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聯造武器一味追求性能,不顧乘員死活,夢幻坦克終成泡影

蘇聯造武器一味追求性能,不顧乘員死活,夢幻坦克終成泡影

【軍武次位面】作者:路芷

普通人對坦克的印象大多是高大威猛,勇往直前,但是在坦克發展史上,設計師卻絞盡腦汁將高度降低,為的就是降低被命中概率,提高生存性。而這方面的極端就是蘇聯坦克,儘可能的縮小坦克尺寸和重量。

T64是傳奇

先說幾個數據。英國的挑戰者2坦克是世界上重量和尺寸最大的坦克,其車體長度達到8.327米,炮向前時長為11.56米,車高2.5米,戰鬥全重62噸,而且還不算後來附加的裝備。而蘇聯坦克就要小不少,T72的車體只有6.63米長,車高2.395米,戰鬥全重剛過40噸,是一種非常優秀主戰坦克。從這兩個坦克的數據來看,西方坦克的尺寸確實比西方坦克更大,雖然可以安裝更多的設備,冗餘度也很高,但是的確容易中彈。最能代表蘇聯坦克的就是T64坦克,技術先進,尺寸緊湊低矮,也是T80成熟之前蘇聯最強大的坦克,西方在同時期甚至沒有能與之抗衡的第三代坦克。

挑戰者2是防護力最好的坦克之一

而在T64時代,蘇聯人異想天開,開始了代號775項目的火箭坦克。這裡的火箭並不是說這輛坦克能像火箭一樣飛行,而是能發射火箭。這種火箭和火箭彈不一樣,它擁有制導能力,其實就是導彈。這裡要說下60年代的導彈狂潮,無論海空軍還是陸軍,導彈萬能論主宰整個軍隊,大家都狂熱的研製各種導彈。美軍的F4戰鬥機在越南參戰時就沒有裝備機炮,依靠的是頗為先進的空空導彈。但是當時的空空導彈還不算成熟,發射準備過程非常繁瑣,最紅要的是命中率非常低,僅僅比空空火箭彈高了那麼一點。在機動性出色的米格19面前,F4常常吃虧,美軍為了扭轉戰局,又為F4裝上了機炮吊艙,情況馬上有了逆轉。

F4曾因為沒有機炮吃過不少虧

陸軍同樣如此,由於火炮的精度有限,導彈自然成了美蘇兩個大國的首選武器。M60A2就使用了152毫米口徑兩用炮。但是這種兩用炮並不好用,除了前面說到的過於複雜外,導彈的飛行時間也遠遠長於炮彈,由於受制於技術,命中精度也不高。後來德國人研製了120毫米滑膛炮,初速比導彈高得多,而且是「發射後不管」,命中精度反而比那時候的導彈更高。

橡樹棍導彈

豹2的主炮精度很高

後來美國和德國在研製MBT70時就因為無法統一主炮型號而作罷。但是在60年代,誰又能阻擋人們對導彈的熱情呢。

775項目使用T64坦克作為底盤,但是換用了一個拍扁的炮塔,計劃中車體高度僅有1.1米。這基本和現在的超跑一樣高,很明顯難度過高,所以最終的樣車高度變成1.75米,比一般人還矮,遠遠低於當時的主力坦克。這種坦克戰鬥全重36噸,武器系統是125毫米的紅寶石紅外製導導彈。從現代的眼光來看,這種所謂的坦克更接近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也就是現代版的坦克殲擊車。

775項目樣車,非常寬扁

由於775項目的研製工作在60年代初,難度是非常高的。775項目的整個武器系統結構複雜,可靠性低,甚至沒有定型。而蘇聯當時醉心於研發坦克裝甲車用導彈,在T55和T62以及後來的T72基礎上都研製過類似的「火箭坦克」,但都不了了之,只是為蘇聯的炮射導彈提供了技術支持。

從行走裝置上可以看出和T64的關係

1962年,775項目坦克的模型問世,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低矮的車身和碟子形狀的炮塔,算是將蘇聯坦克低矮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讓人有一種圖片被拉伸的錯覺。775項目一直都在更改設計,畢竟在那個年代,研製這種超能武器是非常困難的。在生產出樣車後,設計部門還是放棄了這個項目,畢竟過於低矮的車身讓乘員戰場視野不佳,其自動裝彈機的機構也過於複雜,導致可靠性非常低。最為重要的是,導彈的性能和可靠性也不算高,相比於大口徑坦克炮沒有什麼優勢。

其高度比T72還低

蘇聯的很多火箭坦克項目都沒有完成,這當中的原因很多,除了前文說到的性能和可靠性的問題外,其實導彈更適合安裝在快速機動的載具上,比如直升機和輕型高機動性車上。二戰結束後,裝甲技術提升很小,但是彈藥技術有了很大進步,以至於豹1和AMX30這種坦克的防護力和火力根本不成正比。在這種情況下,火控系統更好的坦克其實擁有更大的優勢,行進間射擊大威力炮彈是比火箭坦克更好的解決方案。儘管775項目的技術促進了炮射導彈技術的發展,但是炮射導彈的使用頗有不便,而且火炮和彈藥技術的發展使得常規火炮的精度有了很大提升,炮射導彈更多用來執行遠距離精確打擊任務,這就需要其他部隊進行支援,並不算方便,還是要依靠體系化作戰。最為重要的,就是直升機的崛起,直升機攜帶遠程反坦克導彈後可以攻擊各種目標,遠比坦克實用,已經是大國陸軍的脊樑。

武裝直升機已經成為陸軍的頭號殺手

但是炮射導彈的確能夠大大增加坦克的攻擊範圍,在強大的體系支持下,蘇聯的裝甲部隊可以優先發起進攻,一旦展開地面戰,歐美的坦克很有可能被蘇聯坦克遠距離狙擊掉。而橡樹棍導彈計劃的失敗讓美國實質上放棄了炮射導彈。但是實戰的威脅加上蘇聯的輝煌,美國也放下了執念,為M1系列坦克研發了增程型彈藥,而且一步步地積累後,MRM-CE炮射導彈問世,射程高達12千米,甚至需要無人機等單位來中繼指導。在美國完善的體系下,M1坦克的攻擊距離成倍提升,也能遠距離擊殺載具和防禦工事,甚至有能力擊落直升機。

M1系列坦克也可以使用炮射導彈

775和蘇聯其他的火箭坦克項目是炮射導彈的開端,也正是因為這些終止的項目,促進了炮射導彈的發展,也造就了冷戰最強大的坦克部隊。要知道即便是T72也能用炮射導彈,歐洲的軍隊該怎麼還擊?在如今講究小範圍高強度戰爭的時代,炮射導彈非常實用。中國陸軍也大量使用炮射導彈,其技術來源就是蘇聯和俄羅斯,曾經頑固的德國也為豹2配用了炮射導彈,所以還是那句話,說坦克無用,現在還為時過早。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美蘇導彈競賽失控,促釀成最血腥事故,蘇聯火箭軍司令被燒成焦炭
庫爾德人慾投票建國,遭各國聯手鎮壓,政治不相信選票
印度撞壞俄羅斯核潛艇,居然是租來的,俄羅斯後悔貪小便宜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