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为明朝续命两百年之人,最终被皇帝判处斩首,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

为明朝续命两百年之人,最终被皇帝判处斩首,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

明朝建立于1368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紫禁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虽然此后南明政权又维持了40年(1683年,宁靖王朱术桂自杀,南明政权覆灭),但这一段时间被史学界归为清史,而明朝的灭亡也正是在1644年,这样算来明朝享国276年。事实上,明朝在建国不到一百年之时就差点亡国,幸好有一帮臣子当机立断,为大明又延续了两百年的命运。

为明朝续命两百年之人,最终被皇帝判处斩首,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

明朝历史上差点亡国的事件就是“土木堡之变”,发生在1449年,当时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帅兵大举进犯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率大军御驾亲征,而且带走了朝中几乎全部的文武大臣,明英宗出征没有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反被困在土木堡,明军完全处于保护皇帝和群臣的战略部署之中,战斗力更加低下。

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的结果非常悲惨,不仅明成祖留下的50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瓦剌俘走, 跟随皇帝一起出征的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0余位大臣全部被杀或战死,不仅给明朝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明朝国家人才也损失惨重,良好的发展势头被阻断,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

为明朝续命两百年之人,最终被皇帝判处斩首,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

国君被俘,朝中主要大臣几乎全部被杀,明朝面临亡国的危险,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于谦等人的推举下,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任皇位,于谦等人迅速组织起朝廷日常事务,并且组织兵力反击瓦剌,最终以巨大的牺牲完成了京师保卫战,明朝此时已没有能力继续攻击瓦剌,只能继续防卫,在新君的带领下,慢慢恢复发展。

明代宗朱祁钰继位后,十分重视于谦,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于谦等人建议朱祁钰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稳定了当朝局面;在军事上,于谦等人积极筹集粮草,对瓦剌采取抵抗到底,最终导致瓦剌内讧,以至对明朝构不成威胁;在经济上,于谦建议朱祁钰减免税负、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倾力发展经济。

为明朝续命两百年之人,最终被皇帝判处斩首,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

客观的说,于谦算得上是明朝的再造之臣,没有于谦,明朝也许在“土木之变”后就灭亡,“土木之变”后,明朝由盛转衰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于谦等人的努力下,明朝经济、军事、朝政等方面渐渐还是有了起色,于谦为人廉洁奉公,体察民情,深受老百姓尊敬,这也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声誉被代代传颂,但于谦的努力在7年后发生了变故。

上文说到,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他们本想利用明朝皇帝做筹码,从而获得丰富的物质回报,未曾想明朝另立新帝,朱祁镇发挥不了价值,于是就随随便便开了一些条件,在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等奸臣的帮助下把他放了回来,朱祁镇回来后就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上了皇位,在朱祁镇被俘后,于谦一直宣扬“君为轻”的思想,另立新帝不说,还不考虑营救自己,最终对于谦动了杀念。

为明朝续命两百年之人,最终被皇帝判处斩首,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

于谦毕竟是明朝臣子,皇帝本还念其有功,但奸臣们不断进谗言诽谤于谦,随随便便就找出一大推的理由,最要命的是徐有贞的进言,他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这触碰到了明英宗最敏感的神经,于是他下令将于谦等人下了大狱,此时奸臣们加大了诽谤于谦的力度,最终朱祁镇判处于谦斩立决,并且连于谦举荐的一些文臣也不放过,很多都被抄家、充军。

当明英宗派人去查抄于谦家时,发现他家并没有多余的财产,皇帝以前赐给他的东西也不舍的用,于谦家里最值钱的就是皇帝赐给的蟒袍、剑器等。在于谦被行刑的那一天,全城老百姓都为他喊冤,甚至连刽子手都不愿意行刑,有的刽子手为了不愿做千古罪人,宁愿自杀,于谦临死前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正如他诗中所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历史天天看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出身寒微,能在军队中迅速成名,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朱元璋乞讨三年,获得三大收获,为日后打天下做好了准备
朱元璋最“浑”的一个儿子,身为各地藩王之首,四十岁就放纵而亡
此人数次打败朱元璋,投降后也未有大战功,却被封为明朝开国公侯
朱元璋对待“胡虏”,打天下和坐天下喊出相反口号,效果却都很好

TAG:历史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