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裝置藝術?怎麼裝?

裝置藝術?怎麼裝?

那特導語:

你有可能聽過這首陳粒的《奇妙能力歌》,沙漠下暴雨,大海親吻鯊魚,這些在自然界完全不可能看到的景象,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能夠看到,或者說,有一樣東西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感覺的話,那可能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

簡單直白的理解就是把一樣東西,找個合適的地方,安裝起來。這個興起於美國上個世紀70年的藝術類別,目前已成為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裝置藝術的存在很隨機,可能是美術館、博物館、酒店,也有可能在廣場、公園、沙漠、甚至就在你自己的家裡。

沒錯,你可能馬上就能想起那些年你見過的奇奇怪怪的裝置藝術,有些你可以理解,有些你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比如下面這種:

或者這種:

面對各種各色各類的裝置藝術展,作為觀眾,除了點頭搖頭,不免也會對裝置藝術產生一些誤解……

正解

Answer

這篇文章,咱們就為裝置藝術正正名,給大家介紹下,這門可愛的藝術。

裝置藝術在感受上,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堆疊派」

看名字就知道,其實就是把一樣東西買一堆回家,然後把它堆起來。

咱們中國當代藝術家艾未未、蔡國強都有這樣的一組作品。

現代藝術家艾未未裝置藝術作品—《向日葵種子》2010

本圖為英國倫敦的泰特博物館的渦輪大廳展出時的場景。該裝置藝術的材料由江西景德鎮一千六百個手工藝人,經過拉坯、燒制、彩繪等傳統工序,共同製作完成。共一億多個陶瓷做成的向日葵種子,鋪面了整個渦輪大廳的地面。

有觀展者解讀:恰似中國人喜歡聚在一起一邊吃葵花籽一邊閑聊的場景:一顆葵花籽含入口中,一段妙語隨即脫口而出。

同樣,國外的草間彌生等也都有用到這種元素。藝術家們發揮想像力將材料一個一個不斷的疊加,就像咱們小時候堆積木一樣,這樣做完以後,龐大的展品體積本身就能夠瞬間吸引你的目光。

設計心理學上認為,這種由物件本身形態啟發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其實是變相的在喚醒你的記憶功能。

第二種,「夢境派」

作品多以佛洛依德為精神指導。設計師會把整個空間的顏色、氛圍布置出相對離奇的感覺,營造出一種你在夢境里的感覺。日本女藝術家塩田千春的作品,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

日本日本女藝術家塩田千春作品-《During Sleep》, 2001

1972年出生,京都精華大學洋畫科畢業。塩田千春的作品深深與她自身的經歷、感受有關。她說她的作品並非是為了治癒自己內心的不安與恐懼,而正是這不安與恐懼是她在製作作品時,所不可欠缺的感情。

有觀展者解讀:錯綜複雜的線條感覺身處於一個恐怖的夢境。

以上的兩種裝置設計都是相對來說,相對靜態,大部分人通過觀看或者旁邊有人解說就可以理解,後面這兩類,可能對於一些人來說就比較費解一些。

第三種,「感官派「

直抒胸臆的說就是,你看到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了什麼。下面,Olafur Eliasson 的the Weather Project系列,大家一起接著感受下。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裝置藝術作品-《the Weather Project》2003

由兩百個燈泡組成的大太陽將泰特美術館裡的一切都染上了橘黃色,空中霧氣氤氳,和倫敦的天氣一樣變幻莫測。渦輪大廳的天花板被換成了反光鏡,人們躺在地板上看著自己,周遭,才發現二分之一的太陽竟是虛幻。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我們通過抽象概念來規劃這個世界,通過藝術將思維、直覺、感受以及意圖轉譯成能夠改變現實的行為。

Tips

這類型的裝置藝術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刺激提升你的五感,藝術家運用聲音、光線、觸感、方向空間、甚至是嗅覺等等,讓觀眾感知到藝術家想讓你體會到一些更情緒化的東西。岔開下話題,其實這種類型的裝置藝術的布置,咱們老祖宗就是各種高手,比如,衙門大堂。

第四種,「現代派」

運用一些現代技術,比如影像、攝影、手觸碰等,布置出的讓人能玩樂起來的布置。

藝術家MiguelChevalier作品

上圖展示的空間為英國劍橋大學的國學禮堂。最左側為未進行裝置時,中間及右側為裝置後的效果展示。這座擁有500年歷史的建築,在新媒體視覺裝置藝術家的裝點下,變成了變幻無窮的夢幻星空。

以上這四種,你更偏向於哪一種呢?好了,今天就先說到這兒,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和藝術相關。如果你對裝置藝術、藝術展覽仍舊意猶未盡,那10月20日,在西安美術學院舉行的講座,你可千萬不要錯過哦~講座的直播鏈接後期將在公眾號放出,請隨時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特藝術學院 的精彩文章:

孔令偉:質有而趣靈——理解中國山水畫
蘋果8即將正式發布,你激動不?
沒有個會拍照的男朋友怎麼過七夕?
任性的教皇和固執的藝術家
文藝復興教父和他的義大利「盧浮宮」

TAG:那特藝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