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戚繼光,華夏之精魂。將軍從不負漢人,漢人也必不忘將軍!

戚繼光,華夏之精魂。將軍從不負漢人,漢人也必不忘將軍!

xing han lun tan

興 漢 論 壇

[興漢論壇]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好一首氣吞山河的《凱歌》,好一支鐵骨錚錚的軍隊,好一個豪情萬丈、戰無不勝的將軍!每每讀詩至此,我的內心無不慷慨激昂,熱血沸騰。我似乎隨著這首詩,回到了那個時代,回到了那個倭寇橫行,霍亂江南,原本富庶豐裕的沿海地帶不得安寧的大明王朝,當時,一位心懷天下、意氣風發的將軍帶領著一支訓練有素、精銳勇武之師,身先士卒浴血奮戰,蕩平賊寇,為大明永絕後患,平息了數十年的倭寇之亂,更為沿海百姓掃平了禍亂,帶來了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戎馬一生、保家衛國成為其一生的主旋律,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他就是戰功赫赫、流芳百世的大將軍——戚繼光,更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早已深深的刻在我們中華兒女的腦海里、血液中,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為我們後輩所神往、敬仰。

泱泱華夏,五千餘載,我漢家兒郎英雄輩出,可是反映他們的影視作品卻少得可憐。古裝劇雖層出不窮,但多表現為兒女情長、談情說愛的古裝言情劇,很少有以英雄為主旋律的影視作品。所以初次聽聞有一部反應戚繼光英雄事迹的電影《蕩寇風雲》登上了銀屏,不禁令我心馳神往。從電影中,我依稀能感受到民族英雄戚繼光,他的浩然正氣、他的奮勇殺敵、他的鐵血柔情……

然而他的傳奇人生卻遠遠不絕於此,他一生征戰,立下無數戰功。他從抗擊倭寇開始,轉戰沿海各地,消滅倭寇之後,又被朝廷調至北方邊關,戚繼光面對北方強敵,精心整頓防務,改進或者創造各種武器和戰術,在戚繼光鎮守北方邊關的時期里,韃靼不敢騷擾戚繼光的防區,與明政府達成合約。遼東的野蠻民族數次侵擾邊關,也被戚繼光擊退。戚繼光一生都在抗擊外敵,取得赫赫戰果,明朝中晚期的海防邊防大都是靠戚繼光支撐著,這一點是歷史上其他民族英雄都難以比擬的。其他的民族英雄或者是靠打贏一場戰役,或者是一生都在抗擊但是卻最終失敗,只有戚繼光,撐起明朝邊防四十年,而且沒有在朝堂過一天的安穩日子,一生都獻給了邊防事業,這樣的人生,這樣的戰績,足以使他成為民族英雄中的佼佼者。

而由他親手組建的戚家軍百戰不殆、紀律嚴明,(「『戚家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快睹威顏者逆路充塞」,並「浙米而炊,掃榻以款,士卒如大賓貴客」。),作戰驍勇,善待百姓,戚家軍同戚繼光一道,保家衛國,為大明王朝、為漢家百姓立下了赫赫戰功,流芳千古,為後人傳頌敬仰。戚家軍同岳家軍一起,成為了歷史上少有的以主將命名的軍隊,名垂青史,為華夏大地鑄下了鐵血英魂!

生平

戚繼光生於嘉靖七年閏十月(1528年11月),卒於萬曆十五年十二月(1588年1月),字無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壕州定遠(今安徽定遠),後定居山東東牟,將門世象。戚繼光十七歲承襲父職任登州(今山東蓬萊)衛指揮金事,後戎馬一生,馳騁在抗樓鬥爭的浙江、福建東南前線,創建「戚家軍」,數敗樓寇,屢建戰功,攫為總兵官。後又召為神機營副將,繼而命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晚年調任廣東,後病歸故里。

戚繼光供職明嘉靖、隆慶、萬曆三代帝王,史稱「三朝虎臣」。他36年的軍旅生活,征戰於魯、浙、閩、粵等地,馳驅南北,水陸兼攻,身經百戰。戚繼光的功業,使明朝兩次民族矛盾化干戈為玉帛。他的聲威滿華夏,威震域外,一生以軍營為家,為政清廉,視兵如子。他智勇兼備,練兵有方,是明朝一代名將,是漢家的鐵血男兒,是中華民族的大英雄。

南征倭寇: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戚繼光從二十五歲被提升為署部指揮金事、負責山東全省沿海防禦樓寇的使命起,至四十歲調任鎮守北疆,歷經十五年,在抗樓戰爭的最前線度過了他一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倭寇犯華之害從元未開始。長期以來,這些日本海寇,主要是日本浪人、武人(日本封建諸侯的士兵)、海盜商人和破產流氓農民,結成武裝團伙,不斷侵擾我國沿海地區,殺人放火、姦淫婦女、搶劫財物、掠奪人口(當奴隸使用、販賣)。戚繼光時代,倭寇之患日益加劇,嚴重地威脅著沿海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戚繼光于山東受任之後,不負使命,加緊修建海防工事,整頓軍紀,加強海上防樓訓練,僅用了兩年時間,空前鞏固了山東海防。

戚繼光在山東海防防樓工程建設上所取得的政績,受到了朝廷的讚譽和器重。這些政績不僅取決於他出色的「良將」才華,更重要、更關鍵的是取決於他那忠於國家、格盡職守的「良將」武德。正如他在就任後的第二年三月巡視海防工事時所賦詩言:「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從詩句中可見戚繼光時時不忘來自海外的威脅,不敢忘記祖國的安危和自己的衛國保民使命而虛度年華。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開始,浙江沿海倭寇日復猖撅。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戚繼光奉命從山東趕赴浙江抗倭戰場,開始任都指揮使司金書,主管全省屯田事務,勵精圖治,政績卓著,第二年即受命出任參將,分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數十州縣的軍務。經過長達四年的抗倭戰爭實踐,他深切感受到要平定倭寇,必須建立一支象「岳家軍」那樣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精忠報國」的新軍。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他奉命召募金華義務兵三千,率師返回台州,一邊抗倭,一邊嚴格教練。首先是進行武德教育,以「岳家軍」為榜樣,以「安國保民」為宗旨;其次是陣法、戰術、武藝等武功訓練。從武德到武功,戚繼光都親自講授。這支新軍在抗倭戰爭的鍛煉中不斷壯大,後來發展到萬餘人,屢敗樓寇,號「戚家軍」。

嘉靖四十年(1561年)春,倭寇組織數百船隻約萬餘人進犯浙江。戚繼光率「戚家軍」迎敵,前後經戰一個多月。「戚家軍」水陸出擊,九戰九捷,擒、殺樓寇五千餘人,救出萬餘名被擄掠的百姓,而「戚家軍」僅陣亡數十人。「戚家軍」凱旋台州,台州居民出城二十里相迎,歡聲雷動。此大捷戰訊傳至京城,朝廷甚喜,升遷戚繼光為都指揮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四月,倭寇又在溫州作亂,戚繼光又率軍平寇,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數千名樓寇全部被殲。至此,進犯浙江的倭寇基本被肅清。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繼光告別台州人民,由浙入閩,冒盛夏酷暑,轉戰千里,直撲寇害最烈和已被倭寇佔領福清、福安、福寧(今霞浦)、永寧(今屬晉江)、寧德等地區。八月至閩,立即尋找戰機,連續作戰,至十月與樓寇交戰數十次,大捷橫嶼(今寧德東北),奇襲牛田,鏖戰林墩(今蒲田南),殺敵數千,破敵逾萬,初步平定了倭患。至此,「戚家軍名聞天下」。

戚繼光班師返浙,「戚老虎去,吾復何懼?」,福建倭患又猖狂作亂,於是壽寧、政和、興化等縣城州府又陷落於倭寇。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一月,戚繼光接到援閩詔書,急募新兵萬餘人,合舊部2萬,再下福建。四月,戚繼光兵抵福清,速捷平海衛(今福建平海),消滅樓寇萬餘,奪回各府、州、縣大印巧枚,救出百姓三千餘,而「戚家軍」僅陣亡16人。大捷報京,明世宗甚喜,親率文武百官至郊廟舉行隆重的告謝典禮,以慶賀大捷。是年十一月,倭寇又集2萬餘,圍攻仙游城(今福建仙游)。十二月,戚繼光揮師仙游,一舉解圍,連續追擊,於次年二月又在同安縣(今福建同安)兩次大敗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繼光又率軍揮師廣東,配合廣東駐軍一舉消滅與倭寇為內應的吳平山寇萬人,並追擊殘寇至廣東北部灣。至此,我國東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北御韃靼:南北馳騁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至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隆慶皇帝詔曰:「薊鎮切近京師,采將練兵,允乃要務。……朝廷以爾素有威名,今特命爾總理薊、昌、遼、保軍務,自總兵以下俱聽爾節制,其餘文武大小官員俱不許阻撓干預……」。戚繼光告別了東南戰場的「江花」,又開始了他北疆「邊月」的軍旅生涯。正如他的《馬上行》一詩所言:

南北馳騁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土行。

蒙元被明太祖驅逐中原之後,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明朝的騷擾,後來慢慢發展成大規模戰役,直至土木堡之變差點導致京師淪陷所以北邊的邊患一直是明王朝的心腹大患,甚於沿海的倭寇。朝廷見戚繼光有過人的軍事才能,為國家做事用心用命,於是任命他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處。戚繼光到達北邊之後,發現北方士兵和以前浙江明軍一樣不堪用,紀律散漫,作戰不勇敢,兵痞子氣十足,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戚繼光一邊整頓軍務,一邊向朝廷申請把以前他訓練的浙江士兵調往北邊,得到批准,開始調了三千,最後逐漸增加到兩萬,這些訓練有素,久經戰陣的浙兵不但成了防守蒙古的主力,在他們的影響下,其他防守在此的北方士兵也逐漸有所改觀。

北抗蒙古,是戚繼光一生最偉大的功績,可以說其功績高於蕩平倭寇,因為與倭寇相比,蒙古更是大明江山的心腹大患,更是威脅著漢人百姓的一把尖刀,而如今,由於政治因素,我們絕大多數人只知道抗倭名將戚繼光,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抵禦韃靼上的不朽功勛。

隆慶二年(1568年)至萬曆十一年(1583),抗倭名將戚繼光曾擔任薊鎮總兵十六年,總領山海關至居庸關一線長城防務。戚繼光帶領戚家軍修建了老龍頭的水上長城,修繕殘缺的城牆,刻苦操練士卒。

鎮守薊州的戚繼光,面臨的對手有兩個,一個是蒙古朵顏部落。所謂朵顏部落,就是明朝初期招降蒙古人,為抵禦韃靼而設立的「朵顏三衛」,但到此時,朵顏部卻已和蒙古土蠻部勾結,成為明朝邊防的大敵。另一個,就是「黃金家族」的土蠻,土蠻的侵擾對象主要是遼東,但也常和朵顏合兵南攻薊州。戚繼光剛剛到任薊州時,即隆慶二年(1569年)十二月,朵顏部就曾給了戚繼光一個「下馬威」,他率軍屯兵薊州北面的青山口,企圖南下。戚繼光得到消息後立刻主動出擊,在青山口擊敗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的前哨部隊,迫使董狐狸退兵。此戰雖未能重創敵人,卻也使朵顏部一時不敢南下,為加強薊州防禦爭取了時間。此後幾年裡,朵顏部多次小規模騷擾薊州,皆被擊退。隆慶五年(1571年)空心敵台全線竣工後,蒙古人破關南下更是難上加難。但不甘心的朵顏部卻另有打算:你的空心敵台厲害,那就把你引出來打。

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春,朵顏部再次大規模南下,比起之前幾年的騷擾來,這次他們集中了數萬人,包括朵顏部名義上的首領長禿,實際首領董狐狸,董狐狸的侄子長昂,可以說是動了血本。朵顏軍先在喜峰口外借口「邀賞」,然後在周邊大肆燒殺搶掠,企圖誘明軍出塞,可他們顯然低估了明軍的戰鬥力,戚繼光聞訊後立刻出兵,在喜峰口外重創朵顏部前哨。一計不成,朵顏部索性集中重兵攻打董家山要塞,這次戚繼光也集中重兵,命令董家山守軍主動出擊,又讓北面榆木要塞守軍從後路夾擊,硬碰硬的和朵顏騎兵打一場野戰。明軍先以戰車阻遏蒙古騎兵,再以火炮轟擊,朵顏騎兵在炮火下大亂,明軍步兵衝鋒,騎兵兩翼包抄迅速沖亂了蒙古騎兵軍陣,朵顏部苦心籌謀的「引出來打」,很快就成了自己的潰不成軍。明軍一路追趕一百五十多里,不但重創敵人,更活捉了朵顏部首領長禿朵顏部下血本的進犯,終以完敗告終。而這場被黃仁宇無視的戰役,卻是戚繼光「步騎車協同作戰」思想的典範。

長禿被俘,整個朵顏部上下炸了鍋,群龍無首的朵顏部由董狐狸率親族240多人,向戚繼光叩關求降,明王朝順水推舟,接納了朵顏部,隨後釋放了長禿。從萬曆三年(1575年)起,與明王朝相鬥數十年的朵顏部,恢復了和明王朝之前的朝貢關係,原本是薊州北部邊防的一大威脅,從此成為屏障。

朵顏服了,土蠻卻還囂張,就在戚繼光痛擊朵顏時,朵顏北部的土蠻也正大肆入寇遼東。遼東總兵李成梁雖多次重創土蠻,但戰火卻始終不熄。對土蠻的威脅,戚繼光多次上奏明朝,要求主動出擊,打垮土蠻。萬曆七年(1579年)十月,土蠻部集中五萬人大肆攻掠遼東,明朝命戚繼光馳援,戚繼光火速集中三萬兵馬北進,先在狗兒河擊敗土蠻,繼而進軍狗兒敦,再次大破土蠻,土蠻自知不敵,倉皇退卻,戚繼光與李成梁合兵,連續追殺百里。此戰在明朝遼東歷史上有重要意義,因此戰傷亡慘重,土蠻部對遼東的侵擾漸熄,而遼東原本不起眼的女真部落,卻漸成坐大之勢。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與戚繼光一道在萬橋山全殲倭寇的「老戰友」湯克寬,也在這場戰役中犧牲。

戚繼光鎮守薊州十六年,原本是蒙古騎兵侵擾重災區的薊州,從此「烽火漸稀,邊備修飭,薊門宴然」(注:《明史·戚繼光傳》)。他著力修築的「空心敵台」,也由最初的一千多座增加到三千多座,「練兵十萬」的願望雖未實現,但其十二防區,也打造出了精兵近四萬人,薊門精兵,已是大明王朝勁旅。萬曆十年(1582年),戚繼光調到廣東任職。薊鎮父老聞信,去京上書,叩閥請留。戚繼光離薊鎮那天,百姓罷市,遮道攔轎,放場痛哭。後薊鎮人民為戚繼光建了生祠,刻石立像,以寄託敬仰、祝福之情。

將軍從不負漢人,漢人也必不忘將

戚繼光一生戎馬倥惚,驅馳神州南北大地,精忠報國,歷久彌堅,無論是南下抗倭,還是北御韃靼,他戎馬一生,保衛著自己的國家,守衛著一方百姓,愛國主義的精神貫穿著他整個人生。可惜,大廈將傾,明朝到了戚繼光的時期,已是到了風燭殘年,明朝將帥固步自封,未能將戚繼光的兵書戰略繼承下去,更未能如戚繼光那樣嫻熟的駕馭火器。明至中後期,對蒙古諸部只能憑長城而守,無能力野戰爭鋒。戚繼光在野戰中戰勝蒙古鐵騎,應是具有震撼力的事,但並未引起明朝執政者們的重視。在戚繼光打垮蒙古朵顏部騎兵後約80年,明亡。這麼長的時間,明朝的軍隊「有火器不能用」,戰力不僅沒有進步,反而越來越不堪一擊。在明對後金的戰爭中,明後期的將帥們,包括楊鎬、熊庭弼、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等等,都沒有學深學透戚繼光和他的兵書,所以自薩爾滸之戰後,明軍再不敢與後金鐵騎野戰爭鋒。最終擁有較為先進的「熱兵器」的明朝軍隊,敗給了使用「冷兵器」的後金「鐵騎」。

大明失勢,斷了江山,亡了天下,異族的鐵騎入主中原,奸淫擄掠,奴我漢邦……倘若戚將軍地下有知,一定萬分遺恨、痛心疾首,自己馳騁疆場,縱橫一世,卻無法庇佑漢家兒女千秋萬代,卻無法挽救子孫後代為奴為婢……

民族英雄戚繼光,無愧於大明王朝,無愧於黎民蒼生,無愧於華夏的列祖列宗,更無愧於整個華夏民族,「平生自許捐軀易,遙制從來報國難」。將軍從不負漢人,漢人也必不忘將軍。

戚繼光,漢民族之英烈,華夏之精魂。

長按給贊,謝謝支持!

動手分享給小夥伴兒吧!

GIF/1K

長按讚賞支持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漢論壇 的精彩文章:

歷史的沉思——「弱塞則南強」政策下南斯拉夫的分裂
五胡亂華中最野蠻的民族——羯族
再提引渤入疆——可行
沒有最丑,只有更丑,清朝審美到底有多醜?

TAG:興漢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