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多人抱怨時只是在表達需求,但往往會被暴打一頓

很多人抱怨時只是在表達需求,但往往會被暴打一頓

1

昨晚臨睡前,聽到樓下有小嬰兒在哇哇大哭,隨後便聽到嬰兒的爸爸拍打孩子的「啪啪啪」聲。

當時很感慨,我相信沒有哪一個小孩哭,是為了要為難父母及身邊人,他們多半是有什麼迫切的需求被滿足,是餓了、尿濕了、哪裡不舒服了,或者受到驚嚇了……這時止住他們哭聲的唯一辦法,是分辨和滿足他們的需求,然後抱抱他們,和他們說說話,讓他們感受到愛和安全感。

試想一個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小嬰兒,他對世界還一無所知,只能用哭本能地表達需求,這時父母給他的回饋是一頓打,他會多驚恐和害怕,除了哭得更大聲,他能怎麼辦呢?

我當時跟先生商量:「咱家孩子以後都不打好不好?」先生立即回應道:「好。」

我想跟我的孩子說:「小朋友,這個世界很複雜,但是放心,你基本是安全的,不要害怕。」

2

孩子太小,不知道如何有效表達需求,需要大人更有耐心地去理解和呵護,遇到不懂愛沒有分析能力的父母,註定要經歷一個暴力滿滿的童年。

相較之下,不會表達需求和請求的大人,遭遇可能更悲慘。

很多女人明明想向丈夫傾訴自己的需求和要求,但一開口卻變成了抱怨,比如:

1.我又上班又帶孩子的,你也不知道幫幫我,你一點兒都不關心我,當初真是眼瞎了才嫁給你。(抱怨+人身攻擊)

2.你媽帶孩子的方式就是不對,太慣孩子了,我說她兩句怎麼了?你竟然讓我閉嘴,是我重要還是你媽重要,你跟你媽過去吧!(抱怨+要挾)

3.每天叫你洗腳你都不洗,你結婚前很講究的,現在怎麼這樣邋遢了,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抱怨+貶低)

……

這樣時間久了,爭吵、廝打、鬧離婚,自然便開始了。

如果我們這樣說呢?

1.老公,我今天感覺很累,可能這段時間工作量太大,家裡孩子老人也都需要我管,漸漸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你能幫幫忙嗎,刷個婉,洗洗衣服什麼的都行?(表達感受+陳述原因+表達需求

我相信如果你的先生不是累得爬不起來,他多半會幫你。即便不幫,也會說明緣由,而不是和你爭吵,甚至把你暴打一頓。

2.老公啊,我發現咱媽有點太慣著孩子了,事情是這樣的:今天孩子搶了鄰居家孩子的玩具,鄰居家孩子要搶回去時,咱媽竟然幫著孩子把玩具又搶了回來。我知道咱媽是愛孫心切,但我還是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小霸王,你覺得咱們要不要和媽溝通一下呀?(陳述事實+表達感受+表達需求

這樣的表達方式,至少會讓你的先生認真思考問題,而不會一句話將問題上升到婆媳矛盾上,雙方大打出手,最後鬧得不歡而散甚至兩敗俱傷。

3.親愛的,我記得結婚前你都很講究的,天天洗頭洗澡,衣櫃里的衣服分顏色和款式掛得整整齊齊,鞋子擦得鋥亮鋥亮、擺得整整齊齊的,現在怎麼腳都不洗了呢,你不喜歡洗腳了嗎?(陳述事實+挖掘對方需求)

這個問題是原來一直困擾我,昨晚我開始詢問先生原因後,他看我認真在問,於是回答說:「太累了,不想動。」。我才反應過來,他這兩天感冒了,很不舒服,每天還要工作到晚上九十點,非常辛苦。瞬間滿滿的心疼,再也不要求他每天洗腳,也開始更細緻地關心他了。

3

那如果作為聽的一方,聽到上面的三句話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關於這個問題《非暴力溝通》給了非常科學的答案,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

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我們選擇第二種反應時,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生氣的原因,也是很多抱怨的人被暴揍的原因。

當我們選擇第三種反應時,我們專註於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用心體會著自己,而不再分析別人犯了什麼錯。

最後,當我們選擇第四種反應時,則會忽略掉對方的抱怨,認真觀察、分析和考慮對方的需求。

當聽到對方再說:「我這麼忙,你都不幫幫我,你太沒良心了」,我們需要認真觀察,同時通過有效提問理解對方的感受,確認對方的需求。

問題1:「你一直希望我和你一起做家務而沒得到正面反饋,所以很難過是嗎?」

對方也許會這樣回答:「當然啊,你是我老公你都不體諒我,我還能指望誰呢?」

這時你可以接著問:「你的意思是,如果你得到我更多的體諒和關心,你會感覺輕鬆和滿足是嗎?」

對方可能會這樣回答:「對,如果過你能體諒我,我會感覺很幸福。」

最後,可能你還沒開始做家務時,對方的情緒就已經平靜了下來。

當我們開始仔細觀察、理解對方的需求時,我們會發現,彼此之間的距離其實沒那麼遠,甚至很近。

閱讀、寫作、思考,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貓遇上貓 的精彩文章:

堅持做喜歡的事兒,究竟有多難?

TAG:當貓遇上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