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熱茶,敘說老事、回味甘甜
不知是茶成全了黃土地上的人,還是這裡的人成全了舉世聞名的中國茶?凡到中國的外鄉人,都不忘找家地道的老店,喝上一杯香茶,感受中國近五千年的茶文化。
一碟花生米,一份開心果,幾塊糕點,加上一壺熱氣騰騰的濃茶,時光彷彿穿越回了從前鎮上的老茶館,說書人眉飛色舞地說著《水滸》,喝茶人早已聽得入了神。
GIF/1K
————————————————————
古之茶事,精緻生活的寫照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一場春雨過後,杭州城迎來了明媚的春光,詩人陸遊觸景生情,寫下了流芳後世的詩句,也在無形中記錄下了宋代人「分茶」的茶道藝術。
作為中國古代飲茶的鼎盛期,宋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嗜茶成風。如此愛茶,喝茶當然十分講究:先將經過蒸壓成餅的蒸青綠茶進行烘焙,然後碎茶,再碾茶和羅茶,最後點茶、分茶,使茶湯湯花在瞬即間顯示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雲霧,狀花鳥蟲魚,恰如一幅幅水墨圖畫。
點茶網路圖
愛喝茶的宋代人,喜歡自飲,也常常和三五知己聚會鬥茶。宋徽宗所作《文會圖》,就描述了這樣一場雅緻至極的宮廷茶會——庭院之中,池水邊、綠蔭下,插花、奏樂、焚香、飲茶……流行於宋代的茶道藝術,可不就是人們精緻生活的真實寫照么?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局部)網路圖
GIF/1K
————————————————————
興盛茶館,隨遇而安的小鎮記憶
隨著國人飲茶之風越來越盛,不僅茶葉成為了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之物,布局於全國各地的茶館,還擔當起了人們休閑娛樂、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
孟元老著作《東京夢華錄》以及張擇端名畫《清明上河圖》,都描述了開封汴河兩岸茶館生意興隆的繁榮景象,亦是江南水鄉的普遍情況。
古畫茶坊飲茶網路圖
《夢粱錄》、《都城紀勝》、《武林舊事》等書中所記載的南宋都城——杭州的茶坊更為典型,城中「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麵店」,是人們勞動閑暇之餘,最常光顧的場所。
除了可以供人喝茶歇腳,茶館裡經常還有各類民間藝術表演。三弦、琵琶、評書……鎮上忙完了一天活計的人們,不知不覺地被引入藝術意境,邊飲茶邊聽彈唱,談天說地,好不愜意。
GIF/1K
————————————————————
小鎮茶香,依舊淳樸沁人心
《紅樓夢》里第四十一回,賈母將喝了一半的茶遞給劉姥姥,讓她嘗嘗,劉姥姥一口喝盡,說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眾人聽得忍俊不禁。
鄉間的勞動人民,多和劉姥姥一般,愛喝茶卻偏愛濃茶。炎炎夏日,在田間地頭,端起清早泡的濃茶,一飲而盡,頓時倦意全消、渾身舒爽;勞作歸來,在大樹下捧一碗茶,與鄰里一起談笑風聲,邊喝邊話家常。
廈門桃李春風樣板房實景圖
白駒過隙,曾經被視為樂趣和享受的飲茶,在繁忙的都市中卻逐漸變了味:疲勞時喝茶,是為了打起精神投入下一場繁忙;聚會時喝茶,是為了一解口中油膩與苦味……鮮有人還能靜下心來,好好品味這一杯茶香。
值得慶幸的是,在安放身體、安放需求、安放心靈的藍城小鎮,這一份記憶中的淳樸依舊在延續。生長於徑山腳下的春風長樂,幾千畝茶園和稻田曼妙起伏;地處杭州最大西湖龍井茶產地保護區的龍塢茶鎮,更有超過1萬畝的西湖龍井茶園和1.6萬畝山林,是浙江省唯一一個茶產業省級特色小鎮。
龍塢茶鎮規劃效果圖
清爽茶香中,家人們可以一邊喝茶一邊觀景。就著自然清風,尋找回不去的鄉村記憶,敘說老事,回味茶之甘甜,生活的美好,盡於此中!


※小眾的台灣茶,你了解多少?
※用這種杯子泡茶喝酒,等於慢性自殺!
※關於喝岩茶與鐵觀音
※白沙的這個女人,不簡單!天香岩茶 榮登 中國新聞網
※掌握這些普洱茶存放技巧才算「藏之有道」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