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真图悟真(九):橐龠——人体炼丹的风箱

修真图悟真(九):橐龠——人体炼丹的风箱

文/吴丹丰

一、神秘橐龠是什么

阅读道家的丹经,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橐龠”的名词,神秘“橐龠”有什么奥妙呢,贫道在“金丹之旅” 闲余整理文稿,分享下“橐龠”修真法。

“金丹之旅”绘龙虎山天师府(图源:吴丹丰)

橐龠本意指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是风箱的前身。橐,指以牛皮制成的风袋;龠,指橐的输风管,出口。

《老子》里以橐龠言修道,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说“天地之间的虚空,象皮橐,一虚就充满空气,一动气就出去,多言多失,不如持守中道”。

修道是法天地之象,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口如龠,是气之关口,要少言,以守肺气;腹是橐,是气之发动机,是要寡欲,以养丹田真气。

人体小宇宙(图源:吴丹丰)

二、人体炼丹的风箱“橐龠”

道家修真如生火,人体能量之火也要有风箱来助力,故假名“橐龠”。

橐在下丹田的位置,是呼吸鼓荡的腔体,属命宫,龠就是在山根的位置,即在鼻子的下面,属性宫,本门称为虚空穴。在修真家眼中,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名“橐龠”,是道家秘传之关窍。道家修真和他家有异同,“无之以为利,有之以为用”,在修心性的无为法上和佛儒相通,在落手处,道家自有玄妙,是从身体的关窍入手。

张三丰祖师云,“执着己身不是道,不着己身一无是处”,道家内丹学要不执气脉丹田之说,也不能把丹功只做心性功夫。内丹是外与天地宇宙参,内修身心性命之学,是内圣外王的基础功夫,要在身心上实际变化,要在生活中能印证,古代丹家多为医家和武家,体用不二、知行合一。修成腐儒一样“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就错了。

金丹之旅静坐修真图(图源:吴丹丰)

三、“橐龠”呼吸法

“橐龠”呼吸法,先在听息,可静坐静心,观口上鼻下之虚空穴,即龠的位置。

观息要如庄子说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即念头专一,听息不是用耳听,而是用心来听,最后心念也不用,任先天之气之自然变化。

道教清静经言“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观息有基础了,下一步就可练习“橐龠”呼吸之法。以腹部丹田呼吸,一呼一吸,如风之鼓荡,“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用顺腹部呼吸之法,即鼻吸气到到腹部,腹自然鼓起;呼气时候,腹部自然内收,气从鼻徐徐吐出。

修丹如煮茶(图源:吴丹丰)

呼吸和我们平常烧火煮茶很象,有火候,有武火和文火:文火之呼吸,要轻柔,为温养;武火的呼吸,要深长,为助力。先用文火,如微风把火点起,后用武火把茶加热,最后文火慢慢温养,封炉茗茶。

四、丹经说“橐龠”

丹经云:安炉立鼎法乾坤,煅炼精华制魄魂,次搏乌兔静中烹,一往一来名橐龠,清静无为始见真。

钟离权师祖曰:无极玄关,取坎填离,人身八卦,橐龠上源,由丹田呼吸 至灵山之上,丹鼎自暖,守中抱一,由前转后,由下而上,火热上升,命宫灼闪,若隐若现,五脏六腑,沉痾宿疾,不疗自愈;百节四肢,九窍五官,七情六欲,与日渐消。精气之传,亦以橐龠之法,由命转性。

清静无为始见真(图源:吴丹丰)

纯阳祖师采金歌有云:未采药,立匡廓,交合之时用橐龠。用橐龠,近我身,不看天体枉为作。

读丹经,先不求甚解,功夫到了,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编辑:玄朴)

声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德经微言 的精彩文章:

意外发现的水塘,暗藏凶机;得饶人处,且留一步饶人

TAG:道德经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