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宁路有个敲敲打打安安静静的小店
老城区里散步,
总有一种漫步时光看岁月的感觉。
本是想看看永庆坊,结果到了恩宁路安安静静的街道让人有不一样的舒心和放松,七绕八拐竟忘了目的地。
旧时的恩宁路被称之为粤剧名伶一条街,一路走来向和平大戏院、八和会馆、金星电影院,都有股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
广州的八和会馆在早期是由粤剧艺人同行们自发建立的行会组织,后来发展壮大被海内外粤剧人士尊为“母会”。 粤剧的熏染让恩宁路愈发感性,遥想旧时乌衣小巷咿咿呀呀的戏腔仿佛还在梁间回绕。
一路慢慢悠悠,不想却看见了一个小而别致的手工铜器店。一个不足四平米的店铺,挂着琳琅满目的手打铜器。
据说以前在广州,家境殷实的西关人家都喜欢用铜器,一来消毒杀菌,二来铜的质地较软不会伤人。
广州人爱饮茶,铜壶中热水消毒杀菌,随着铜壶温度的升高壶里的水也渐渐沸腾,装上茶叶,泡一壶,浓浓茶香便溢开。
在广州有一味很出名家常菜叫做铜盘蒸鸡,和传统美食不一样的就是这道菜的重点,不在鸡肉或者调料,好吃与否的关键在于——铜盘。因为铜盘金属的导热性强且受热均匀,令菜肴风味凸显。
这是铜器的温度。
一个小店,一门技艺,一壶香茶,几只铁器,便是一种圆满。
恩宁路的铜器店很多,但是手工却只此一家,大多数的店铺已经是开始批量化的生产。
这家铜器店由苏氏三代人相传至今,小店铺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铜器工艺品,成百上千的铜器工艺品,铜壶、铜碗、铜汤婆子、铜勺、铜铃铛......
广州在城区改造的时候也拆了不少的老街,不少的老铺逐渐远去。而如今,以铜器为代表的老铺在手艺人们的努力下渐渐成为老店复兴的转折点。老艺人、新学徒,恩宁路上的铜器故事多了起来。更是有不少的年轻人纷纷慕名而来,拜师学艺。
就像苏师傅所说铜器是有温度的,你仔细听每次敲打都会有不一样的声音。大概也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悟吧。
苏师傅说,他十八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打铜器,直到现在四十多年了。方知只有热爱才能坚持。
于是就这样与铜器相伴四十载,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多守着这家小店,闲时和街坊邻居聊聊天,下雨天时拍拍照,下班回家后漫步在恩宁路何尝不是一种惬意。
图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违者举报处理。
-
END
-


※娄烨:用身体与世界对话
※拥有百年悠久治牙史的德国懒人洁牙粉,大黄牙、口臭10秒解决,每一口呼出的都是仙气!
※韩剧女主角水光唇的秘密:用它一抹,唇部就像打了玻尿酸
※最后2天,好吃到爆的冬枣,再不买就没啦!(买3斤送3斤)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