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再厲害也沒能挽回明朝

崇禎再厲害也沒能挽回明朝

朱由檢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為。但因矛盾叢集、積弊深重,無法在短期內使政局根本好轉。他增加賦稅,增調重兵全力防範雄居東北的後金政權和鎮壓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因對外廷大臣不滿,朱由檢在清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後,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凌駕於地方督撫之上。甚至派宦官總理戶、工二部,而將戶、工部尚書擱置一旁,致使宦官權力日益膨脹,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加劇。無奈中,他不斷反省,四下罪己詔,減膳撤樂,但最終無法挽救明王朝於危亡。

除了閹黨和朋黨之爭外,崇禎皇帝還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戰爭。萬曆年間,明朝北方的女真人勢力逐漸壯大,並由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公然舉旗反明。

面對這一來自北方的強敵,崇禎啟用了主戰派將領袁崇煥。此人雖然是文官出身,卻很熟悉兵法,而且有膽識謀略,曾讓後金軍隊聞風喪膽。天啟六年,後金兵渡遼河,女兒哈赤御駕親征,率軍攻打寧遠。當時袁崇煥負責守衛寧遠,號稱「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戰無不捷,攻無不克」的努爾哈赤最終兵敗寧遠,不久就病逝。

崇禎七年,崇禎皇帝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督史,並多次召見袁崇煥,為打消他的顧慮,不惜賜給他尚方寶劍,由此可見崇禎的戰鬥決心。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皇太極即位,繼續對明朝發動猛烈攻擊,他知道袁崇煥是明朝的不倒長城,寧錦防線太難攻破,便設計繞道蒙古,避開守衛森嚴的山海關,攻進北京。袁崇煥早已料到這一舉,便兩次上書崇禎,可惜都沒有引起他的足夠重視,最終,這一令人恐怖的後果被袁崇煥言中了。

崇禎二年,後金的八旗軍兵分兩路,分別進攻了長城關隘龍井關、大安口等,當時,負責鎮守的軍隊軍紀廢弛,城牆年久失修,根本無法阻止後金的攻打,不幾日,後金的軍隊就打到了遵化,距離京師不到300里。明王朝到了生死存亡之時。

這是明朝君臣沒有反思自己的問題所在,反而聽信朝內閹黨欲孽的誣陷和皇太極的反間計,將袁崇煥以通敵叛國的罪名逮捕,並分屍處死。

與此同時,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聲勢日漸浩大,成為明朝滅亡的定時炸彈。崇禎十年,明朝的大將楊嗣昌會兵10萬,增加軍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策略,主張限制起義軍的流動性,將它們各個擊破,最後殲滅。這一策略很快就有了效果,張獻忠兵敗投降,李自成在渭南遭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逃亡。

可是,內憂外患相伴而生,崇禎十一年,皇太極的清兵又從青口山。牆子嶺兩路入關,這個關鍵時刻,到底是攘外,還是安內,朝廷內部又出現了政策的搖擺。對於兩派的意見,崇禎也是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是好。

在各種打擊之下,明朝的軍隊已經完全喪失了士氣和戰鬥力。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軍隊終於打進北京,無力回天的崇禎只有逃離皇宮了。他帶著貼身的太監王承恩登上了煤山,面對連天戰火下滿目瘡痍的明王朝,他不禁流下了傷感的眼淚。

在生命最後一刻,崇禎只有哀嘆,嘆自己壯志未酬身先死,嘆自己忙碌一生卻於事無補。只有自縊殉國,無奈的做了亡國之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的海盜之王:朱元璋拿他沒辦法,朱棣懸賞750萬要他的人頭
文化歷史:乞丐當皇帝,做人還是有夢想的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