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周同學:討論自習,我們應該討論什麼?

評周同學:討論自習,我們應該討論什麼?

本來我是不想討論這篇文章的,一者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理念,我個人的觀感又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而且也一直並不被主流觀念所看好,不說也罷;二者,就周同學有關自習的文章的基本態度,我在政治課上已經對同學表明了我的基本態度,觀察同學們的反應,似乎並沒有什麼反對意見。

但今日與曾國華老師晚餐偶遇,又聊起這個話題,才知道這件事情受到了從上到下許多人的關注,團委和教導處戴沖老師、雷露老師,會同不同年級的常規和自習管理的老師,正在積極地研究公共區域的行為規範,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這些工作對於學生來說,是看不到的,甚至還有一些同學的內心裡,依然涌動著叛逆、抑或是挑動的小情緒,因此,便選擇用一篇文章,陳述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供同學們討論時借鑒參考。

我非常認同周同學的行為,畢竟從文章中能夠發現,TA是經過若干次的溝通努力,而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問題解決時,才把自己的看法寫了出來,以另外一種方式,來獲取更多的關注,表達自己的訴求。難能可貴的是,TA所有的這些行動,有個人利益的動機,但卻並不是純粹為了一個人的利益。在個人行為的背後,其實隱含著TA對於公眾利益與訴求的關切!在一個高一學生的身上,就能夠看到這種對公眾利益的強烈關切意識。更為難能可貴的是,TA還採用了許多正常的渠道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不斷與年級自習管理老師、學部主任進行過溝通,而不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拍桌而起,意氣用事。可以說,就這一事件而言,我在周同學的身上,看到了一個現代公民所應該具有的素養的萌芽,既有公民的參與意識,又有十一的責任擔當。

那麼,重新回到對於「自習問題」的討論,當同學們抱怨不同老師標準不一樣、自習不能隨意出入等等時,我們到底討論的是什麼?反省自己三年晚自習的經歷,在此給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時,提供幾個想法。

1)每一個現在依然不完美的現狀背後,也是無數人努力付出與奉獻得來的結果。

你走進教室,發現地面非常整潔、黑板非常乾淨,這是一個極其小的小事,小到不足以拿到文章中來大作宣揚,但是,如果讓你去把教室打掃成乾淨整潔的樣子,你必須完成的工作包括掃地、洗拖把、拖地、再洗拖把、倒垃圾、整理桌椅、收拾桌子上的垃圾、洗抹布、擦黑板,一塊黑板要擦乾淨以適於書寫和同學上課察看,往往需要擦好幾遍。

這看似非常細小的一件事,如果讓你做一次,你可能覺得問題不大,舉手之勞。如果讓你做一周,或者做一個月,那就不一定啦,從大家選功能教室的衛生崗位的比例,就能夠得到充分的證明。即使是大多數同學都覺得已經足夠乾淨的教室,也會有同學對座位和環境有各種不同的小意見。

所以,就像教室的衛生一樣,你看似不完美的現狀背後,也是勤勞的衛生天使們、細心的老師們、上課的同學們辛苦努力、細心保持的結果。我們為什麼倡導大家把垃圾隨手帶走?不就是希望大家對這些勞動,保有足夠的尊重嗎?說一句不太負責任的話,當你產生一個想發難於人的念頭時,你也可以反問一下自己:你行你來呀!你能確保自己就做得一定比別人好嗎?

2)老師也是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管理學中也有:自由裁量權。

為什麼說老師也是人?因為他們不是聖人,他們也會有不完美,上課可能會講錯,口音可能非常迷,楊老師可能不懂英語,曉老師可能不太幽默,斌老師可能不夠呆萌親切。可是,他們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餘,挑起了白自習、晚自習或者是常規管理的重擔,忙到沒有時間充分地備課,卻不能缺席任何一次自習的巡查。

如果你開始把看老師的目光調平,那麼,你就能夠發現,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點,正好像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都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小習慣一樣。老師一布置作業,有人覺得多,有人覺得少。覺得多的人,可能有人只是覺得耽誤了他和小夥伴玩耍的時間,也有可能是其他課程的作業多,也有可能是真的沒有完成這些作業的能力。常規管理中,老師們可能都覺得隨意進出自習室,會對自習的環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但是,「隨意」怎麼理解呢?學生覺得一堂課進出5次,也可能不是隨意,因為每一次的進出,都可以找出足夠正當的理由。可是,如果你換一個角色來看呢?為什麼老是這個人進出?為什麼TA一節自習要進出5次?

如此看來,既然我們連「隨意」、作業多與少都沒有辦法達成統一的共識,那麼,常規管理過程中出現老師們的標準執行時的細微差異,就再正常不過了。當然,這種差異存在的正常,並不能成為拒絕改善的理由!老師可能只有10個,但自習的學生有500餘人,500人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老師們、學部都在做出不同程度的響應,就好像楊老師給大家講政治課,雖然講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但是,也必須就這個問題向同學們作出一些回應。只不過,這個改善的過程有點慢,但是,我相信,這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變化。因為,這本身就源於一個好的動機,也必將產生一個好的結果。

3)既然已經有了相同的目標,那麼,我們缺少的只是彼此的諒解和共同的努力。

周同學寫這篇文章的目標是什麼?肯定不是為了吸引別人的眼球、博取大家的關注,更不是為了炫技能,而是希望能夠通過與老師、學部和學校的溝通,為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更好的環境和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周同學和其他擁有跟周同學相同或相似觀點的同學,和常規管理的老師、學部、以及學校,便具有了共同的目標。為什麼要設置常規管理項目組?為什麼要委派老師來承擔常規管理的任務?背後的用意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老師的介入,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與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同創設一個適宜學習的環境與空間。

那麼,問題就變得越來越簡單了。我們討論白自習,其實應該討論的是:

什麼樣的自習是對我的學習最有幫助的?

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自習環境?

為了建設一個完美的自習環境,我、我們每一個同學應該做什麼?

在自習課上、自習空間內,我都能夠做些什麼?適合做些什麼?

哪些事情可能對別的同學會產生影響?甚至是或多或少的影響?

自習的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需要怎樣的配合,才能夠相互合作,達到目標?

自習的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又需要有哪些相互的理想,才能夠達到共贏、多贏?

甚至是說:在自習的空間里,我個人的自由邊界到底在哪裡?

你說你累了,趴下歇5分鐘,不會影響別人。但是,你問過你的同桌?問過你對面的同學嗎?如果你在趴下的第2分鐘,就打起了呼嚕呢?

你說你聽音樂,只是一個人聽,不會影響別人。那我建議你問問旁邊同學,看看你的耳機是否足夠安靜?如果你剛聽到第二首搖滾,耳機如同虛設卻不自知呢?

當然,晚自習一坐將近2個小時,非常容易疲憊,也非常需要調整和休息。那麼,你給自己規劃一個時間,在樓道里安靜地走動一下、接個水、去趟洗手間,放鬆一下神經、休息一下眼睛,再安靜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即使是碰到巡查的老師,只要你真誠地解釋,同時不影響他人的自習,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只不過,有些時候老師們調整得比學生預期慢,抑或是觀念上仍然只重視了管理,而忽略了教育和服務,這背後也有著學生們無從知曉的、老師們的一點苦衷。

(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任何部門、任何職務無關。)

2017年10月13日

於高中樓退思閣(109)

支持原創,歡迎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優則教 的精彩文章:

TAG:學優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