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不想再進口「死白人的衣服」遭美國威脅打擊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西方國家不需要的舊衣服常常會出口到非洲,它們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綽號。肯亞人將這些衣服稱作「死白人的衣服」(clothes of dead white people)。在莫三比克,它們是「災難的衣服」。
10月12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以「為了尊嚴與發展,東非控制二手衣進口」為題的文章稱,現在,東非的幾個國家不想再進口這些西方人廢棄的舊衣,因為他們想要生產自己的衣服。
但是,他們認為自己因此受到了美國的懲罰。
圖片來源:報道截圖
據報道,在過去一年中,東非的盧安達、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南蘇丹和蒲隆地一直試圖叫停二手鞋服的進口業務。他們認為,舊貨的進口會破壞國內紡織業的發展。這些國家想要在2019年前對此實行徹底的禁令。
在非洲,二手貨是服裝的主要來源。而汽車、飛機、醫療設備、電腦和藥物也是同樣的情況,即使有些藥物已經過期。報道稱,帶有日文的公共汽車在當地很常見。剛果的飛機上有義大利文的指示牌,而喀麥隆市場上有許多超過保質期的阿司匹林,它們都來自歐洲。南非的醫院裡閑置著來自荷蘭的舊醫療設備,而迦納已經成為大量電子垃圾的傾倒場所。
而如今,盧安達正努力控制二手衣的進口,報道稱這不僅是為了保護當地的新興產業,還因為穿二手衣折損了當地民眾的尊嚴。
非洲二手衣市場 圖片來源:報道截圖
去年,東非國家提高了二手服裝的進口關稅,關稅之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禁令,但這一舉措帶來的後果也很嚴重。
《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是一項美國和13個非洲國家之間簽署的優惠貿易協定。今年三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威脅要在該法案中將4個東非國家除名。處於動亂中的蒲隆地和南蘇丹因被指控政府實施國家暴力,已被該貿易協定除名。
根據協定,非洲的石油、咖啡等產品可以較低的關稅進入美國市場。但是白宮在認為這一關係不利於美國的情況下,有權和某個國家停止這一協定。報道稱,美國既想保證本國的工作機會,又想打入那些小而有前景的市場。而東非國家則想保護本國新興的製造業,直至它們有能力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
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在禁止二手衣進口方面立場鮮明。他表示,即使影響經濟增長也要繼續實施這一禁令。卡加梅在今年6月份稱:「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工業。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選擇。也許這樣會帶來一些後果。即使這樣的選擇很困難,但總有解決的辦法。」
據報道,2015年,東非進口的二手鞋服總價值約10億元人民幣。這些舊貨主要來源於歐洲和美國,因為那裡的消費者經常購買新衣服,然後處理掉舊衣,比如把它們捐給慈善機構。樂施會(Oxfam)是一家英國慈善機構,它會向非洲售賣人們捐贈的舊衣物。樂施會的數據顯示,至少70%的捐贈衣物最終會來到非洲。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肯亞前貿易部長基圖伊表示:「(美國的威脅)在政治上和道德上都是錯誤的。盧安達和東非國家的領導人是正確的,他們不應該忽視更遠大的圖景和目標。」他認為,美國和東非的貿易關係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並以19世紀英國強迫中國向其開放市場,以便售賣鴉片為例。
報道稱,相關非洲國家的官方曾表示,非洲長期以來的形象就是「出口原材料而非成品」,如今非洲想要改變這一形象,而美國的威脅就是一個西方國家欺凌這些尋求改變的國家的例子。官方認為,盧安達是一個自然資源不多的內陸國家,對於這樣的國家來說,發展當地製造業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
諮詢公司麥肯錫表示,在未來十年內,東非每年出口的服裝價值可達約200億人民幣。而在美國,40個二手服裝出口商組成了一個協會。該協會稱,二手服裝產業為美國人創造了4萬個工作崗位,比如分揀和包裝衣服,而如今這些工人有失去工作的風險。協會還稱,如果不將這些舊衣物賣到國外的話,它們就要填埋在美國的垃圾場,並且會危害環境。該協會還將東非國家的關稅描述為「利用美國的慷慨」。
而曾任奧巴馬非洲事務顧問的格拉特?哈里斯則稱:「如果一個國家採取的措施正在損害美國公司的利益,要不要繼續向它優先開放美國市場就很難說了。」
報道稱,美國經常把貿易協定用作談判的工具。2015年,南非推出美國雞肉進口禁令,以保護本國的家禽業免受衝擊,而美國因此威脅要對其實施貿易制裁,停止南非因貿易協定享受的優惠待遇。而在去年,美國警告說,如果賴索托不能成功通過政治改革,它也將失去享受優惠待遇的資格。
正如南非在雞肉進口上所做的一樣,肯亞不再支持二手衣物進口禁令了,因為它有可能因此不能向美國出口紡織品。2015年,肯亞向全球出口價值約25億元人民幣的紡織品,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了美國。隨後美國貿易代表處就宣稱不再重新考慮肯亞貿易協定的成員資格。
消除貿易壁壘使得進出口事務變得更加容易,但也使非洲更易受到進口的影響,尤其使得它的製造業變得毫無競爭力。
據報道,幾十年前肯亞的服裝行業有50萬工人,而如今只有2萬。他們生產的衣服對當地人來說過於昂貴,並且主要用於出口。儘管許多人支持政府發展本國的紡織業,但他們認為實行舊衣服的進口禁令應該循序漸進。
盧安達當地裁縫等技術工人不足,布和紗線等優質材料的進口價格也很昂貴 圖片來源:報道截圖
而許多盧安達人反對禁令。盧安達對二手衣物的進口關稅提高了12倍,當地賣家收入暴跌。他們稱,數以千計的當地人以分類、銷售二手衣為生,關稅的提高使他們失去了工作。他們還稱,政府的決定是不成熟的,它過早地在本國有能力生產當地人買得起的衣服前頒布了。而盧安達的能源和交通運輸成本很高,裁縫等技術工人不足,布和紗線等優質材料的進口價格也很昂貴。
報道稱,儘管有被貿易協定除名的風險,剩下的成員國似乎會堅持進口禁令。


※被指國內人權狀況,杜特爾特威脅驅逐所有歐盟國家大使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啟動廢除「奧巴馬醫改」 但忘記簽字就跑了
※中韓續簽貨幣互換協議 韓與美國、日本均未續簽成功
※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殭屍粉」出口國
※安倍曾揭短老東家神戶制鋼 日官方擔心醜聞影響日本製造聲譽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