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將門的女俠,為父報仇想盡一切辦法,殺敵後投身抗戰興辦教育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1906年出生於安徽桐城,從小生長在山東濟南,生父即是施從濱,叔父施從雲是辛亥革命先烈。
施劍翹生於將門,其父施從濱一度擔任張宗昌部第二軍軍長,其大伯施從雲在辛亥革命中遇難,後被追贈為陸軍上將。這樣顯赫的家門使得施劍翹從小受到很好教育,但也早早纏足。1925年,施從濱在孫傳芳反奉的戰爭中兵敗被俘,隨後遭孫傳芳梟首示眾。時年20歲的施劍翹立志為父報仇。
施劍翹與孫傳芳
此後她先求助於堂兄,日後名聲大噪的將領施中誠,後又委身下嫁同鄉軍人施靖公。但這兩人都不願意為了幫施劍翹報仇犧牲仕途。憤怒的施劍翹與堂兄斷絕關係,與丈夫離婚,一心獨立完成報仇大業。為了明志,她將過去溫文爾雅的名字「施谷蘭」改為「施劍翹」。為了方便行動,她忍受巨大痛苦通過手術進行了放足。為了能夠將仇人一擊斃命,她請弟弟施中傑找來一支袖珍型勃朗寧手槍,每天練習拔槍射擊。同時,施劍翹還廣泛翻閱報紙,試圖尋覓仇人孫傳芳的蹤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施劍翹最終通過報紙找到了已經隱居天津、「皈依佛門」的孫傳芳的蹤跡。她混入孫傳芳經常活動的草場庵居士林。在發動刺殺行動前,施劍翹將母親送往南京,給家人留下遺囑,叮囑留下一筆錢給兩個兒子,委託妹妹把孩子撫養成人,要求自己葬在父親墓的旁邊,永遠陪伴父親,又印製了幾十份《告國人書》,說明自己報仇的原因和始末。1935年11月13日,施劍翹以熟練的動作在近距離對孫傳芳頭部連發三槍,將仇人當場擊斃。
在獄中的施劍翹
雖然後來施劍翹因為輿論和其他政治原因,最終被大赦出獄。但我們從報仇原因分析,她的行為實際上更接近與古代的「血親復仇」,與清末革命黨為民族大義發動刺殺不可同日而語。甚至當時的報紙也有少數斥責施劍翹行為是「愚忠」的,如《國聞周報》上的一篇文章指出,若以孝為基礎的私人復仇被提倡,將引發暗殺之風,導致社會秩序崩潰。但從施劍翹後來的行為來看,無論是投身抗戰、獻機籌款,還是興辦教育,要求進步,施劍翹的行為都可以稱得上是女俠。而她被迫練習刺殺技術為父報仇,我們也可以用《公羊傳》的一句來解釋:「上無天子,下無方伯,緣恩疾者可也。」只有缺乏秩序和正義的亂世,才會讓刺客成為報仇的首選。


※日本在華兩條走狗,最殘忍最無恥組合,為除掉他們中統派美女間諜
※汪偽政權成立,日本送給汪精衛一個禮物,共產黨國民黨都深惡痛絕
※上海八路軍辦事處主任,中共特科中的「小開」,一封信搞定杜月笙
※電影界的抗日救亡:借古諷今慷慨激昂,不少人因電影加入抗日隊伍
※戲劇界的救亡運動:鬥智斗勇,演與不演皆抗日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