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路軍最精銳的部隊與日軍對拼,結果會怎樣?
(總部特務團,堪稱八路軍最精銳的部隊)
進入黃崖洞的道路,除瓮壇廊外,尚有四條小路。這四條路全都是樵夫和葯農踏出來的蹊徑,知道的人並不多。彭德懷告訴總部特務團團長歐致富,日軍可能會從下赤峪村通往南口東面桃花寨的一條小路發起進攻。
有四條路,為什麼日軍會單單選擇桃花寨呢?歐致富確實有些不解。
彭德懷解釋說,桃花寨的山崖又高又陡,很難上得去,防守者往往會麻痹大意。「鬼子吃盡了你們的苦頭,也學得精乖了」,所以很可能將主攻方向選在那裡。
按照彭德懷「以變應變」的指示,歐致富急忙調整了部署。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三日零時,日軍果真集中所有火炮對桃花寨、跑馬站實施了長時間的轟擊。歐致富在桃花寨方面已有所準備,自然無事,有事的是跑馬站。
跑馬站是四條小路中的第二條。這是一條「之」字形的盤山小路,地面上都是核桃大小的石子,人稍有不慎就會摔倒,隨石滾下,所以叫「送腳石」。人往山上走時,嘴巴幾乎要吻著山坡,所以叫「親嘴坡」。
在勘察防禦陣地時,歐致富本想在「送腳石」上構築一組地堡群,但考慮日軍炮火一轟,石子會到處飛濺,人和地堡都立不住,後來只好把工事築在靠後一點的「親嘴坡」。
這樣構築的弱點是,無法憑藉地堡火力對接近的日軍進行打擊。在火炮的掩護下,幾十個日本兵用登山鉤偷偷攀上了大斷崖。
(黃崖洞)
彭德懷料一料不到二。在跑馬站方面,特務團不僅失去了居高臨下的優勢,而且日軍在突破跑馬站的前沿陣地後,還得以將山炮、重機槍拖上山來,反過來佔有了火力優勢。守衛跑馬站的四連實施了反擊,但反擊戰打得異常艱苦,派出去進行反擊的兩個班十八人,只有七個人未負傷,他們也未能將日軍驅逐出去。
歐致富暗暗叫苦,他冒著炮火跑到二營指揮所進行仔細觀察,這一觀察他終於看出了道道。原來日軍主要還是想爭奪跑馬站山下與桃花寨之間的深溝,以便藉此路攻進特務團的核心陣地水窯口。
事情變得好辦多了。歐致富當即指示八連配合四連,在從桃花寨到水窯口的路上埋設地雷——既然暫時擋不住,那就先放日軍進溝,然後再吃他一頓「老虎食」。
日軍打了一個上午,在跑馬站上推進了兩百多米,在確認消除阻力後,突進了深溝。
歐致富預設的地雷陣奏效了——整整一個下午,溝里都響徹著地雷被踏響後的爆炸聲。趁此機會,四連從左側高地,八連從右側山口,一個打屁股,一個打臉蛋,不停地從側面進行射擊。溝底的兩百多名日本兵被打得抱頭鼠竄,狼狽不堪。
為消除向水窯口進攻的側翼威脅,十月十四日,日軍對四連所在高地發起進攻,雙方大打手榴彈戰和白刃戰,駐守高地的四連一排傷亡過半。歐致富見狀,即令一排剩餘人員撤至四連防守主陣地,也就是一五六八高地。
(八路軍機槍手)
日軍未能攻下一五六八高地,只得重新按老戰法對水窯口發動正面進攻,結果連攻兩次都未能得逞。
十五日,日軍不僅加強兵力,還罕見地使用了燃燒彈,戰場上出現了開戰以來最激烈的場面。
在猛烈炮火掩護下,日軍兵分兩路,從東面和東南面夾擊一五六八高地。經四次衝鋒,高地於上午九點失守,南口至水窯口陣地由此被一剖為二。
接著,日軍又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分別對南口斷橋、水窯口陣地實施攻擊。南口斷橋陣地處於兩面作戰境地。扼守斷橋的八連分兵抵抗,竭力使溝內之敵越不過斷橋,兩側之敵也無法接近水窯口。激戰中,連長、指導員相繼負傷,但憑藉天險,斷橋仍牢牢掌握在八連手中。戰士晁成一個人守斷橋頭陣地,衣服被日軍發射的燃燒彈燃著了,他就索性扒下衣服,光著膀子繼續戰鬥。
水窯口比南口更險,守軍需與三面進攻之敵作戰。其間他們一共擊退了日軍的十一次衝鋒,陣地前遺屍累累。


※北洋軍為什麼越來越不能打?有人一語道破天機
※中國式選舉原來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袁世凱下令槍斃涉貪的北京市長,其實對方只受賄了五百元!
※日軍拚死向蘇軍重機槍陣地衝鋒,居然不是為了取勝,而是因為這個
※日軍已經敗退,但蘇軍卻不敢發起大規模尾擊,這究竟是為什麼?
TAG:史海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