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

「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1




「天人相應」——癌症陽虛,與自然現象相通


 

自然界中有些物質,若置於沒有陽光照射、陰暗潮濕的地方,天長日久,局部會發生霉變、長出菌塊和銹斑,並逐漸擴展,最後腐朽成灰失去應有的性能和作用。這種霉變、菌塊、銹斑、逐漸擴展、腐朽成灰的現象,與某些癌症的形態學及發展規律有相似之處。


 


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對一些住院治療的癌症病人(部分死亡)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和臨床觀察。了解到大部分癌症病人在確診前一年以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怕冷、畏寒、易感冒、乏力、睡眠差、食慾減退等抵抗力下降的表現。


 


其中,肝癌、胃癌病人還伴有消化不良、完谷不化或五更泄等。血癌、淋巴癌、腎癌等病人還伴有夜尿增多。

 


更有一例左脛骨骨癌病人,進入夜晚時其患肢感冷痛刺骨、需得熱則痛減,時間長達2年;此期間反覆檢查治療,均不得確診也未見緩解,2年後再次檢查才被發現確診。


 


這些自覺癥狀均為陽氣不足的證候特徵。







2




 

「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


 

古今醫家都探索過癌症的發生機理,但還沒有取得一致觀點。筆者從中醫學認為「肺癆」是由於

「肺陰虧虛、感受癆蟲」

得到啟發,認為癌症的發生機理主要是「陽氣不足、陰邪內生」。


 


機體陽氣先虛,陽不制其陰,則陰邪內生,日久成毒,毒邪漸致惡變而成癌。且癌毒為陰邪,聚集某臟腑或壅滯於某經絡(體表),或流注於骨髓、血液之中,

當人體「正氣不足」時,便易患生癌症。


 



3




人體的陽氣為什麼會出現不足 


 

 


陽為生之本,先天易耗損


 


陽氣,與陰氣相對,就功能與形態而言,指功能;就臟腑機能而言,指六腑之氣;就體征表現而言,常形容容光煥發、面色紅潤、體態健碩、體力充沛、聲音洪亮、目光有神等。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同時也是決定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乃至死亡的重要基礎。


 


其來源主要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前者來自於父母,後者則通過胃腐脾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微轉化而來。


 


比如很多身體不健康的孩子,一看他們的母親,就明白為何孩子不健康了,母親是滿臉蠟黃,瘦弱不堪,這是自己沒有調理好身體,將體質給了孩子。


 


不良生活作祟,外寒內傷


 


天天吃冰冷的食物,導致脾陽不足,最終牽連腎陽不足。過度使用寒涼之葯,比如西藥裡面的抗生素,比如中藥裡面的清熱解毒的苦寒之葯等等。還有是自己平時保養不當。


 


比如,大冬天下雪,穿一條超短裙,絲襪,結果陽氣受傷,導致陽虛。還有就是消耗過度,比如,夜夜笙歌,夜生活豐富,縱慾過度,這樣的人,開始多是陰虛,然後陰虛累及陽虛,最終會導致腎陽不足。


 


正氣不足,自然陽微易衰老


 


一般人的正常機體運轉、情緒波動、工作、適應氣溫變化及修復身體創傷等各項活動都需要消耗陽氣。


 


隨著人體的自然衰老,人們會出現正氣不足的情況,其中有些老人,就會出現陽氣不足的表現。 


 


總之,中醫認為,先天不足,稟賦虛弱;房室不節,腎氣虧損;勞倦過度,耗損正氣,形氣受傷;七情過極,損傷臟腑,久而不復。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氣血虧虛,內不能和調於五臟,外不能灑陳於六腑,漸至表裡俱虛;起居失常,勞逸失度,損神傷形,耗氣傷血。


 


外感六淫,遷延失治,表邪入里,損傷臟腑,久則正氣耗傷,久而不復;大病之後,失於調養。總不外先天與後天兩方面因素。


 




4




陽氣在生命活動中至關重要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黃帝內經·素問》里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在中醫里又叫" 衛陽"、"衛氣"。衛就是衛兵、保衛的意思。


 


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陽氣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人體血液、津液在體內的運行循環,都需要陽氣為之敷布運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過陽氣的汽化作用,才能營養全身而產生精神活動和一切的臟腑機能活動,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人體正常的體液都需要陽氣來養護推動,體液占人體70%,陽氣不足,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人體濕邪過重。正常的體液是滋潤人體肌膚和運行五 臟六腑必不可少的,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人體的病態反應。


 


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長生。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




 


5




陽氣不足有哪些表現


 


陽氣不達四末——手腳不溫


 


冬季感到寒涼是正常的,如經過增加衣服後,仍然感到手足不溫、寒涼如冰,就要多加註意了。


 


中醫認為,天人合一。也就是說天氣、氣候等外界環境與人是一個整體,外界氣候的變化必然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


 


寒主凝滯,寒氣成為天氣的主導後,人體內的經脈也會隨之而收引,氣血運行也會隨之而減慢。


 


人體手足的運動、筋脈的伸展,主要靠氣血來滋養,氣血運行減慢,必然導致手腳的氣血不足,使人們感到手足不溫而涼。


 


除了氣候的因素外,

人體的正氣不足

,尤其是陽氣的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人體的正氣不足,尤其是陽氣的不足。中醫認為:陽虛則寒。陽氣主溫主外,陽氣不足,人們就會感到形寒肢冷,尤其是手足,中醫稱之為「四末」,是肢體的末端,氣血運行到手足需要陽鄰勺推動,陽氣不足,推動力弱,手足氣血不足,故見寒涼而不溫。


 


陽氣不足之人,首先會怕冷,別人穿短袖,他卻穿長袖的衣服。手腳冰涼,這種冰涼,無論夏天冬天,手腳冰涼,和血虛的夏天熱,冬天冷是不一樣的。


 


陽衰則氣虛,五臟各有病像


 


陽虛的人,臉色往往是蒼白的,或者嚴重了以後是發黑的,甚至出現兩個烏黑的眼圈,像煙熏的一樣。


 


如果落到具體臟腑上,除了前面講的總體的表現之外,五臟各自陽虛,會加上各自的表現,比如:心陽虛的人,會有心胸憋悶疼痛的癥狀;肝陽虛的人,會出現情緒抑鬱低迷的情況;脾陽虛之人,會有食欲不振、噁心呃逆、大便稀溏等癥狀;肺陽虛的人,會咳嗽氣短、呼吸無力、痰如白沫等癥狀。腎陽虛的人,會出現腰膝酸軟冷痛、小便頻數等癥狀。


 


女性宮寒腹痛,孕育失常


 


「宮寒」是中醫學上的一個概念,直白地說就是「子宮寒冷」。但是,中醫所說的「子宮」與西醫所指的子宮不同,它的範圍要更大些,包括子宮、卵巢等多種器官。


 


 「子宮寒冷」並不單指某一種癥狀,而是中醫學對患者形形色色臨床癥狀的總結,例如月經周期延後,月經量少且色黑,有血塊,甚至月經停閉不行;月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熱敷後疼痛可得到緩解;白帶清稀量多。嚴重的還可能造成不孕或妊娠後胎兒發育遲緩等等。


 


臨床上造成「宮寒」的原因很多,它一方面與體質有關,例如那些平日就怕冷,手腳容易發涼的女性,由於體內「陽氣」不足,就易出現「宮寒」。


 



 


6




護陽溫陽,養生大道,防病之要


 


溫補陽氣當貫穿治療始終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說明陽氣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與日,貫穿始終,主宰命運,有陽則生、無陽則死。


 


由於陽氣不足,陽不制陰,則陰邪內生,日久成毒;或者陽氣不足,臟腑功能活動障礙,其溫煦、運化、宣發、疏泄、通調等功能失職,大量產生氣、血、痰、濕、毒等實邪,並相互蘊結而成癌腫之徵;或者陽氣不足,陽損及陰,陰竭陽脫而奪人性命。


 


因此,在治療疾病時,要自始至終溫補陽氣,或偏補其陽,或陰陽同補,或扶正(同補陰陽)與祛邪兼顧,這樣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而溫補陽氣除了內服溫熱藥物、食物和運動生陽熱等外,局部溫熱療法也是溫補陽氣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7




局部溫熱療法為溫補陽氣的有效方法之一


 


推薦:葫蘆中醫新品九子扶陽包


 


冬天還在用暖包包+熱水袋嗎?溫經通絡包陪你走過整個秋冬季節。


 


葫蘆中醫九子扶陽包又名天灸熨通包,屬於中醫「葯熨療法」。人體經絡氣血,「通則不痛,不通則痛」,九子扶陽包藉助灸熨熱力,透達四肢經絡及頸腰椎肩處,可溫通氣血,疏散腠理,調和經脈,實為解除疾苦的外治良方妙藥,散寒止痛,溫通力宏。


 


熨療古為今用,溫通氣血,調和經脈


 


熨療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理論基礎為「病生於筋,並治之以熨引」。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熨療的記載,史載扁鵲用熨療之法巧治癒虢太子厥的隱痛之疾,可見其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被古代名醫大家用於治病療疾養身。


 


熨療就是通過各種溫補熱源對人體表面局部或經絡穴位加熱,使人體血液循壞加快,代謝增強、毛孔擴張、疏通汗腺通道,以利於寒濕毒快速排出的一種保健方法。

它對經絡穴位進行加熱還能起到疏肝理氣、滋陰壯陽、補腎培元、養心安神、平衡陰陽的效果。


 


九子扶陽包,津門苗氏外科天灸古法炮製


 


葫蘆中醫九子扶陽包系津門苗氏中醫家傳天灸療法基礎上,經過多年臨床應用研製而成。天灸即把藥物敷在患處或者穴位上起到發泡作用,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膚有類似艾灸的反應,並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為天灸,又稱自灸、敷灸、藥物灸。







津門苗氏中醫成長於天津河北區,得內外科丹藥手法真傳,得頸腰腰椎天灸鐵箍貼,一貼立效,應用天灸治療骨關節病有五十多年的經驗。

為了減少天灸的刺激性,

參考《理瀹駢文》《外科正宗》《青囊集》等名方記載,權衡性味歸經,改良成外熨藥包,定為「苗氏天灸熨通九子扶陽包」。


 


九子扶陽包應用範圍廣泛:加熱後敷於患處,或相應經絡穴位,可驅寒通絡、消腫定痛、補腎培元、養心安神、平衡陰陽、疏肝理氣、溫脾暖胃,有助於慢性不適癥狀的緩解,以輔助病痛康復。  


 



中藥九子配伍扶陽,苗氏天灸熨通力強


 


「苗氏天灸熨通九子扶陽包」

根據疾病三因學說和藥材的性味歸經理論,選用植物種子和特殊中藥配伍而成,


 


由9種植物的種子組成。為什麼用種子?


 


《莊子·漁父》說「同類相從,固天之理也」,就是說,古人把同聲的東西視為同一性質,比如把種子和孩子視為同一性質。中國人結婚時往床上放棗和栗子,期望早生貴子的道理也是從這來的。中醫脫胎於哲學,「九子扶陽包」也帶有中國古代哲學的味道。


 


其實,

種子確實也是植物中能量最高的一部分,因為種子是為一個即將萌發的生命貯備能量,所以吃種子確實有增加能量、補助腎陽的作用,用這類藥物治療因為火力不足帶來的問題確實有道理。


 


其主要成分有:




1、韭菜子


《本草綱目》中說:"韭籽補肝及命門,治小便頻數,遺尿,"民間常用韭菜治療身體虛弱,肺結核盜汗,噎嗝反胃,婦女產後血暈,吐清水及跌打刀傷腫痛,神經性和過敏性皮炎,新生小兒硬皮症等.


 


2 、蛇床子 

  


清代名醫陳士鐸在其《本革新編》中曾說:「蛇床子,功用頗奇,內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中藥「蛇床子」均被歷代醫家視為治療皮膚病、瘙癢症的要葯。可廣泛治療諸如小兒癬、惡瘡、皮膚濕疹、過敏性皮炎、頭瘡、婦女陰癢、滴蟲性陰道炎等


 


3、 白芥子


溫肺利氣豁痰,散寒通絡止痛,《名醫別錄》:「發汗,主胸膈痰冷上氣,面目赤黃」。


 


4 、蘇子  


《日華子本草》:主調中,益五臟,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結,消五隔,止嗽,潤心胸,消痰氣。


 


5 、補骨脂


溫腎助陽,納氣,《藥性論》:「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濕,逐諸冷痹頑,止小便利,腹中冷」;


 


6、花椒


溫中止痛,除濕止瀉,殺蟲止癢,《本經》:「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


 


7、決明子


清肝益肝,《本經》:「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


 



 


使用方法詳見商品詳情圖









99




苗氏天灸熨通九子扶陽包,上新預售,溫經散寒,扶陽固本




團購方案




預售


99/個


僅限300份


正常零售價


129/個


數量有限


每個九子扶陽包包含內膽一個,隔熱絨布套1個,內膽收納棉布防塵袋


錯過不約


預售一周左右發貨,立減30優惠僅限預售期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立即團購

苗氏九子扶陽包


長按識別,一鍵預定




秋冬季節溫經散寒,少不了溫經通絡包


 


適用範圍:


老人、女性、久坐辦公室的男性、宅男、年長的長輩、關節受風寒濕的人、陽虛的人。






 


8




五臟陽氣不足的五款食療便方


 


心陽不足 


 


桂枝甘草飲


 


桂枝 10 克,炙甘草 6 克,銀杏 3 枚。將桂枝、甘草、銀杏洗凈,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泡後代茶飲。功效振奮心陽,溫補陽氣。適應證心陽不振,瘀血痹阻。症見「心動悸,脈結代。」胸悶氣短,胸部發涼,胸痛,手足寒涼,怕風,唇舌青瘀等癥狀。


 


肝陽不足 


 


羊肝粥


 


羊肝 50 克,粳米 100 克,胡蘿蔔 50 克。將羊肝去筋膜切碎,與粳米同煮,煮至半熟加胡蘿蔔丁再煮,至熟加食鹽少許為粥。


 


功效:滋補肝腎,明目。


 


適應證老人雀盲,慢性肝病,精神差,萎靡不振,容易疲勞,常哈欠,多嘆息等肝陽不足癥狀。


 


肺陽不足

 


 


玉屏風粥


 


桂枝 10 克,防風 10 克,黃芪 30 克,粳米 100克。將桂枝、防風、黃芪洗凈,加水煎煮後取汁,與粳米同煮為粥,或加姜、蔥調味,再煮三沸即可。功效溫補肺氣,固表實衛。


 


適應證肺陽不足可出現衛外不固,氣短乏力,常感冒,多自汗,或夜間咳嗽,氣喘吁吁等癥狀,且容易悲觀失望。


 


 

腎陽不足


 


鹿茸羊藿酒


 


鹿茸 30 克,淫羊藿 100 克,紅糖 50 克,白酒1000 毫升。將鹿茸、淫羊藿洗凈晾乾,裝入瓶中,再加入白酒和紅糖,密封 7 天后,每晚飲用 25~30 毫升。


 


功效:溫補腎陽,補益虛損。


 


適應證: 腎陽不足,陽氣衰乏,冬日畏寒,耐夏不耐冬,症見面色發暗,沒有精神,性慾不強,性功能低下,或宮寒不孕,小便頻數,夜尿多,腰膝酸軟,或有腰腿冷涼發麻等癥狀。


 

 


脾陽不足


 


乾薑白朮粥


 


炮乾薑 10 克,土炒白朮 15 克,粳米 100 克。將乾薑、白朮去雜質,加水煎煮取汁,再與粳米同煮為粥,或加生薑、香蔥調味,再煮三沸即可。


 


功效:補脾健脾,溫中除濕。


 


適應證:腹部有冷感,喜嗜熱食,症見喜溫惡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敢進食生冷水果,若吃冷食或腹部受涼即瀉,伴腹脹腸鳴,且比常人更易肥胖等。


 


參考文章: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8 月/23 日/第 004 版《「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重慶市潼南縣中醫院秦木良




《陽氣不足易引發「宮寒」》保健時報/2006 年/4 月/6 日/第 006 版  秋色


 


《五臟陽氣不足便方》胥燕王廷治四川省劍閣縣中醫院   中國中醫藥報/2017 年/1 月/6 日/第 005 版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由中醫思維+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團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學習中醫可以得到哪些證書?
益氣生津,滋陰降燥酸梅湯,今日5折秒殺
林傑:疾病的本質
今日寒露——養生要點
道家流傳千年的養腎功法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