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他长于临摹,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存世画迹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 之,种种臻妙”。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松溪横笛图》 绢本设色,纵116.4横65.8厘米,藏南京博物院。

《松溪横笛图》写隐居仙境人物,画面为一处憎静优美的深山幽谷,高山耸主,青峰参天,山下树木葱郁,溪岸老松虬曲,树丛中茅舍隐现,一轮明月高挂,一隐者跣足横笛,泛舟溪上,煞是一派出尘仙境,山石的勾勒与镀法,均极细润绵密,设色柔和,使意境更臻拥雅幽淡。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桃源仙境图》绢本设色,纵:175厘米,横:66.7厘米。

《桃源仙境图》和《玉洞仙源图》被合称为“双美图”,是仇英的两幅传世名作。 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似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妍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

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

仇英的绘画风格在“明四家”中最为多样化,尤精山水、人物,这与他职业画家的身份和经历有关。作为摹古高手,仇英曾长期客于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处,纵观历代名迹,并为项临摹古画,终致于“摹唐、宋人画,皆能夺真”,练就高超的艺术水平。长洲收藏家陈官(号怀云)也是仇英的一位重要赞助人,晚年的仇英长期在他家作画。彭年在《职贡图》后题跋中记陈官“与十洲善,馆之山亭,屡易寒暑,不相促迫”。《桃源仙境图》就是仇英为陈官所制,并有陈官收藏印。从作品的创作风格推断,应为仇英晚年作品。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人物故事图》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仙山楼阁图》绢本,设色,纵:31.7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此图即脱胎于南宋“院体”,又兼容文人画之长,具雅逸之致。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特写的景致,劲遒的松枝,坚峭的山石,劲利的用笔,以及小斧劈皴等,都存“院体”遗规。而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如杨翰在《扫石轩画谈》中所评:“笔笔皆如铁丝,有起有止,有韵有情,亦多疏散之气,如唐人小楷、令人探索无尽。”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桃村草堂图》绢本,设色,纵:150厘米,横:53厘米。1957年徐石雪捐献故宫博物院。

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瑾,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

仇英此图应项元淇之约而作。人物襟带飘然,风度高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笔法细腻严谨,设色鲜丽明艳,为仇英青绿山水画代表作。自识“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印。裱边有明董其昌、子固及近人徐宗浩题记三则。经清内府收藏,后为徐石雪所得。未见著录。仇英(约1502-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久居苏州。擅画山水人物。初从周臣学,后取法赵伯驹、刘松年,作品工整不呆板,妍丽不俗媚。人物衣纹精细而流畅。尤长于临摹古画,可以乱真。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吴门四家”。项元淇,字子瞻,号少岳。工诗文,善草书。著名收藏家项元汴之兄。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华山仙掌图》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归汾图》绢本,设色,纵:26.7厘米,横:12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山西汾河流域景色。主人公着红袍官服,策马行进在路上,沿途丘陵起伏,垂柳成行,城阙、校场、村舍、板桥隐现其间,境界透出归汾者返回家乡的亲切情思。此图作小青绿,画法较为疏简。山石简勾略皴,用笔细劲而块面分明,并以轻淡的石青和浅浅的赭石加以渲染;树叶的勾、点、染亦见疏放,敷色也清淡。作品景色疏旷清远,线条尖劲简练,笔法工整中见简逸,色彩清丽中见明快。董其昌对他的青绿山水深为叹服。

仇英此图绘山西汾河流域的秀美风光。画面重山连绵,苍松矗立,错落有致。山间雄关萧寺,山下垂柳成行。旅客或骑马、或挑担行于山路之中,其态匆匆。再往左有小桥流水,山裹人家。用笔于刻意中稍有疏放,用色鲜艳而和谐,构图采用平远法。画中署有[仇英实父制]五字款,下钤[仇英]印一方。卷后有陈九德、邓黻、周天球、彭年等明、清人的题跋。曾经翟枢鉴藏,不见著录。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四季仕女图》长卷,绢木,水墨,纵:29.6厘米,横:300.9厘米。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明代仇英四季仕女图是一幅表现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图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以树石相隔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画法以唐宋为宗,尤擅青绿山水和仕女图。呈泫精致,画风优美,极具功力。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山水画作品欣赏

仇英《四季仕女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书画院 的精彩文章:

张謇 行书《千字文》
国画大师吴昌硕笔墨学习 欣赏
元-张渥绘画作品欣赏
王铎《琼蕊庐帖》欣赏
深入临帖后需要注意的四大问题

TAG:沃德利成书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