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靜坐不動1小時 深靜脈血栓風險增10%

靜坐不動1小時 深靜脈血栓風險增10%

靜脈血栓栓塞會導致肺栓塞這種危及生命的兇險疾病,久坐不動、遺傳、住院等是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的危險因素。今天是 「世界血栓日」,專家指出,靜脈血栓栓塞最突出的癥狀是下肢腫脹,尤其是單側腿腫。一旦發現,儘早就醫是治療靜脈血栓栓塞、防止猝死、減少血栓後遺症的關鍵。

肺栓塞非常兇險,致死率高

血液科主任醫師馮教授介紹,靜脈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靜脈內形成血栓,後者是血栓隨血流到達肺部阻塞血管,屬於一種疾病的不同時期。肺栓塞一旦發生,往往非常兇險,臨床醫生幾乎沒有時間去搶救患者,嚴重者可在1~2個小時內死亡,且度過危險期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複發風險。

根據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提供的資料,全球靜脈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發生率在逐年上升。在美國,每年有10~3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相關住院人數超過50萬。在歐洲,每年有5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超過艾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之和。而在我國,靜脈血栓形勢也同樣嚴峻。

年輕人也會得,久坐不動風險大增

和動脈血栓不同,靜脈血栓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患靜脈血栓。

事實上,每靜坐一個小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坐90多分鐘會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住院、手術和久坐不動都會讓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遺傳是一個重要因素。根據2005年北京協和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10家醫院的聯合調查,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中,約20%有遺傳性易栓症。

「並不是說有靜脈血栓家族史的人一定會發生靜脈血栓,但是他們的確是高危人群,如果夾雜著後天因素,比如吸煙、處於妊娠期、坐長途飛機、正在吃避孕藥等,則發生血栓的風險顯著上升,這種風險是正常人的十幾倍。對於住院的病人,由於有卧床、各種基礎病、血液高凝狀態、藥物干預、靜脈置管等多種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同時存在,其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遠遠高於普通人群,因發生急性肺栓塞而導致猝死的病例時有發生,占院內非預期死亡的十分之一。」馮教授說。

和靜脈血栓說「拜拜」,趕緊「動」起來

「但靜脈血栓是可以預防的。」馮教授介紹,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鍛煉,將有效地減少血栓風險:

1、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肥胖者要控制飲食積極減重,這不僅有利於預防靜脈血栓,也有利於預防動脈血栓;戒煙;積極運動等。

2、「動」起來,和久坐不動說「拜拜」。如果長時間處於制動狀態,比如駕車或乘飛機進行長途旅行,甚至是在辦公桌前久坐,尤其是彎著膝關節時,建議花一點時間站起來,伸展腿部,並且在附近走動一下,這對健康的血液循環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因病需要卧床的患者,活動下肢也非常必要,可以有效降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

3、有血栓家族史的年輕高危患者,應到相關專科(如血液科)進行遺傳性易栓症的篩查,及早做好血栓病的預防。

腿部尤其是單腿紅腫,需儘早就醫

馮教授介紹,胸痛、呼吸困難、咯血往往是肺栓塞的主要表現,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突出的癥狀是下肢腫脹,尤其是單側腿腫。

「有的患者還會伴有酸痛,顏色發紫,一旦發現,儘早就醫是治療靜脈血栓栓塞、防止猝死、減少血栓後遺症的關鍵。」馮教授表示,綜合運用抗凝、溶栓、手術取栓、非藥物輔助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可以顯著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提高療效。最新的國內外的臨床指南都指出,抗凝治療是預防和治療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石。目前臨床上,傳統抗凝葯因存在個體用藥差異大、需要頻繁監測、起效慢,並且與很多食物、藥物存在相互作用等局限性,而逐步被新型口服抗凝葯代替。需要提醒的是,抗凝治療一定要在正規醫院的專科門診規範進行,不規範的治療會導致出血風險增大,危及患者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健康 的精彩文章:

記住這條順口溜 良好習慣伴一生
這味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專為女人而生,可治相思病
女性三個關鍵期需要著重補充的營養素
肝癌早期:請注意皮膚上的這些癥狀
護心、降糖、防中風,柚子功效如此多!

TAG:騰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