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民工讓一家小工廠變成上市公司,年賺7個億,她靠的是什麼?
很少人能叼著金勺子出生,很多人天生下來註定在泥潭裡翻滾,少數人能鹹魚翻身,多數人還躺在平庸的泥潭裡做夢。
她是和大多數人小時候一樣,沒有公主裙,沒有芭比娃娃,13歲就出去做童工,
年紀輕輕卻當了廠長,還讓這家做糖果的小工廠變成了當今的上市公司,
她比一般人聰明嗎?不,她初中都沒有念過,而且相貌平平,
那靠的是什麼?!
五十多年的事業風雨,這個女人告訴你——
沒有天賦,你只能靠自己
沒有努力的人生是荒唐的,你的選擇決定著你是什麼人,努力的人往往更能看到轉機。
她出生在40年代廣西平南一個貧窮的小地方,母親在她13歲去世,家裡有四個「小蘿蔔頭」樣的弟弟妹妹在等著口糧。作為姐姐,她不得不承擔起責任,13歲的她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出去打工掙錢,一定不能讓弟弟妹妹餓著。
才13歲的小姑娘,跑到柳州一個工廠一個工廠地找,這麼點年紀,這麼點個子,哪個工廠敢收留她啊?
就在她心灰意冷之時,糖果二廠的人見她身世可憐,冒險將她收留下來了。
小小的她內心充滿感激,這家工廠是給她第一碗飯的大恩人,她唯一回報的方式就是拚命幹活。
每天站在工廠生產線上,這一站就是十幾個鍾,長期的包裝讓她細嫩的雙手長滿了血泡,但她硬是咬著牙,死撐了下來。
從小在家干慣粗活的她,包裝功夫不在話下。在偌大的工廠,要數她包裝的技術佳,包得又快又好,每月幾乎都以超額的速度完成工廠任務。
上天都在看著她的努力,很快,她升職了,從生產標兵一直蹭蹭蹭往上升,僅18歲的年紀,就當上了副廠長。當今社會還有很多打工妹一族在生產線上打工,有幾個能做出如此成績呢?
她只知道,努力的人是有回報的,更何況這個工廠是當初唯一肯收留她的。為了提升自己,她利用10年的時間,將之前沒學過的初中、高中、中專課程自學一遍,取得了函授大專文憑。
在她33歲那年,她被一致推選為廠長,據說是全票通過,這次的推選充分肯定了她的能力。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整個工廠一下子交到她手上,她不慍不火,對廠內部從管理機制到生產結構,一樣一樣地梳理和整肅。
工廠內部之前是吃「大鍋飯」的,為激烈大夥的工作積極性,她提倡「多勞多得」的方式,取消了原有的吃「大鍋飯」,無所作為的運轉機制。
積極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改進產品。固守傳統往往讓人止步不前,她選擇推陳出新,仿製外國生產出全國第一顆果醬夾心糖、第一顆花生巧克力和酒心巧克力。
這樣與時俱進的目光給工廠帶來了豐厚的利潤。1988年,工廠產值達到了9700多萬元,員工也一下增加到1000多人,10項經濟指標排名第一。
跌倒了,想辦法爬起來
沒有人是永遠屹立不倒的,何況是一個處於變化環境中的企業?磕磕碰碰總是難免,跌倒了怎麼辦?想辦法爬起來,再想對策去應對!
隨著工廠規模的擴展,外面的市場風起雲湧、物價也跟著提升。加上糖果二廠產品做得好,不免有些居心叵測之輩依葫蘆畫瓢,市面上出現很多冒牌貨,外國的糖果也順勢進來打壓,加上媒體整天耳邊鼓吹「吃太多糖對身體不好」,工廠的銷售額面臨瓶頸,直線下降。
這下愁煞了她,她可是一廠之主啊,1000多人的飯碗都要靠她!可怎麼辦?
這個時候剛好有領導人來柳州巡查,這位英明的領導人給她「指點迷津」,時代在發展變化,產品也要結合時代發展,走高端科技道路,多和科學院教授打交道,產、學、研相結合,唯有這樣的產品才能立不敗之地。
她頓時茅塞頓開,帶著工廠全部的家當7萬多塊錢,心急火燎地趕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登門拜師學藝。
也就是在這次,她認識了一個生命不可多得的貴人——華東師大的教授王耀發。
這位低調的學術型學者,見她態度誠懇,不擺廠長架子,虛心求教,當即將自己研究多年的心血貢獻了出來。
王教授去工廠考察,發現她家研發的潤喉糖裡面含有桉油、薄荷等成分,不能從根解決喉嚨乾燥等問題。而自個研究的治療慢性咽喉炎的藥方正好派上用場。
這位學者可算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利用王教授給的獨特秘方,她加緊速度,製作出第一批咽喉糖,取了一個通俗的名兒:金嗓子喉寶。
可是工廠窮,資金短缺,怎麼辦?她做出了一個驚天駭俗的舉動:
砸掉工廠的鍋具,拿出廢品站賣!!!賣了50多萬,還缺70多萬。
先後跑去跟9個銀行借錢,都吃了閉門羹,無奈之際,她只能發動員工捐錢。
她首先做表率,拿出自己僅剩的15800多萬元,還抱了家裡的黑白電視,員工見老闆都拿錢了,你一千我兩千的也拿出來,一個月後,籌集了780萬。
眾人拾材火焰高,那一刻,她內心滿滿的感動,沒有王耀發教授的慷慨,沒有這些可愛員工的無私,她孤身一人是辦不成事情的。
1994年,廣東金嗓子製藥廠正式成立。
她鼓勵旗下的部下,大膽去賣,賣不出去,將貨退回給她,該拿的工資一樣也不會少。
實踐證明,王耀發的秘製藥方和金嗓子相結合,很大程度解決了人們困擾多年的咽喉炎癥狀。這一年,金嗓子賣出了6000多萬。
翌年,西瓜霜、草珊瑚等含片橫空出現,江佩珍不慌不忙,在央視投擲500萬,之後「保護金嗓子,請用金嗓子喉嚨片」成為家喻戶曉的廣告語。即使沒吃過金嗓子,都聽過這句詞兒。
兩年之內,金嗓子銷售額突破一個億,在咽喉片類行業中穩坐第一把交椅。當時,金嗓子還遠銷海外,為了方便攜帶,她將原先的紙盒改成了鐵盒。
成功了別忘了身後人
人一旦登上成功巔峰,很多時候會忘乎所以,有些人急功急利,也忘了陪伴自己打江山的身後人。而她是個例外。
是這個工廠給了她第一碗飯,是王教授救她的工廠於水火之中,如果不是生命中這些貴人,她不會是今天的她。
王教授是個很低調的人,將自己研究多年的成果獻給她,卻沒有要什麼回報,這樣的人應該得到最好的報答。
她做出國內首個包裝的先例:將王耀發教授的頭像印在包裝盒上,人們吃金嗓子的時候,會首先看到這位謙遜的科學家。
她也經常跟底下的員工提起王耀發,所以每次廠慶王耀發來廠里參觀,工人們都會很恭敬地給他鞠三個躬。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是她常常提起的。陪在她身邊的是1000多個樸實的員工,沒有他們的努力,也同樣就沒有今天金嗓子的好成績。
在金嗓子取得豐收的同時,她注意到國有企業內部分配的問題:雖然錢是員工籌的,但是產權和分配並不對等!
於是,這位廣西女人風風火火地跑到政府面前,申請改制,將原來的國有企業制改成民營企業制。經過長達兩年的時間,政府終於有所鬆動,讓回一大半的資產。
金嗓子越辦越火,四年的功夫,產值直逼2個億,成為廣西名副其實的企業50強,也成為製藥類企業100強。
在2014年,金嗓子的產值竟超8個億,創造出連續20年銷售量全國第一的奇蹟。
不可不說,這個女人不簡單,一個昔日的小工廠,經過改進,變成了今日的銷售王國。
當然,在金嗓子背後有很多功臣,女人從來沒有忘記過這些挖井人。按照規定,她可以拿到公司股權的10%-15%,但是為了1000多位員工,她只拿了3.1%。
因為她知道,在她成功背後,有一群人不可以忘記,他們付出的汗水遠比她多。
時刻保持居安思危之心
沒有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在變化的時代里,你不跟著調整改變,註定只能被遺忘在平庸的某個角落。
她從一個沒念過初中的小女孩,帶領工廠,一路浩蕩,闖闖拼拼,成就了如今的金嗓子集團。
她時刻在努力,在進取,她懂得知恩圖報,吃水不忘挖井人,她還有與時俱進的前瞻思想。
就工廠內部管理機制進行調整,善於引進國外先進研發技術;在面對產業結構瓶頸時,她當機立斷,果斷轉型,配合高端學術,製作出高科技產品;面對競爭對手的欺壓,她不慌不亂,打廣告,搞洗腦式營銷,贏得先機。
2015年7月15日,她率領金嗓子集團在香港聯合交易所高度亮相。激動地握住落錘,她在大眾眼底下現出馬踏飛燕的滑稽態,香港媒體人還為她配上「金嗓子讓你霸氣展現」的搞笑預言。
人們在茶餘飯後笑過之後,即能夠體會得到她此時內心的激動,從一個小女孩到如今69歲的年紀,她終於等來了這一天,這一刻是無盡的激動。
公司上市後,面臨的問題也就更艱巨,隨著咽喉市場的飽和,她也努力讓企業再次過渡到轉型期,不過這次收效甚微。
用過金嗓子的人會發現,咦,怎麼頭像從一個老爺爺變成了一個老奶奶?那是因為公司上市,為了塑造企業形象,打造公司品牌,她這個當家掌門人派出了用場。
她還嘗試進行多元化結構的調整,開始做起了植物飲料,學著之前的洗腦式營銷,藉助娛樂節目想讓金嗓子植物飲料活躍大眾視野。
如今,她71歲了,是否還有人記得當年那個13歲小女孩如何廝殺打拚到如今地位的?
未來是如何,我們和她一樣滿懷憧憬和希望,但,我們知道,這一路上,一個13歲小女孩跌跌撞撞,在努力和感恩中,一路往上爬,成就了如今的她。
努力也許沒有太大的回報,也許甚至沒有回報,但是只要努力一點點,我們希望就一點點,像她一樣,右手握著努力去開拓前方,左手握著感恩,那是貼近心臟的位置,總要相信,生命越努力,越幸運。
扯了那麼多,大家知道應該她是誰了吧?很多人沒聽過她,也應該聽過金嗓子——一個全國人從小吃到大的牌子。她就是金嗓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江佩珍。
完
作者:三三
參考資料:百度文庫|今日頭條|鳳凰網|傳送門等(圖片來自互聯網)
1000萬老闆喜歡的公眾號推薦您


※鹿晗粉絲數日狂熱,偶像劇難道正在製造這麼一群狂熱的人嗎?
※鹿晗戀愛粉絲自殺,狂熱追星竟堪比吸毒?
※五仁月餅人人聲討?那是你沒吃過這些月餅!
※雙節長假旅遊請來看,別讓這些掃了興
※臨近國慶,你絕對想不到最好的解酒藥是這個!
TAG:在他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