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普京大帝抓強軍這麼多年,挽救俄羅斯軍力的頹勢了嗎?

踢館:普京大帝抓強軍這麼多年,挽救俄羅斯軍力的頹勢了嗎?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又到周末,經過這一個禮拜緊張的工作日,堂主還是覺得八天的國慶不足以表達我對祖國的拳拳赤子情怎麼破?……我說笑的……領導您別當真。

扯回正題,前兩天某台的節目上出現了055首艦下水儀式的航拍版,這個清晰無比的角度已經證實了055後面確實是48單元,全艦總計112單元的垂髮。所以,當初堂主提這事情時表示不信的網友,乃們現在相信堂主的了吧?

問:大大,請教個問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從(蘇聯解體後)成立至今,是提升了還是一直衰落?

整體上來說衰落是肯定的,畢竟解體之前的蘇聯也算是超級大國了,400萬軍隊,數萬的核彈頭,都是很嚇人的。

圖:美蘇核彈數量圖,蘇聯在1992年解體時達到巔峰的4萬枚,到2010年就下降到5000枚以下,只有過去的12%。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經濟崩潰,雖然石油天然氣還是大規模出口,但是不像蘇聯時代這些石油美元可以拿來升級生產線作為補充,然後國內自己經濟循環解決問題。現在俄羅斯國內的經濟運轉也必須依靠這些石油美元買各種必需品,吃喝拉撒都靠石油,這樣搞下來財力完全沒法比。而且整體的工業崩潰也使得自己配套升級能力下降,這樣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維持龐大軍事工業的。

圖:2015年俄羅斯從我國進口商品種類,可見其不僅大量進口輕工業製品,還大量進口機電產品,這表明其國內自己能力已經極大下降。中國柴油機賣到俄國去,並不只是個玩笑。

普京上台依賴搞窮兵黷武,但是經濟實力就那麼點,新增加的武備基本上連蘇聯時期剩餘武器老化的虧空都補不上來,雖然有些年份採購了看起來不少的武器,但是最多也就是讓下滑曲線不那麼陡峭而已。

圖:俄羅斯1992-2012年軍費開支表,可見其制導2009年才恢復到1992年時期的軍費。但如果考慮到這20年間美元貶值超過一倍,可以認為當前俄國軍費購買力還比不上1992年。

圖:駐土耳其大使葬禮上的普京。普京大帝竭力塑造了一個強硬大國的形象,卻沒有建立足以支持這個形象的實力,於是只能空擺個架子嚇唬人。

圖:在過去,蘇聯是真正有威懾力的強國,但現在的俄國只能算人類豢養俄黑熊,看著嚇人實則一動就死。俄羅斯,已經不能算常規軍事力量大國了。等到核武器作用基本喪失,他連軍事強國的架子都維持不住。

圖:理想總是很豐滿,可顯示總是很骨感。之前蘇-35用上了衍射平顯的時候,很多俄粉吹俄羅斯電子工業不比中國差,一樣能自己搞衍射平顯,但是這兩年量產的蘇-35突然又變會了折射平顯,我們才知道——其實因為那幾年俄羅斯和西方關係還湊合,能大量買西方設備裝機。之前堂主和朋友有過一場討論,結論是認為俄羅斯軍工的很多領域如果還不能獲得外部輸血,在未來十幾年內很可能要迎來一場全面的崩盤了。

問:堂主,以前看F-14飛行員回憶,提到它雷達一開機,整個美國東海岸的空情都出現在雷達顯示屏內了。那我就有點奇怪,就是這類遠程的雷達既然能看幾百公里,那能不能連帶把近地軌道的衛星也一併看到?如果不想看或者不需要看著這類與作戰無關的信息,雷達又是怎麼屏蔽掉它們的?

這個就是信號處理的問題了,需要在雷達的信號處理系統裡面設置一個閾值,不符合條件的信號都會被過濾掉。實際上如果放寬這個閾值,像氣象雷達甚至能搜索到空氣中的水滴,當然這樣的搜索出來也沒什麼意義,所以設計都是要靠濾波器來過濾掉不需要的信息,天上的衛星就屬於這種。

圖:雷達雲圖。氣象雷達探測的是高空大氣中的水滴,也就是雲團的分布。雲中水滴的體積很小,比隱身戰鬥機的RCS還弱。但是再弱的回波也存在,只要降低濾波閾值,就可以得到雲團分布情況。

圖:對空警戒雷達、對空搜索雷達通常會設置過濾掉一定高度以上的回波,以免增加干擾信號,高空飛機如果能超過這一高度,就相當於獲得了隱身效果。

我們常說多普勒雷達,其實多普勒說的就是他的濾波器原理,利用濾波去過濾掉那些固定不動的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這樣留在雷達內處理、展示給操縱人員看的目標,都是在保持移動的目標,這樣就能讓雷達可以下視,不會被地面強烈的地雜波干擾。

多普勒只是濾波中的一種,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濾波方式,可以根據需求來濾掉速度、大小、方向等不需要看到的目標。

圖:多普勒效應指的是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在運動的波源前面,波被壓縮,波長變得較短,頻率變得較高(藍移);在運動的波源後面,波長變得較長,頻率變得較低(紅移);波源的速度越高,所產生的效應越大。根據波紅(藍)移的程度,可以計算出波源循著觀測方向運動的速度。

圖:超低空飛行的直10攻擊直升機。多普勒濾波有速度門檻,80、90年代的戰鬥機為了防止受到太多無用信號的干擾,通常會設置過濾掉速度一般在200公里以下的汽車。直升機飛行速度慢,也可能被顧慮掉,於是當時戰鬥機難以打擊超低空飛行的直升機。

問:請教堂主,二戰時期坦克高低搭配是什麼目的,為什麼戰後被淘汰了呢?

要說高低搭配,就得先從更早一點說起。

在三十年代,坦克發展被認為需要走兩個不同的路線,一個叫做步兵坦克,一個叫做騎兵坦克。步兵坦克的任務是和步兵協同作戰,支援步兵突破塹壕防線,而騎兵坦克則是像以前的輕騎兵一樣大範圍包抄,所以兩種坦克設計就出現了分野。

圖:一戰中越過戰壕的英國坦克。一戰的塹壕戰讓各國軍人印象深刻,他們認為二戰也會是塹壕戰,於是需要步兵坦克支援步兵突破。為了對付塹壕戰,步兵坦克在多個方向都有機槍,以打擊中近距離突然出現的敵方步兵,同時配備火炮以摧毀敵方機槍陣地。

圖:步兵坦克發展到1930年代的代表就是蘇聯T-28坦克,在主炮塔之外還有多個機槍塔,可同時射擊多個方向的目標。

最為典型的是英國,其步兵坦克防護非常堅固,但是速度只有20多公里/小時,甚至十幾公里/小時,而騎兵坦克或者說巡洋坦克的速度則有60公里/小時上下,達到了戰後先進水平。德國的III號和IV號也是同一級別但是不同類型的坦克,III號負責用反坦克炮打對方坦克,而IV則負責用口徑更大的短管炮消滅步兵和火力點。

圖:英國丘吉爾步兵坦克,最大公路速度只有25公里/小時,戰鬥全重39噸,裝一門76毫米坦克炮。

圖:納粹德國3號坦克。這是典型的騎兵坦克,最大公路速度40公里/小時,戰鬥全重只有22噸,早期配備37毫米火炮執行反坦克任務。同期的4號坦克配備75毫米火炮,用於摧毀敵方火力點。

重型坦克是二戰前反坦克火力快速發展的產物,要突破防線就需要厚重的裝甲,而當時的設計體系下要厚重裝甲就得很大噸位,動力不變的前提下就只能放棄機動性來尋求防護,順便還帶上更強的火力。

二戰後像M26、T-54這樣的主戰坦克,在中型坦克的尺寸下就實現了重型坦克的防護,以性價比和使用方便的優勢自然就淘汰了重型坦克。

圖:T-54坦克戰鬥全重只有36噸,正面裝甲卻能達到200毫米的厚度,比二戰時50多噸的虎式坦克還強,同時兼顧中型坦克的機動性和重型坦克的防護能力,自然可以同時取代二者。

問:堂主,深海潛水器都涉及哪些行業,哪些高科技,能產生什麼效益,對核潛艇製造有什麼幫助沒有?

深海潛水器也要看哪一種,是動力自航式還是無動力的。無動力的潛水器就是個球,主要就是高耐壓設計,而動力式的其實就是個小潛艇。

圖:蛟龍號深潛器的耐壓殼,完全由鈦合金製造,可承受450個大氣壓。深潛器的主要技術難點就是這個耐壓殼,解決它後面都好說。

圖:4500米深潛器TC4鈦合金載人球殼由中船重工第702所設計,寶鈦集團負責研製,聯合了中航工業第625所、哈爾濱工業大學、普什模具、賽迪重工、寶色設備等單位。我國潛艇設計是由719和701所負責的,不會對潛艇項目產生直接影響,只能由702所參與分包。

深潛器的耐壓殼設計是專門的,對潛艇設計影響不大,但是高水壓下的艙門密封、管線耐壓、軸系密封技術都是要求很高的;而且它們在深潛器上驗證了,放到深度低很多的普通潛艇上就更容易了。

至於應用,現在海底資源開發是個顯學,需要大量的深海探測工作,這些就是深潛器主要的工作。另外像詹姆斯·卡梅隆拍泰坦尼克號,也專門用深潛器來近距離拍攝過。

圖:海底勘探主要是為開採海底礦產資源做準備,這是蛟龍號鑽取海底土壤樣本。

圖:經過幾百年的工業發展,陸地廉價礦產資源接近枯竭,但海底還基本沒開發過,各國認為這裡存在大量礦產等待開發。在能源領域,可燃冰也是一個潛在熱點,可以補充天然氣的不足。

問:現代戰爭中各種機槍的意義還有多大?現在有各種精確射手、狙擊手、制導武器,後面還是無人機的時代,機槍這種一開火就暴露位置的還能存活多久?是不是機槍以後唯一出路就是裝在皮卡上面打了就跑?

實際上現在機槍往往也是打了就跑啊,哪怕是三腳架的重機槍也是在不停轉移陣地,這是從一戰後期開始的鐵律之一了,不然就很容易被各種步兵炮、平射炮、迫擊炮給幹了。

圖:一戰德國馬克沁重機槍陣地。真正打算長時間射擊的是這種水冷槍管重機槍,它是用來對付橫隊進攻的步兵集群,打算一次打幾百幾千發不停頓,所以才要用水冷卻。

圖:美軍60迫擊炮簡易射擊。壓制機槍陣地的最直接武器是60迫擊炮,它的射程恰好比輕機槍遠一點,可以吊射機槍陣地,迫使對方轉移陣地,從而中止射擊。壓制重機槍的營級的81/82迫擊炮。

圖:八路軍參觀繳獲的92步兵炮。70/75毫米步兵炮也適用於壓制重機槍,而且因為精度高,壓制效果更好。

機槍是前沿部隊唯一能獲得的機動性直射自動火力,只有機槍才能有子彈下雨一樣的火力輸出,這是很難改變的。步兵的步槍雖然已經是全自動了,但是缺乏射擊依託,打快了很容易到處亂飛,而且全自動射擊很容易過熱自燃。榴彈發射器、大口徑機槍之類太笨重,現在來說還是只有輕重機槍才能在前沿隨意機動。

這麼用機槍其實跟狙擊步槍差不多,先隱蔽找到一個發射陣地,敵人出現了開火射擊,打完馬上就走。

圖:榴彈機槍射程約1500米,和重機槍相當,但可以用曲射彈道取得優勢。但是美軍40毫米榴彈機槍重量太大,只適合車載機動,步兵很難攜帶。

圖:中國35毫米榴彈機槍重量輕,更適合步兵使用,但其彈藥供應也是個問題,步兵分隊無法攜帶太多,仍然需要車輛提供後勤支援。

問:尊敬的堂主好!請問部分國家裝備的Ak-47,槍口部位上端斜著切去一段,為什麼?是為防止槍口上跳影響射擊精度嗎,加工難度大嗎,我們為什麼沒有採取此辦法?

帶斜切的一般是AKM步槍,也就是AK-47的發展型,用來控制槍口上跳。我國的56衝鋒槍屬於AK-47標準版家族,所以沒應用AKM的改進。等到我們要改的時候已經有81步槍了,56衝鋒槍就被直接放棄,也就沒改了。

圖:蘇式AKM步槍,槍口上方切掉一塊,這可以讓槍口燃氣首先向上擴張,從而提供一定的反作用力,抑制槍口上跳。

AK家族採用的是長行程活塞式導氣自動系統,這個長字就是關鍵。為了獲取足夠的作動能量,所以活塞行程做得很大,導致槍機后座距離也很大,這樣射擊的時候槍機劇烈后座,導致重心朝後運動,從而造成槍口上跳趨勢加強。玩過CS的都會記得,AK射三發以後槍口就不知道飄哪兒去了,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所以AKM才搞了個膛口裝置,利用斜向上的力量來平衡這個上跳趨勢。我們的81採用了短行程設計,槍口上跳沒那麼嚴重,自然就不需要斜切了。

圖:AK47步槍槍管上方就是活塞,其活動範圍特別大,於是對機匣的撞擊格外猛烈,重心變化也大,於是連發精度下降很快。

圖:這支奧地利AUG步槍加裝了槍口裝置,槍管上方有2個小孔,也可以起到抑制槍口上跳的效果。

迷你踢館

問:地面上的軍用雷達是怎麼供電的,例如薩德可以接工民用電嗎,還是自己發電?

當然可以接工業用電了。自己的發電設備一般叫做戰備油機,平時盡量不用,在電網被破壞還有野戰場合才會打開使用。

問:堂主,是不是坦克炮發射葯已經沒有多少潛力可以發掘了?各國好像都更青睞於更大口徑的坦克炮,望解惑?

這其實主要是因為彈芯長度的限制,火炮發射葯本身還是有潛力的,像M829A3這樣基於44倍徑120炮設計的炮彈要是針對55倍徑的炮設計,那性能還能有很大提升,但是彈芯的尺寸已經到極限,要繼續加長就得換炮了。

圖:西德豹2A4上測試的140毫米炮。下一代坦克如果不能換電磁炮或電熱炮,多半會換裝140毫米級的坦克炮,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穿甲能力。

問:無人機用的小型導彈不能做成垂直發射的地地或地空導彈嗎?現在的坦克除掉炮塔,把本來裝炮塔的地方裝上這種小型的導彈,每輛坦克帶幾輛無人機,以坦克為中心偵查周圍十公里單位內目標,然後用垂直發射的導彈攻擊對方,不是能實現坦克超視距攻擊嗎?

紅箭10、以色列長釘、還有美軍下馬的網火,都是干類似事情用的。但是這些玩意都可以塞在二線車輛上,寶貴的一線坦克就不需要額外增加這些負擔了。

問:堂主,最近看到颱風戰機的視頻,機翼根部的中間有個洞,旁邊的機身好像被熏黑的樣子,請問是什麼?

圖:這裡是輔助動力系統的排氣口,輔助動力系統的小渦噴發動機的高溫氣體就從這裡排出來。

問:堂主威武。石達開這個人爭議較大,有人說是真英雄,有人說一般般。真實的石達開究竟是怎樣的人?

一個人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幾十年的時間裡,還有環境的變化,人的行為會變化很多的。離開天京後石達開帶著部隊過苦日子,窘迫之下人的格局必然就會變小的。

問:堂主,請教下加力燃燒室的問題,有資料說是在噴油嘴在渦輪之後,有些資料說是在燃燒室後渦輪之前,哪個是對的?

加力燃燒室的溫度非常高的,往往都超過2000攝氏度了,要在渦輪之前,那渦輪怎麼可能頂得住這麼高問題……基本都是在渦輪後面的。

圖:燃燒室、預燃室和加力燃燒室有各自的燃油噴嘴,噴嘴的位置、噴油量、速度都涉及到燃燒室溫度和流場,需要精心設計計算。

問:最最最最親愛的堂主,你不回復我,要滿地打滾了。這次雲南小行星事件軍方沒有提發現還是完全不知道?如果有,是不是視威脅程度作出反應?這次毫無反應是因為事先預測這顆小行星毫無威脅?如果軌跡是一線城市怎麼辦?

這個更像是公共關係問題,國內一般這種事情是懶得對公眾公布的,不像西方國家有那麼發達的新聞體系。

問:帥帥的堂主,為何VT5不裝備國際流行的120毫米滑膛炮,反而裝備落後的105毫米線膛炮,實在讓人費解,請堂主解惑。

因為國內沒有120坦克炮啊……只有體積很大的120反坦克炮,這是沒法塞到輕型坦克上面的。

圖:東南亞柬埔寨的T-55坦克。而且VT-5的作戰對象是小國弱國,他們一般裝備的是T-55、T-72、M-60等非常老舊的坦克,用105炮就足夠應對。如果未來有需要的話,換125炮也是很容易的,只是需要犧牲機動或者防禦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踢館:看著差不多的擊劍為何要分三種?倆人捅來捅去有多大實戰價值?
踢館:美蘇都說志願軍戰術水平差,志願軍和日軍比怎麼樣?
風雲突變!庫區獨立建國,俄力挺、美重兵壓境!這場饕餮盛宴中國該不該入局?
獨家:庫爾德公投90%民眾同意 為奪槍杆子不惜與3國開戰
巴鐵危矣!美國出手玩威脅,印度背後下手玩離間!中國果斷出手,力挺兄弟!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