藝術品上花去了近3倍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6年所花數額的金錢。這其中包括使他登上各大版面的讓-米歇爾·巴斯奎亞的《無題》(5月,1.105億美元)、珍妮·霍爾澤的《第六頁》(Page 6,8月,未公布價格)、以及安東尼·葛姆雷的《天使I》(A Case for An Angel I,就在本周,693萬美元)。當然,這些使人屈膝的數字僅代表一部分拍賣成交結果。它們還未包括前澤在過去九個月里於私人市場中投入的海量資金,以及他在今年剩下的一個季度中可能進行的收購。

前澤友作剛與買下的巴斯奎亞的《無題》。圖片:via Instagram

所以結論是什麼?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試圖讓一個機構與「一位嚴謹藏家」間達到預算平等,就像試圖讓搭建篝火與燒毀伐木場產生同等熱量一個道理

誠然,就我看來,這種對比或許並不完全公正。卓納畫廊代理著藝術家Flavin,這也就意味著《對角線》被放在了一級市場上出售。請記住,二級市場的價格普遍高於一級市場,這就像霸道的父母對一個沉浸於夢幻中的年輕懶鬼的期許一樣。從這種意義上而言,來自主要藝術機構主要藏家的對抗式的購買力在這種特定情況下比兩者合體走得更加緊密。

即便如此,談及經濟問題時, 機構與私人買家不僅僅越來越多地佔據了不同「球場」乃至「聯賽」,它們還正在一起嘗試不同的「運動」。儘管畫廊與經銷商還是可以向藝術市場傳送有用的信號來等分這兩個板塊,但如今我們對這兩者的關係的信任還是明顯有限。

文:Tim Schneider

譯:Zining Zhao

#你覺得藏家與美術館之間該如何共存?請在留言中與我們分享。

artnet創建於1989年,總部位於紐約,是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藝術品交易研究網路平台,其宗旨是致力於提高藝術市場的透明度。artnet開發的全方位產品用最完整的藝術品資料庫和藏家網路,為頂級銀行、保險公司、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服務。

artnet新聞是一個一站式藝術資訊平台,圍繞全球藝術市場的熱點事件、趨勢、人物,全天候不間斷提供業界最權威的調查分析和深入評論。聯繫我們:xinxi@artnet.com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artnet

GIF/1K

artnet微信平台是由Artnet全球有限公司獨家授權的平台,任何出版機構或微信公眾號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artnet微信平台或翻譯來自artnet News網站的文章,否則權利人將根據知識產權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artnet創建於1989年,總部位於紐約,是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藝術品交易研究網路平台,其宗旨是致力於提高藝術市場的透明度。artnet開發的全方位產品用最完整的藝術品資料庫和藏家網路,為頂級銀行、保險公司、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服務。

artnet新聞是一個一站式藝術資訊平台,圍繞全球藝術市場的熱點事件、趨勢、人物,全天候不間斷提供業界最權威的調查分析和深入評論。聯繫我們:xinxi@artnet.com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artnet

立即傳送至artnet閱讀更多全球藝術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net 的精彩文章:

扮演策展人最難的部分是?女主角:「是席勒的發音」
估值1億,達·芬奇最終遺作帶著什麼秘密再現拍場?
弗里茲觀察:作品日趨政治化,但有人買單嗎?
杜尚臨終作品的隱藏了半世紀的秘密終被解開?
這些生活日常,竟然最初曾是藝術概念?(上)

TAG:ar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