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篇:智能繃帶、行走的補給箱、培育大腦、眼淚發電、60秒癒合傷口!
信息來源:科學院、《Science》、科技縱覽、DARPA網站、Techcrunch、環球網、中國科學報、《物理評論快報》、科技部等
整理編輯:海藍夢工場
海藍夢工場不定期搜羅全球各行業最新的高科技資訊,整理編輯後分行業發出!我們也許不是最新最快的,但卻是最用心、最直白、最接地氣滴科技資訊解讀者哦!我們力爭讓科技術語變得簡單生動,人人都能讀懂高新技術!
生物醫藥
2017.10.12
頻繁換繃帶太煩人?
科學家研發智能繃帶,可以按需釋放藥物,還能加速傷口癒合!
里斯卡-林肯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的工程師們近日研發出一款智能繃帶,正在動物測試階段。這個智能繃帶可以自己根據傷口情形的需要,去輸送不同劑量、不同種類的藥物,完了呢,還不用頻繁更換。它上面有一個郵票大小的微處理器,當連接到APP,或者內置的感測器發出提示時,微處理器可以發送電信號,使繃帶變暖,並激活在水凝膠里休眠的藥物。這裡面的藥物可以是各式各樣的藥品,從局部麻醉劑到抗生素,都可以,更複雜一些的藥物,比如加速癒合的生長素也可以。而且,每一根纖維都可以攜帶不同種類的藥物,因此還可以對藥物進行分類管理。
接下來,研究人員除了進一步測試以滿足FDA的需要外,還在研究如何將感測器與纖維結合,來測量血糖水平、PH值以及其他癒合過程的相關指標。說不定,不久的未來你的繃帶上就會有一個進度條。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傷口癒合了百分之幾,智能化地進行傷口治療哦!
瑞士研製可食用軟體機器人
其實更像是「行走的補給箱」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了一款形似手指的機器人,它其實是一款可完全食用並在體內消化的明膠制軟體氣動執行器。該機器人成分為明膠、甘油和水,可生物降解,具有比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環境可持續性。由於它的整體設計是按照標準的氣動執行器來的,使得該執行器能夠進行彎曲的操作,從而來達到夾取物體的目的。
這些可食用機器人可以與營養品或者藥物混合,以幫助消化和進行新陳代謝。從目前來看,醫療領域是一個讓其能夠大放異彩的地方。當然,其未來前景也不僅僅如此,比如在進行救援時,機器人可以在特殊環境下找到倖存者,提供營養補給和藥物治療,這種安全、可食用的特性同樣可以幫助保護野生動物,當機器人被消化時,能夠作為能量儲存在生物體內。
一切皆可培育複製?!
科學家培育出更加逼真的類大腦,直徑4毫米微型球狀
從醫生能夠將腫瘤從病人體內移除、並在培養皿內進行研究的那一刻起,腫瘤學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神經科學家們也希望精神病學領域也能經歷如此巨大的轉變。但與癌症相比,研究人腦帶來的挑戰更大。由於大腦科學家不能像醫生解剖腫瘤那樣、從健康人的大腦皮層下切下一塊組織,他們必須發揮創造力、另闢蹊徑。
(圖:斯坦福實驗室中培育的迷你大腦就像直徑僅有幾毫米的小圓球。)
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近日用幹細胞培育出直徑約4毫米的微型球狀人腦。利用合適的化學物質進行刺激,幹細胞可發育成神經元及其它類型的細胞,過了數周、乃至數月之後,便可形成類似真實大腦區域的組織架構。該類大腦已經存活了近兩年,這是有史以來存活時間最長的人體細胞培育物。(部分類大腦甚至存活到了現在,壽命已達850多天。)對於疾病建模而言,目前的成熟速度也缺乏實際價值,尤其是在為反映某位病人的具體病症、希望操縱基因表達的情況下。科學家希望利用樣本細胞直接培育出相應的類器官,就像腫瘤學家分析腫瘤的做法一樣。
(圖:顯微鏡下的迷你大腦染色切片,可以看出神經元(藍色)和起支持作用的星形膠質細胞(紅色))
哭吧哭吧不是罪!
科學家證實對眼淚中溶菌酶施壓可達到發電效果
科學界早年發現對蛋白質施加壓力便可發電。愛爾蘭利默克里大學的研究團隊直至近日首次證實對人類眼淚中的溶菌酶施壓,也可達到發電效果。人類的淚液與雞蛋的蛋白一樣,蘊含大量蛋白質,當眼淚中的溶菌酶晶體受壓時,會產生壓電效應。該技術有望應用於收集能量和生物醫藥等範疇。
傷痛無憂,盡情冒險!
科學家研發新型手術黏膠,60秒內粘合傷口!
對於外科醫生來說,在手術後對病人進行傷口縫合時要非常仔細。而對於患者來說,他們不僅需要忍受痛苦,縫合的傷口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癒合。不過現在研究人員開發的手術黏膠將可以改變這種情況,為患者提供更舒適的替代選項。這種手術黏膠被稱為MeTro,由哈佛醫學院和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開發,能在一分鐘內粘合手術傷口。這種黏膠由改性人體蛋白質製成,經過調整以響應紫外光,允許其在短短一分鐘內變干。其不僅侵入性較小,可以提供比縫合線更加衛生的密封,還有助於組織再生,可能加速傷口癒合和恢復。它也有望被用於器官,並且可以用能夠控制其降解速率的方式生產。
放眼全球
創新的第一步,就是不做井底之蛙,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什麼樣的好創意、好方法正在被實現,才能避免浪費精力重蹈覆轍哦。同時,創業者也要善於從別人的創意中,找到靈感,另闢蹊徑!By 海藍小編。


TAG:海藍夢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