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消滅一名敵人需要多少子彈?說出來你可能不信,4千發算少的
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的戰爭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士兵們一槍一個準,當然影視劇這樣做沒有錯,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渲染視覺效果,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這很容易造成對觀眾的誤導,先來看一組數據。
在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上,兩國軍隊不僅僅拼的是人數,更多的是裝備,由於德國軍工業的發達,蘇軍在對抗德軍時,可謂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據戰後統計,蘇軍平均每消耗0.8噸的彈藥才能換取一名德軍士兵。0.8噸看起來已經不能再多了,但是美軍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他們需要2.7噸!
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在登島作戰前,轟炸機都難免會對日軍進行一番狂轟濫炸,各類彈藥的使用共計300萬噸,最終消滅日軍110萬人左右,平均每消滅一名日軍需要2.7噸。
但是在二戰時期,我軍根本沒有充足的彈藥補充,因此非常注重手中的子彈能夠打死多少敵人,也就是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指揮官在戰前大喊:放近了再打!據統計,二戰時期,我軍擊中一名日軍平均需要600發子彈,打死一名日軍則平均需要3700發子彈,相比蘇德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要少許多。
如果你認為二戰時期的士兵素質低、戰鬥力差,那就大錯特錯了,現如今,美軍在伊拉克戰場共計打死打傷伊軍2.4萬人,消耗了多少子彈呢?60億發,平均每消滅一名伊拉克軍,美軍就需要消耗24000發子彈。
那麼不禁有人會問,平時訓練槍法都是白練的嗎?要知道,射擊訓練場與戰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戰時兩軍對峙期間,動不動都是機槍互掃,也就是所謂的火力壓制,掃了半天,建築物都打爛了,人卻沒死幾個。
並且士兵在戰場上的心理素質受到很大影響,平時訓練再多、再好的士兵都難免受到影響,更不用提二戰時期大量匆忙上戰場的新兵了,因此戰場上會出現一種現象,有點什麼風吹草動,管他三七二十一,先開火再說,並且很多槍打出去,很多時候頂多也就聽個槍響。


※美軍巴雷特那麼強,用來打坦克、直升機能行嗎?真相叫人大跌眼鏡
※千萬別說殲31差勁,看完以後你就知道:殲31到底有多難!
※中國留學生在美參軍只為拿美籍,其實他們不知道:中國國籍才珍貴
※年輕小伙向張召忠推銷軍火,張召忠以為吹牛,沒想到真弄來了!
※氣象武器還停留在腦海中嗎?俄羅斯專家:兩個小時可讓日本消失!
TAG:大國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