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利用宗教朱元璋為什麼成功洪秀全為什麼失敗 洪秀全死葬哪裡
因清朝推行剃髮易服,太平天囯則均不剃髮、不結辮,披頭散髮,故太平軍被稱作「長毛」,清廷蔑稱其為「長毛體賊」、「毛賊」、「發賊」、「發逆」等等。又因天國領袖洪秀全為廣東花縣人,廣東簡稱粵,故清廷當局亦蔑稱其為「粵賊」、「粵匪」、「粵逆」、「粵寇」等,而太平軍則蔑稱清廷為「清妖」、「胡妖」等。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提出《禁止誣衊太平天囯案》,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 ,從此將「太平天囯」、「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
出身農民,不會考慮大局,只會為自己著想,兵營里的每個人都是一樣,亂封王,而且好像不得民心,魯迅的文章中好像寫出太平天國的人像土匪一樣,強佔民房,而且慈禧找到外國混混華爾。華爾雖死,但對太平天國的損失不小.而且洪秀全本人思想封建,講究等級,只聽取家人的意見,他人意見一律廢除。
都是利用宗教朱元璋為什麼成功洪秀全為什麼失敗
從社會角度來說:同是異族統治中國,但是,所激發的社會矛盾不同。元朝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統治特權,削弱各族的反抗,採取了分化的民族壓迫政策。元朝把全國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四等人在政治、法律和經濟上的地位,都有不同的規定,帶有明顯的歧視成分。還有各種巧立名目屠殺漢人。而清朝統治者僅在開國之初有一些屠殺滅種政策,後來為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漢人造反,開始漢化政策,一方面推行旗漢兩套體制,在八旗內部搞「清語騎射」,旗漢不通婚同時嚴厲利用文字獄打擊大漢族主義,一方面尊孔重儒,任用漢人,減免賦稅,籠絡人心。
因此,清朝社會矛盾小於元朝末年。同樣民不聊生,洪秀全的起義並不是一呼天下應,而元末卻無處不烽火。
從思想角度來說,朱元璋從起義之初,便有了明確的稱帝的目標,而且有著易煽動人心的政策與嚴明不犯平民的軍紀,也與地主階級打下良好關係基礎,並「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沒有明確可行的目的,頗有佔山為王的氣魄,燒殺搶掠,令不少平民談長毛而色變,而後又一味推行絕對平均主義,不切實際,且與一個當時最大的階級--地主階級對立。空有洪仁軒提出資政新篇而不實行,在天京城內貪圖富貴,互相傾扎,最終翼王
洪秀全之死
由於原始材料記載不一,加上曾國藩篡改史料,以假亂真,因而分歧很多。一百多年來太平天國史的研究者,大多認為洪秀全是「服毒自殺」的,所據史料主要有三條:一是曾國藩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奏稱:「叛賊洪秀全實屬是今年五月間,官軍猛攻之時服毒身亡。」另一條是曾國藩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奏稿稱,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軍急攻,服毒而死。」還有一條就是曾國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記載:「天王這時很急,日日煩躁,最終在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死。」這三條史料出自當時清政府和太平天國雙方的知情主將之手,因此,被史學界的大部分人當成信史。但當時在洪秀全身邊的幼天王洪福瑱在「自述」中卻說:「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二十四日眾臣子扶我登極。」這條史料自然也無法列在信史之外。這樣一來,洪秀全究竟是自殺還是病死,便成為歷史之謎。儘管大部分太平天國論著都從曾國藩及其刊刻本《李秀成自述》的說法。但都以存疑的辦法,把洪福瑱「洪秀全所記史料羅列於後。如郭廷以在《太平天國史事日誌》中根據「李秀成供狀及曾國藩奏報認為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說為近真」,在羅列了洪仁,洪福瑱供詞中關於洪秀全之死的文字之後,又說「似洪秀全系病死。」簡又文在《太平天國全史》中認為洪秀全自殺是「事實」,但又對曾國藩奏稿中的內容多加批駁,好在「官軍急攻」語下批駁說,在洪秀全死前三個月「曾國藩未攻城,天京外亦無戰事。」曾國藩奏稿說,洪秀全「服毒」材料來自天王府宮婢黃氏,簡又文批駁道:「他的話由黃氏宮婢提供,不是真的。」可見,在很長時間裡,史學界對洪秀全之死實無定論。
六十年代初,藏在曾國藩的家中達一百多年的李秀成親供手跡(即《李秀成自述》)正式影印發行,其中關於洪秀全之死的原始記載,有力地證明了洪秀全是病死,而非自殺。《李秀成自述》刊刻本中有關此事的記載,是經曾國藩篡改過的。李秀成當時正在天京,對天王府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所記洪秀全之死的材料最為後人所重視。為說明問題,現把正偽兩段材料摘錄如下:
《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
「此時大概三月將尾,四月將初之候。……天王斯時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
「此人之病,不食藥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藥,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
曾國藩在刊刻《李秀成自述》時將上述說法篡改成:
「天王斯時焦急,日日煩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原稿和刊刻本對照,其真相大白,人們歷來所據信史系曾國藩所偽造,而李秀成提供的原稿則明明白白地記載了洪秀全因病而死。再和其他原始記載對照,洪秀全病死更可確信無疑。上述《洪福瑱自述》明確記載「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能靜居日記》五月初六日條也記載洪秀全死於四月二十八日。當時清、太雙方記載是一致的。洪秀全雖然不在天京,但他在湖州和幼天王會師,自然要談到洪秀全去世情況,所以他在「自述」中關於洪秀全之死的論述,也為史學界所重視。但《洪仁自述》前半部分說:「至今年四月十九,我主老天王卧病二旬開天。」後半部分又說:「天王之自殺,更令全局混亂。」這個自相矛盾的記載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不得而知。不過《洪仁自述》中的前半部分,即病死說是出於洪仁供詞原稿,而後半部分則出自英譯本,原稿已失,無法查證。但英、中兩次翻譯受《李秀成自述》刊刻本之影響,並不是不可能的。
人們也許會問,曾國藩為什麼一定要篡改《李秀成自述》中關於洪秀全之死的說法呢?這是因為湘軍攻破南京之後,曾國藩在安慶給清廷的一個奏摺中已經說過洪秀全是「官軍猛攻時,服毒而死」的。而他在到達南京之後,又於七月初四日親自擬寫了七月初七日的奏稿;並在奏稿中重申了洪秀全因「官軍急攻,服毒身死」。這兩個奏稿都是在曾國藩看完李秀成親供前寫成的。曾國藩看到李秀成親供有關洪秀全之死記載和奏稿截然不同,他在把親供抄送軍機處時,把這些文字給篡改了,當不難理解。至於曾國藩兩次謊報軍情,羅爾細和周村合寫的《洪秀全論》說:「洪秀全因天京缺糧,久吃甜露充饑,致病發逝世。」並在注中說:「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所說洪秀全因被圍急自殺死,乃是曾國藩為著要向清廷報功而盜改的。」由於《李秀成親供》影印出版,曾國藩篡改史料騙局被揭穿,洪秀全死因之謎已初步解開,近年來有關太平天國史論蓍,大多改變了「自殺說」的看法。當然也還有一些人仍堅持自己的觀點。
史料;洪秀全死後,遺體被宮人裹以黃龍錦緞,沒有棺木,密葬於天王府新天門外御林苑內。1864年7月19日,湘軍破城後,主帥曾國荃審訊洪秀全二哥洪仁達時,洪仁達供出洪秀全埋葬地點。後將洪秀全的屍身挖出,刀戮火焚。一個叫李臣典的湘軍將領,將洪秀全的骨灰和以火.葯,裝入炮口,轟的一聲巨響之後,洪秀全的屍骨和他一手創下的基業一同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石達開如此厲害,為何不取洪秀全而代之?
※太平天國起義失敗,背後竟是因為此人在搗亂
※合上歷史課本吧,來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洪秀全!
※此人是太平天國里的掃地僧,曾國藩:若被洪秀全重用,滿清必亡
※清史探秘:洪秀全能夠火,離不開自己的三次大忽悠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