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王朝締造者之一的張良最後結局如何?

漢王朝締造者之一的張良最後結局如何?

中國古代王朝的開國之君,以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二人對功臣殺性最重,張良身賦高才,為漢高祖爭奪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本應是「兔死狗烹」的「標竿」,但事實上他是得了善終的。

張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張良與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是劉邦得以爭奪天下的基石。張良祖上是韓國貴族,他二十餘歲時,韓國為秦所滅,遂傾盡家財,得一力士,於公元前218年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誤中副車。始皇震怒,號令天下「大索十日」,張良這才改名換姓,在下邳(今江蘇境內)「潛伏」下來。唐代詩人李白贊其「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報韓雖不成,天下皆振動。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

從理智上來講,張良狙擊秦始皇,並使其「大索」無果,是有些取巧的:自春秋而下,天下延綿了近六百年的紛爭,其時,秦國強壓天下滅六國而為大秦王朝,對天下勢力的掌控可說慘不忍睹。到漢朝後,不要說襲擊皇帝,就算行兇後潛逃者,也大抵逃不過朝廷的緝拿。

張良作為中國古代最為傑出的政治家之一,在興漢一事上可說居功至偉。劉邦入關滅秦之際,張良諫之「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強秦在前,此危道也」,避免了腹背受敵的境況;建議劉邦以重寶引誘秦將,在納降秦將後,建議劉邦襲擊降將部,確保了勝利果實;在直擊咸陽後,張良勸劉邦不入秦宮,「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言」,不僅保住了劉邦「替天行道」的正面形象,更杜絕了項羽致力一擊的路子,對其時實力遠不及西楚霸王的劉邦來說,意義重大。

劉邦派兵把守函谷關,被項羽抓住小辮子,還是張良從中斡旋,這才逃得一命,有關鴻門宴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此處不加贅述;楚漢戰爭中,劉邦攻入彭城,轉瞬便被項羽率三萬精騎一通胖揍,退到滎陽一線,方才站穩跟腳,張良遂於此時獻策爭取彭越、英布等,並啟用「兵仙」韓信,終造就兵圍垓下、四面楚歌之勢。伐齊一事,將領爭功,韓信等人亦不甘人後,張良獻計,形成「雍齒且侯,吾屬無患矣」的局面,安定了人心,杜絕嘩變之勢。

劉邦寵幸戚夫人,欲易立太子。呂后以計逼張良謀劃對策,請出商山四皓站在劉盈身邊,這才絕了劉邦易立之心。雖說張良是受迫而不得已出策,但其實於漢朝也是大有好處的:無論是劉盈,還是戚姬之子登位,最終的結果就是外戚得權。相較於呂后而言,戚姬在奪嫡之爭中,只能在劉邦身邊日夜啼泣,呂后卻有政治才能,在掌控權柄後,成就「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的局面,於漢朝之興大有裨益。

韓信雖與張良同列,不如者遠矣,僅伐齊一事,不僅遣使求封,更在與劉邦約定好戰略後以出兵相要挾再度求封,那也怨不得「身死道消」的下場。

張良有遠智,一直在劉邦身邊做個謀臣,從未帶軍遠征,更不恃寵而驕,雖身居留侯之位,權柄不輕不重,不讓人忌憚。劉邦死後,張良於劉盈登基有大功,加之不驕不躁的性格,便呂后也能容留,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分享 的精彩文章:

宇宙密碼——周易的基礎語言
鐵帽子王真是鐵帽子嗎?皇帝一個偷梁換柱將它扳掉
除了楊玉環,唐玄宗的人生中還有這兩位紅顏難忘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傑出女軍人,你知道幾個?
清朝官員跪拜皇帝時為何要拍兩下袖子再下跪

TAG:桃桃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