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治「二症」方能」重塑」

醫治「二症」方能」重塑」

醫治「二症」,方能「重塑」

李春雨

近日讀陳洪武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重塑當代書法的精神高地》,感慨良多。他在文中提到了為「重塑當代書法的精神高地」而「找准病灶,精準發力」,我甚是贊同。但是,病在何處?實在需要好好望、聞、問、切一番。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兩個病症:

病症之一:書家不知何為書法

這樣說,可能有人會對我嗤之以鼻。其實,它真的是書法界普遍沒有釐清、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我曾就此問題問過一些書家,甚至是一些具有一定影響的書家。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有說是視覺藝術,有說是線條藝術,有說是造型藝術等等。表面上都對,但是說的都是皮毛,其血液里的東西無人道出。事實也正如此。一眼望去,當今的書法大多為沒有血肉的軀殼,古人最為核心的文化精神的遺傳基因幾近消失,剩下的僅僅是先賢留下來的一點點筆墨技巧而已。但可悲的是,書法界很多人對此渾然不知。如此,書法藝術焉能進入精神高地?

當務之急,解決何為書法(這裡指狹義的「毛筆書法」)的問題不能不擺在首位。在此,我建議中國書協與有關部門組織學者、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集中精力加以研討,最終能給大家一個統一的、準確的、道出其內核的、有說服力的定義。如此,書家才會找到方向,才有「重塑當代書法的精神高地」的可能。我建議有關部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其一,書法以「文房四寶」為書寫工具;其二,書法以中國漢字為書寫內容;其三,書法以先賢約定俗成的筆法、墨法、章法為書寫原則;其四,書法是在掌握了一定書寫技巧基礎之上的以文化底蘊為支撐、以精神引領為導向的藝術活動。

病症之二:書家缺少字外功夫

應該說病症二與病症一有著緊密的聯繫。因為對書法的概念模糊不清,對書法本質缺乏深刻的認識,所以很多書法家對書法的認知都是非常膚淺,抑或是本末倒置的。縱觀中國書法界,雖然強調承繼傳統,但是很多人承繼的只是筆畫書寫的規範,而缺乏對傳統書法中文化和精神所起到的支撐與引領作用的認知。究其原因,除了書家對書法認知不清外,還與書家缺少字外功夫有關。蘇東坡說:「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皆詩之餘。」就是說,書法和繪畫都是詩的延伸、詩的余脈。可我們的書家當中有多少詩人?退一步說,有多少人能夠背誦百首唐詩宋詞並做到心領神會?就更別說有多少人通歷史、懂哲學了。而我們經常見到一些書家,抄錄唐詩宋詞的書法作品中常常出現錯字。這說明什麼?答案很簡單,缺少文化。試想,缺少文化,不通文意,哪會有性情貫注筆端?如此這般,其作品焉能有文氣?焉能有神氣?胸中無丘壑,筆下自荒涼。靠這樣的書家「重塑當代書法的精神高地」,只能是痴人說夢。

好在這一點已經引起中國書協的高度重視,並正在採取有效措施。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當書家真正認識到「只有胸中藏書百卷,才能筆下氣象萬千」這個道理並付諸實踐而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後,那些掌握著生殺大權的評委們是否也達到了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生出了辨別美醜的「火眼金睛」?所以,在此我建議中國書協領導在「國展」評委的選定上要三思而後行,否則很可能出現評委不及書家的情況,以致出現錯殺之冤。

註:1、此文剛剛發表在《中國書畫報》論壇專版。同期報紙另有專版刊發了「凇城七閑」的書法作品及簡介。2、上述配圖完全是我的信筆塗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韻九天 的精彩文章:

TAG:墨韻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