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第一大複姓,曾遭受過滅頂之災而被迫逃離,源自朝代第一王

中國第一大複姓,曾遭受過滅頂之災而被迫逃離,源自朝代第一王

歐陽姓,是中國複姓的第一大姓,人口分布廣泛的一個歐陽世家,是中華民族漢字的複姓其一。據歷史記錄,在《百家姓》排列第四百一十二位。據數據統計,歐陽姓有88萬。在中國地區排列第149位。在夏朝時期,帝王少康兒子無餘,被分封於會稽,從而建立了越國,此國統稱為諸侯國。 春秋時期,諸侯國被吳國滅亡,無疆次子蹄被封烏程歐余山的南部,而以山南為陽,因此 ,稱為歐陽亭侯。歐陽姓出自姒姓,它以其封地為地名,與歐姓同宗。

歐陽姓在我們身邊是比較常見的一個複姓,這個姓氏的分布地區是非常廣泛,人口也是比較密集。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歐陽姓這個複姓。

在歷史上,複姓歐陽氏曾經被迫改成單姓陽氏根據歷史記載,在元朝末年時期,各地農民都一致反抗腐敗的元朝政府,在那個時候有一支歐陽氏家族為主的起義軍,在公元1368年的時候,朱元璋統治管理天下,曾經想招安歐陽氏為義軍,然而那個時候歐陽氏全軍拒降,明太祖非常憤怒,一便詔令誅滅歐陽姓氏的家族當時歐陽氏家族被迫逃離,因此被改為單姓「陽氏」來逃脫這場災難。在公元1505到1521年的時候,陽鐸遂乘機要求恢復原來姓的姓氏,從此,歐陽氏家族才恢複復姓,從此,子孫後代也以歐陽為姓氏。歐陽氏族人皆尊奉夏禹、姒無疆為得姓始祖。

如今,歐陽姓氏家族分布廣泛集中,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長沙市,江蘇省宿遷縣,廣東省廣州市,山東省招遠市,安徽省阜陽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區。

歐陽無疆是歐陽姓家族的祖先,春秋時期,歐陽氏曾經是著名的越王勾踐的後裔。而歐陽氏與歐氏都是源自越王無疆的後代子孫。然而越王無疆,是距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越王夠踐的七世孫。在歐陽氏得姓大概距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據歷史《路氏》記載,無疆的次子,被分封於烏程歐余山以南,在後世中有歐陽氏與歐式。歐陽姓就是源自於姒姓。根據歷史考察,在兩千年時期,歐陽氏的子孫後代尊無疆為歐陽姓氏家族的得姓始祖。

歷史著名人物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政治家。那首《醉翁亭記》便是出自他的作詩中。這首詩開始於兩個詞:一個是樂,另一個是醉,當時歐陽修與自己的朋友一起到亭子里飲酒,喝了一些酒便醉,當時很多人誤以為,歐陽修是貪杯,喝了太多酒而導致所醉,其實當時歐陽修是被美麗的滁州風景迷倒所醉。他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我喝酒並不是貪杯,而是因為被眼前美麗的風景所迷醉,這喜悅藏於心中,導致醉意體現在酒中,不過是我被這裡的景色所迷倒而已。然而酒只是我賞漂亮風景的助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渠成談史 的精彩文章:

此姓氏流傳千年,規定相同姓氏間不能通婚,始祖卻受到過這種刑罰
這個姓氏念起來如同輩分瞬間連升兩級,源於高貴皇族卻一直是晚輩
歷經五千年以地為姓氏,分布全國各地,源於一個古老而神秘的人物
一秀才起義兵敗後,對皇帝說:我是被逼無奈,結果讓人出乎意料
中國有一塊巨碑,被稱「天下第一碑」,當年用了10萬工匠打造此碑

TAG:渠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