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中藥,鬱金的功效及應用

中醫中藥,鬱金的功效及應用

本品為姜科植物溫鬱金、薑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的乾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鬱金和黃絲鬱金,其餘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鬱金或綠絲鬱金。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泥沙及細根,蒸或煮至透心,乾燥。以質堅實,外皮皺紋細,官面色黃者為佳。

【別名】玉金、白絲鬱金

【性能】辛、苦,寒。歸肝、心、肺經。

【功效】行氣解郁,活血止痛,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用於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

【應用】一般用5~12g。

1、氣滯血瘀,脅、腹痛:本品辛能行散,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氣解郁,為血分之氣葯,適用於鬱血滯之疼痛。常配行氣止痛藥,如與木香配伍,若偏於血瘀者倍用鬱金,偏於氣鬱者倍用木香。因其性偏寒涼,對血瘀氣滯而有鬱熱之證最為適宜。治肝鬱有熱,氣滯血瘀之痛經,乳房作脹,配伍行氣活血葯,如:柴胡,香附,當歸等等。治胸脅損傷,胸悶疼痛,可與活血止痛藥同用,如:降香,五靈脂等等。治癥瘕痞塊,或與化癥消瘀葯同用,如:鱉甲,莪術,丹參,青皮等等。

2、熱病神昏,癲癇:本品辛散苦泄,能解郁開竊,且性寒入心經,能清心熱,故可用治濕溫病濁邪蒙蔽清竅,神志昏迷,常配清心化痰開竅葯, 如:梔子,竹瀝,石菖蒲等等,治癲癇,癲狂因氣鬱痰阻,閉塞心竅者,可配伍白礬以清心開竅,豁痰醒神。

3、吐血,衄血,倒經,尿血,血淋:本品性寒,入肝經血分而能涼血,味苦辛,能降泄順氣,可用治肝鬱化火,氣機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經及熱結下焦,傷及血絡之尿血,血淋,常與涼血止血藥同用,如:生地,丹皮,小薊等等。

4、濕熱黃疸,膽石症: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排石,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蒿,梔子。治濕熱煎熬成石的膽石症,可配金錢草,雞內金以利膽排石。

【用藥注意事項】本品能活血化瘀,對子宮有興奮作用,故孕婦慎用。不宜與丁香同用。

【現代研究】含揮髮油,薑黃烯,薑黃素,脫甲氧基薑黃素、雙脫甲氧基薑黃素、薑黃酮和芳基薑黃酮,澱粉,脂肪油,橡膠,黃色染料,葛縷酮及水芹烯。有護肝,利膽,止痛等作用。

【附方】

《溫病條辨》安宮牛黃丸:牛黃30g,鬱金30g,犀角30g,黃連30g,黃芩30g,山梔30g,硃砂30g,雄黃30g,梅片7.5g,麝香7.5g,珍珠15g,金箔衣。上為極細末,煉老蜜成丸,每一丸一錢,金箔為衣。治溫熱病,邪熱內陷心包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乾舌燥,舌紅或絳,脈數。亦治中風昏迷,小兒驚厥,屬邪熱內閉者。

《痘疹世醫心法》牛黃清心丸:牛黃1g,硃砂5g,黃連15g,黃芩9g,梔子9g,鬱金6g。共為細末,臘雪調麵糊丸,每服七八丸,燈心湯下。治溫熱之邪,內陷心包,身熱,神昏譫語,煩躁不安,以及小兒高熱驚厥,中縫竅閉等證。

《醫方集解》白金丸:白礬90g,鬱金210g,薄荷糊丸。治痰迷心竅之癲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健康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坐骨神經痛對我們健康的影響,有什麼病因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中醫中藥,乳香的功效及應用
阿膠是上好補品,教你如何吃阿膠更有效
女性滋補養顏的保健飲食
中醫中藥,延胡索的功效及應用

TAG:現代健康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