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畫清風雅集: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雲歸

國畫清風雅集: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雲歸

張大千 《荷花》

此幅作於1944年,那時的大千已經是名滿天下,筆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態。這幅《荷花》是張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賞,嬌艷而不俗,沉著而不浮,生動而不匠。

弘一法師 《行書十言聯》

傅抱石 《屈原》

畫中的屈原昂首獨行,瑟瑟的秋風,吹拂著他的頭髮和衣衫。身後是蘆葦叢生的江潭澤畔,前方是蒼茫浩瀚的汨羅江水,他「寧赴湘流」,也決不「蒙世俗之塵埃」。畫家以精細的線描用心勾畫了屈原的形象,而將大片畫面讓與江水,使得觀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時,感受到一種孤獨無助的悲涼。

陳之佛 《春江水暖》

《春江永暖》畫中點點桃花,紅白相間,前後相映,幾枝搖曳的綠竹,穿插其中,更顯出桃花的嬌艷。一隻色彩斑斕的花鴨,悠然自得的嬉戲在流水中.追逐著飄落的花瓣,一派生氣盎然的景象。此幅作品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充分地表達了」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膾炙人口詩句的意境。

吳昌碩 《錯落珊瑚枝》

吳昌碩畫花卉,常於繁枝旁點綴以枯枝,以此來增強畫面的蒼老美感,晶瑩剔透的紅色枝條與天竺的粗枝大葉相交錯,層次豐富,加上行筆老辣厚重,用墨色澤古厚,整個畫面頓時蒼潤爛漫,變化無窮,一種吳氏穩重、典雅、古樸的趣味洋溢其中。

林風眠 《三思》

與靜物一樣,花鳥特別是鳥的刻畫是林風眠盛期藝術的主要體裁之一。對迅疾的中鋒運線的頑強把握,則使鷺這種審美對象成為林風眠藝術高度成熟的最集中體現,其筆下的鷺鷥,只用五六條線,迅疾而準確,集力量與速度嚴整於一。

任伯年 《紫藤棲鶯》

紫藤棲鶯筆致放鬆,寫味十足,水、墨、色的交融變化處理得尤為自然,形成了一種詩意盎然的抒情調子。任氏重視繼承傳統,吸收西畫的速寫、設色等技法,形成風姿多彩的獨特畫風,當之無愧為近百年海上畫派之巨擘。

齊白石 《葡萄圖》

作品筆勢沉厚,用筆極富變化。葉片用大筆濕墨揮寫,後以濃墨鉤筋,墨色淋漓變幻,氣魄雄渾奔放;藤蔓出之以乾澀之筆,內含筋骨。筆法調動了輕與重、干與濕,疏與密等形式美的各種對比因素,將之巧妙的統一在畫面之中,取得了不似之似的藝術效果。

李可染 《迎春圖》

李可染除以山水畫名震中外畫壇外,還非常喜歡畫牛。他畫的牧牛圖形神兼備,意境清新美妙,充滿生趣和詩意。牛背上,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數筆,他便勾出一幅質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

林松年 《南國荔枝紅》

豐子愷 《KISS》

朱自清先生曾這樣評價豐先生的畫:「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的小詩。你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就像吃橄欖似的,老咂著那味兒。」,是對豐子愷先生漫畫藝術成就的概括與總結。

李可染 《雨後斜陽圖》

作品畫面小中見大,遠近遙相呼應,用墨著色準確,煙雲縹緲之勢有如幻境,蒼勁的山體撲面而來。近景的人變的渺小卻更映襯了遠山的蒼渾與雄偉。

張大千 《林壑幽居圖》

潑彩畫法是張大千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洋繪畫的色光關係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獨步古今,引領潮流,天下無能望其項背者。晚年變法並沒有妨礙他對傳統技法的繼承、探研和發揚,而是互補互長,相得益彰,創造出一種半抽象的墨彩交輝的意境。

李苦禪 英姿颯爽

李苦禪的鷹有自己的鮮明特徵,在用筆上,他融進了「古拙的金石風格」,把鷹的嘴、眼與爪都描繪成方形,突出了鷹的兇猛與雄偉,給人以無比鋒利的一種藝術張力,以鷹來展現他堅毅剛強的性格,以鷹來塑造民族博大豪邁的精神風貌。

何百里 《楓彩嵐光》

何百里的畫注重水與墨以及與色彩的交融,水墨與濃墨的交融間水氣浮現於紙面;墨華間一團殷紅極為醒目而自然,草草而就的林叢,布白勾勒的村舍,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一股祥和潤澤之氣,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這種筆墨形式堪稱嶺南畫派的一股新風。

蔣采蘋 《憶版納》

蔣采蘋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以主觀地消解意象的自然形態,營建一種超現實的空間意境。畫家的基本手段是以統一單純的色調和交織繁密的線條構成畫面,將豐富的變化置換成類似版畫的單純處理,減少空間層次,弱化不同物象的質感特徵,從而完成畫家對工筆畫個性化的大膽實踐。

吳昌碩 《瑞木嘉卉圖》

吳昌碩擅長大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所作花卉木石,筆力得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縱橫恣肆,氣勢雄強。

張大千 名作《瑞士雪山》

此幅《瑞士雪山圖》是罕見的大千潑墨潑彩的巨幅精品。此作有著恢宏布局及氤氳的氣韻,潑墨潑彩的技法,以巨筆刷掃導引為主,而少見傳統皴法筆觸,畫幅中央偏右留出空白如湖泊的坡岸及右上方的淡筆山皴。

張大千 《紈扇仕女》

張大千是近代畫壇上少有的全能型畫家,他在山水、人物和花鳥畫方面都有很高造詣,被徐悲鴻先生評為「五百年來一大千」。人物畫中尤其是仕女畫是他擅長的題材,在借古開今的道路上,他既超出了古人,又迥異時輩,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張大千 《風荷圖》

張大千潑墨荷花運筆豪放,大開闔具一瀉千里之勢。尤重水份控制,故鋪水較重,透過筆勢的強勁來回縱橫,將水份、墨色與花青融混,化成一片濕潤氤氳,令全畫籠罩於水氣瀰漫的環境中,充份表現出風荷在池塘中的動勢。

齊白石 《祖國頌》

徐悲鴻 《四駿圖》

徐悲鴻以富有變化的大塊灰墨繪出馬的體態,簡練而精確,用濃墨點出頭部五官特點,最後以硬筆焦墨掃出隨風飄舞的鬃尾。畫面用筆縱放淋漓,但造型結構卻十分嚴謹與凝鍊又結合西方的塊面與光影,濃墨與淡墨交錯,濕筆與枯筆互輝,把馬的形象表現的十分強健。

林風眠 《紅葉小鳥》

陸儼少 《日出天開 山川映輝》

陸儼少畫重章法,長於用線勾雲划水,常用白雲筆勾勒層巒疊嶂,尤用墨塊壓擠留白為云為水,煙霧起伏畫面之上,別具特色。寫大山大水於特殊畫風之中,開創一派,影響深遠。

陳之佛 《春江水暖》

白雪石 《陽朔風光在穿岩》

白雪石的作品以境取勝,在實景的描繪中注入感人的空間意象,以桂林灕江山水為題材創作的青綠山水畫最能體現和代表他的繪畫風格,被譽為「白派山水」。

陸抑非 《蒼蘭》

此作雖工筆重彩但仍富於秀麗文儒的氣息。畫中生動自然的穿插、精緻而靈動的線條、艷麗而高雅的色彩、法度嚴密又不失性情的造型,「清絕秀巧,生意盎然」。墨石因構圖需要而塑造,不僅穩定了畫面,也更襯托出蒼蘭優美的倩影。

傅抱石 《無量壽佛》

傅抱石在藝術上崇尚革新,他的藝術創作以山水畫成就最大,創獨特皴法———抱石皴,用筆洗鍊,注重氣韻,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現人物的內在氣質,線條極為凝練,不同於傳統沿襲畫譜的畫法。傅抱石是開宗立派的一代藝術名家。

黃永玉 《荷塘小鳥》

方人定 《讓媽媽們餵奶》

嶺南畫派的中堅人物方人定大概是嶺南畫派中將自身風格化的繪畫語言與新時代意識形態的訴求結合得最為充分的藝術家。此幅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的《讓媽媽們餵奶》即為此種風格代表作品,表現的是新的意識形態下的農村生產和生活。

李可染 《蜀山春雨圖》

全圖以積墨層層積染,用筆老辣厚重,蜀山的濕潤與桃花的紅艷相得益彰,同時又吸收西洋繪畫對光影描繪的優長,形成迥異時流的自家氣派。

吳冠中 春江水暖

陳逸飛 國畫《宋慶齡》

以油畫著名的陳逸飛,國畫作品並不多見。畫面的內容為宋慶齡的像,創作手法不是人們所熟悉的油畫,但筆觸的描繪到位,把人物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可點擊頁首「清風堂」或長按下面二維碼添加關注

本期導讀

一、國外繪畫:她火熱 芬芳----- my love

二、每天古書畫:歷代繪畫精品選

三、風光攝影:感受山水的呼吸

四、國畫清風雅集: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雲歸

五、大美蠟染:群鳥飛翔 驚動了彩色翅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清風堂 的精彩文章:

大美蠟染:群鳥飛翔 驚動了彩色翅膀
鉛筆畫:風吹草長 誰在歌聲里埋下神秘的面龐
美國畫家Kyle Polzin靜物油畫作品
珍貴老照片:崢嶸歲月 青春熱血

TAG:書畫藝術清風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