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前最讓日本人感到痛心的國家,不是中美蘇,而是它

二戰前最讓日本人感到痛心的國家,不是中美蘇,而是它

(德國紐倫堡,希特勒行納粹禮)

「九一八」事變後,圍繞未來戰局如何發展,日本軍方內部曾產生兩種不同的意見,即「南進派」和「北進派」。

「南進派」主張抓緊時機向南發展,先佔領中國海岸線,進而控制南洋諸島嶼。「七七」事變以及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可以說正合了此輩的心意。

與「南進派」重視南方不同,「北進派」更關注北方。這一派認為蘇聯才是真正的肘腋之患,所以應該趁蘇聯國力還不夠強大的時候,早點發動進攻,這樣才能保證偽滿這一「帝國生命線」的安全和穩定。

作為對蘇聯的兩次較大規模的武力試探,張鼓峰和諾門罕兩役著實吊足了「北進派」的胃口。可是正所謂「人有百巧,天有千變」,兩次戰役都輸了,而且輸得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諾門罕戰役,關東軍主力居然被老毛子揍得滿地找牙,都不知道該找誰說理去。

原來蘇聯的國力不是還不夠強大,而是已經很強大。蘇聯紅軍也決非當年的俄軍可比,若是貿貿然上去找茬,那就是老鼠鑽進貓兒的窩——完全不顧死活了。

(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繳獲的日軍機槍)

諾門罕戰役期間,關東軍司令部正以「北邊振興計劃」為名,在中蘇邊境的八個省(按當時的區域劃分)內大興土木,擴建軍事設施。經歷這次戰役後,他們開始意識到光是加強戰備還不濟事,最重要的是得擴充兵力。

廣義上,「朝鮮軍」的兩個師團也可以被看成是關東軍的一部分,不過事實上,關東軍的直轄師團只有第7師團、第23師團。在諾門罕戰役中,參謀本部曾想把第5師團調撥給關東軍,但關東軍司令部死要面子,硬是給拒絕了,結果到兵力不足時,只得從國境守備隊里臨時抽調。事後,這便被他們視為落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簡而言之,關東軍的這幫人並不認為在諾門罕打不過蘇軍,是因為技戰術或者武器、情報、後勤等環節出了問題。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兵不夠多,才讓老毛子鑽了空子。

可是擴軍並不容易。「七七」事變之初,陸軍大臣杉山元曾信誓旦旦地向天皇裕仁保證,說兩個月就可以結束侵華戰事,但事與願違,戰事持續兩年也沒能看到頭。關內侵華日軍由此深陷泥潭,這個時候如果要把部隊抽出來給關東軍,必須得有一個能說服得了人的理由才行。

理由是什麼,難道是諾門罕戰役末期,關東軍那忙忙如漏網之魚,急急似脫扣之兔的窘迫之態?

說出來都嫌丟人,還是不說吧。正好這個時候,日蘇關係又出現了緩和跡象,關東軍的擴軍計劃更加難以啟齒。

想當初,日本一心想和德國軍事結盟,不料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德國反而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曾是諾門罕戰役期間,最令日本人大跌眼鏡且痛心不已的一件事。

(德國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可也正是在德蘇締約之後,蘇聯對日本表現出了很不一樣的姿態。別的不論,單是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手下留情,網開一面的做法,就已經夠讓人浮想聯翩了。

奇怪嗎?一點都不奇怪。德蘇締約,並不表明它們之間存在著真正的信任關係,更多的只是相互利用。斯大林要暫時蟄伏,等待撈下面一票,所以既不想與德國為敵,也不打算跟日本對耗。至於希特勒,在不相信日本有力量抗衡蘇聯的情況下,表面上與蘇聯交好,則可以讓他在東方獲得安全保障,從而全力對付西歐諸國。

果不其然,在解除對蘇聯的後顧之憂後,希特勒隨即在西方展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閃電戰。1939年9月,就在諾門罕戰役即將收官之際,德國突然攻下波蘭,英法不得不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搞掂了波蘭,德國就像一隻既狡黠又兇殘的猛獸,先是靜伏片刻,接著再次一躍而上,並很快席捲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各國,所取得的戰績遠遠超過了預定計劃和外界的想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後敢向日本索要領土的國家,日本還想耍花招,卻被此國拒絕
世界軍事家稱,如果沒有這次戰役,二戰失敗將會是美國而不是日本
二戰中日本想用「銷魂音」瓦解敵軍鬥志,美軍卻瘋狂愛上了女播音
二戰,亞洲這國兩個月籌集660萬軍隊,作戰實力遠超美國
航母會飛?二戰前美國人就做出了這樣神奇的事情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