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葉從團餅茶到散葉茶的演變

茶葉從團餅茶到散葉茶的演變

北宋時期的粗製餅茶由於易於儲藏、運輸,適合大眾飲用。若是進貢給皇帝,則要製成龍鳳團餅茶,又稱貢茶。龍鳳團餅是指將新鮮採摘下來的茶葉經過蒸、搗、拍,用刻有龍鳳圖案的模具壓制而成,使其表面帶有龍鳳紋飾紋案的團餅茶,因此每片團茶可達數十萬錢。宋時製作龍鳳團茶,採茶更為講究,用指甲斷茶,而不用手指。因為手指多溫,茶芽受汗氣熏漬不鮮潔,指甲可以速斷而不揉。為了避免茶芽因陽氣和汗水而受損,採茶時,每人背一桶清潔的泉水,茶芽摘下後,就放入水裡浸泡。採摘標準是茶芽或一芽一葉。這種採摘上芽葉的標準,隨著茶葉科技進步,可說是越來越講究,諸如雀舌、旗槍等美麗的茶名,其實都與採摘有著直接的關係。

龍鳳團茶的製造工藝,據宋代趙汝勵《北苑別錄》記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烘茶。茶芽採回後,先浸泡水中,挑選勻整芽葉進行蒸青,蒸後冷水清洗,然後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後置瓦盆內兌水研細,再入龍鳳模壓餅、烘乾,整個製作過程耗時費工。龍鳳團茶有大小之分,製作精湛。大龍團八餅一斤,為北苑督造貢茶者丁謂初創。小龍團二十餅一斤,則為其後的蔡襄所創,所以歷史上有前丁後蔡之說。由於丁、蔡督造貢茶的優質,致使他們平步青雲,丁謂官至宰相。蔡襄召為翰林學士、三司使。

由此可見, 宋代百姓想為官,除了科舉考試等之外,還能通過製作茶餅這條途徑,於是更推動了鬥茶的風俗,不少人掠取名茶進貢,以此升官發財。當時宋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曾載「鄭可簡以貢茶進用,累官職至右文殿修撰、福建路轉運使。」根據史料記載,宋代進貢皇室的龍團鳳餅茶共有四十多多種,如龍團勝雪、萬壽龍芽、無疆壽比、御苑玉芽、啟沃承恩、太平嘉瑞、無比壽芽、龍苑報春、萬春銀葉、瑞雲翔龍、龍鳳英華、玉葉長春等。由於這些團餅茶生產的極高要求,將中國制茶藝術達到了登峰造級的地步。

在蒸青團茶的生產中,為了改善苦味難除、香味不正的缺點,逐漸採取蒸後不揉不壓,直接烘乾的做法,將蒸青團茶改造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時還出現了對散茶的鑒賞方法和品質要求。

這種改革出現在宋代。《宋史·食貨志》載:"茶有兩類,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餅茶。元代王楨在《農書·卷十·百穀譜》中,對當時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詳細記載"采訖,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攤,乘濕揉之,入焙,勻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餅茶、龍鳳團茶和散茶同時並存,到了明代,由於明太祖朱元璋於1391年下詔,廢龍團興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為盛行。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

世界茶文化圖書館:讀書、賞書、薦書、藏書

倡導雅緻生活、構建精神家園、傳播文化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鼎白茶精選 的精彩文章:

適合秋季喝的茶 每天一個好習慣
什麼是紫砂的三山齊?這個能判斷紫砂壺的好壞嗎?
怎麼樣喝福鼎白茶晚上才不會失眠?
茶葉中的「白毫」到底是一種什麼物質?
為什麼網上2008年福鼎老白茶餅只需88一個?

TAG:福鼎白茶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