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解《論語》第二十四:愚蠢,也是一種美德!——《論語·公冶長第五》二

正解《論語》第二十四:愚蠢,也是一種美德!——《論語·公冶長第五》二

《論語·公冶長第五》二〇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釋這樣的句子,首先要有個考證的功夫,即寧武子是誰,寧武子做了些什麼。可歷史悠久,文獻稀少,對於考證之事,也是難上加難。幸好有前代的一些注釋家,從《春秋》《左傳》等書中搜尋到有關寧武子的事,所以就填充上去,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話的實際意思。但是,從這些考證來看,一,寧武子出仕是在一朝——衛成公朝,所以朱熹《論語集注》中說寧武子出仕在文公、成公時,就有失考證了;二,寧武子事衛成公朝,既未見成公朝有什麼善政、敗政,也未見寧武子行政過程中有何大的作為、變動,所以依據現有的史實,難以補足孔子說話的背景。但我們也只能作罷,畢竟不能瞎造歷史。

基於此,我們對這句話的解釋,只能依據字面的意思略作說明了。邦有道、無道的說法,在《論語》里出現了幾次,主要都指向士人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或者隱,或者顯。隱顯問題,一直是中國士人一個中心命題。孟子一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成為千古士子秉承的人生信條。所以,關於隱顯問題,從道理上也不難講。可越是簡單的道理,執行起來越困難,因為它需要一個堅持,要堅持,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接受各種各樣的考驗。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是隱是顯,並不是你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而且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原因,信命吧,好像不是,信自身的努力吧,好像也不是。這就成了縈繞在士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成為折磨或考驗他們心性意志的一個試金石。

歷史上最著名的仕,一個是姜子牙,一個是諸葛亮;同時,歷史上最著名的隱,一個是介子推,一個是陶淵明。所謂仕,是求得明主,造福民眾,成功成名所謂隱,是淡泊名利,厭棄虛偽,隱姓埋名。出仕有出仕的理由,歸隱有歸隱的理由,而最重要的,是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人格尊嚴。無論仕還是隱,我們都有一個自我修養能力的不懈追求,同時也都有一個賢君明主的希冀,當然我們還不能忘記,這一切都還有一個「一以貫之」的道德底蘊,那就是「我欲仁」。

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真的很厲害,邦有道的時候,則顯出他的智慧才能,為國為民認真做事;邦無道的時候,則隱藏起他的能力智慧,給外人的感覺,好像他很愚笨的樣子。這真是很難得啊!對於我們來說,顯露自己的智慧才能,是容易做到的,畢竟每個人都想出來做事,有本事了就想大展宏圖一番。所以,那些有本事而不願出去做事的人,就變得十分稀少,也變得十分難得了。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情感上可以認同這種難得的做法,但思想和行為上,仍舊會認為這種人「有問題」。「愚」,就是對這種人其中的一個指稱。

很多事情,真的很難說了。到底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愚蠢,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時代,或許都會有不同的標準和認定。而且,很多事,真的很難說了。就比如陶淵明,你說他辭掉彭澤縣令,是智慧嗎?不一定吧!蘇軾在官場上上下下,是愚蠢嗎?也不一定吧!西漢開國大將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作為一名優秀的臣子,無論仕還是隱,都要做好「赴死」的準備,因為真正最高位的人,總是反覆無常!

世海於公曆2017年10月11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嘉匯 的精彩文章:

TAG:名嘉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