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車企在質檢上玩花樣,竟是全球汽車銷量第一
雷諾-日產是今年前8個月的全球銷量第一
卻在新車質檢環節上玩起了花樣
本文來自周刊君家族成員
AutoMan
(ID:
AutoMan-No1
)
近日,日產公司宣布,由於車輛最終檢測未按照規章由授權技師完成,將在日本本土召回過去三年中銷售出的車輛共計約116萬輛。將在各地區銷售公司的售後服務工廠等再次進行安全性檢查。
日產公司表示,新車下線檢測的質檢人員沒有獲得授權,已向國土交通省申請召回包括主力小型車「NOTE」和「賽瑞納」等已售出的全部38款車型、共計約116萬輛(2014年1月-2017年9月製造)。
日前,已確認日產位於神奈川、栃木、福岡3縣的5家工廠內,不具備檢查資格的員工涉嫌偽造文件,通過違規蓋章製造記錄上沒問題的假象。
日產在國內共擁有6家整車廠,還將推進剩餘的1家京都府工廠的確認工作。
日產已承認相關事實,且社長西川先生公開道歉,稱要召回116萬部相關車輛,並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調查處理這件事。
而外界都在等著日產的再一次發聲。
圖片攝影Man哥
眾所周知,日本是比較嚴苛謹慎的一個國家,而違反法律法規是日產犯下的最大錯誤,讓人難以接受。
圖片攝影Man哥
像是三菱之所以被雷諾-日產給並掉了,就是因為在油耗數據上造假,使得企業聲譽大損,股價大跌。
而日產現在也玩這麼一出,這樣一來,不僅客戶信任度的下降會對日產造成巨大損失,連最近日產發售的全新一代LEAF(聆風)的銷售都會受到影響。
事件發生後,不管是日本電視、網路新聞還是各大媒體的報道來看,都是指責日產缺乏責任感的這種態度行為,甚至有報道直言:日產的信任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到底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這值得大家深思。
日本相關人士說到,一輛汽車大約由2-3萬個零件組成,在製造環節中,確認這些部件是否安裝正確,按要求檢查是否正常運行,隨之,再將結果報給相關部門。
這項檢查很有必要並且十分重要。這個確認的過程被稱為「車輛最終檢驗」。
除了常規項目外,檢查的項目有時也會因為裝配的不同而增加。
一般車輛的檢驗流程如下:
1.在裝配完成後放少量汽油。
2.車輛內部檢查,包括座椅的操作、導航/音響、方向盤等一系列的常規檢查。
3.第三滾筒的檢測。檢查驅動輪的運行情況、速度是否在允許範圍內,以及制動是否有效。
4.最後,進入淋浴房,檢查車內進水情況。
在日本發行的所有汽車都將通過此檢測。 為了更具體形象,我們來看看日本汽車製造商在YouTube上的完成檢查。
其中,滾筒檢查對駕駛的安全性最為重要。完成滾筒測試後,由計算機進行處理判斷,監視器上顯示為OK後,才能轉到下一個過程。
↓
↓
而日產只是說,由於質檢人員的問題而造成事件的出現,這樣的定論又是否站得住腳?
畢竟整個檢查過程還是比較嚴謹的,而且合格與否都是由電腦發出指令,由此,才能進入到下一步驟。難道電腦里的數據本身就有問題?
日產所說的無資格人員,說白了就是無證上崗唄,到底是什麼情況?不合格的產品非要加蓋上合格的印章?這和神戶鋼製的做法有啥不同?
具體問題出現在哪個步驟?什麼項目?持續了多久?無資格人員涉及多少名?
……只有等待日產調查後的結果。
「合規性」是日本企業以及高管們常常使用的口頭禪之一,但是最近爆出的種種醜聞都顯示,違規行為依然在日本,甚至是龍頭企業中存在。
這些問題對日企乃至整個行業的打擊都是巨大的,信任度的下降,利益的損失,積攢到一定程度只會讓自己的道路越來越難走。
不管哪個企業,無論做什麼,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顧客戶的利益、不將安全排在首位,終會失去「自我」。車企尤其。
據悉,這次大規模召回費用約達2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日產表示力爭10月底向國交省彙報社內調查的結果和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
國交省將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討論行政處分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值班編輯:俞楊
▼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牛皮吹上天 一月賣一千的SUV
點擊圖片閱讀 | 正常就是好?日本人心目中的7款好車
點擊圖片閱讀 | 10款最不值得買的SUV(15-25萬)


※翻譯憶晚年郭沫若:專門叫我去家中講「小道消息」
※袋鼠:史上混得最差的國寶
※竇唯給手游寫歌怎麼了,說他為五斗米折腰的人,你們都是真仙女嗎?
※當固守方陣撞上夢想馬車 中國中央空調產業將交棒國產品牌
※10款最不值得買的SUV(15-25萬)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