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日本「大學品牌」塑造看中國高校「雙一流」爭議

從日本「大學品牌」塑造看中國高校「雙一流」爭議


日前,教育部、財務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公布了 「雙一流」 建設高校及學科名單。42所大學入選 「雙一流」。




隨著教育全球化的縱深發展,「大學品牌」 塑造成為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部 「雙一流」 建設,重塑 「大學品牌」,有針對性發揮大學和學科特色,其做法本身並沒有錯。



儘管如此,「雙一流」名單仍引發了各種爭議。此間,

人們很自然拿它與此前的985工程和211工程作比,甚至認為是高等教育行政主導下的 「換湯不換藥」




「雙一流」 後面綴有 「建設」 兩字,教育部也一再強調 「雙一流」 並非終身制

,中間會根據第三方機構專家評估進行調整,但多數人在看待這份名單時,會不自覺地過濾掉 「建設」,認為進入名單的42所大學就是中國一流高校。另有人對名單B類院校大學頗有微詞,認為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是受到了國家的特殊 「照顧」。




筆者長期從事日本教育諮詢工作,很自然地將中國高校 「雙一流」 建設與日本 「大學品牌」 塑造做比,發現兩者間有諸多可借鑒的地方。



「雙一流」 缺乏評價體系


為重塑大學品牌,2016年日本部分修改了國立大學法人制度,新增指定大學法人。成為指定國立大學法人的大學,在接受國家重點資金援助的同時,享有極大的自主權,比如可參與金融產品投資等。




今年6月末,

日本公布了 「指定國立大學法人」,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等三所高校成為首批 「指定國立大學法人」。

而另四所指定國立大學候選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一橋大學)在今年年末之前尚有再申請機會。







指定國立大學法人申請條件不可不謂之苛刻。根據日本政府(文科省)下發的指定國立大學法人《申請要件》(評價體系),確定研究、社會合作和國際協作三大評估指標。質言之,

三大領域中每個單項得分排名均需達到日本國內大學前十。




比如,社會合作中關於 「

大學經常性收益

」單項,數據採集規定年限為2011~2015年,平均值排名需國內前十,參考值為:9.0%。國際合作領域的另一個單項「

國際聯合發表論文

」,規定數據採集年限為1999年~2013年,平均值排名國內前十,參考值需達到25%以上。大學(本科)

外國留學生人數及日本學生出國留學人數比例

,平均值排名需國內前10,規定數據採集年限為2010~2014年,參考值為:5.8%以上。《申請要項》甚至對數據 「

出典

」(出處)也做了明確規定。




此前,

日本也有諸多 「大學品牌」 標籤

,比如中國學生和家長熟知的 「舊帝國七大」,代表著日本高等教育的最高水準。時代變遷,舊帝國大學內部發展也出現了不同。按照上述指定國立大學《申報要件》,根據硬性指標,最終有七所大學成為指定國立大學法人候選人。北海道大學和九州大學因單項個別指標未達標,而自動放棄申報。




黃仁宇先生曾說過:中國是一個缺乏數字管理的國家。相較於日本,中國 「雙一流」 建設高校,從專業的角度,沒有具體的評價體系,所以也就談不上具體的數據公示,出現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適當照顧地方、照顧地方大學 「沒有錯」


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地方某些大學入選 「雙一流」 充滿了各種的不服氣,認為這些大學的水平抑或名氣不足以成為 「雙一流」。但中國大學公立主體,除了提供優質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外,還需兼顧公平性原則,大學具有貢獻地方責任。這點與日本的做法有諸多相似之處。日本大學發端於國立,國立大學分布廣。大學自身定位非常明確。比如有些地處地方大學,其發展目標之一便是地域貢獻。




至於滿足社會多元需求,則通常由私立大學來完成。私立可根據自身辦學理念,走特色化發展之路。而國立必須做到兼顧。從這點上看,中國雙一流大學兼顧地方,無可爭議。更何況 「雙一流」後邊還有「建設」兩字,適當的地域政策傾斜,有利於中國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




教育部 「雙一流」 建設高校名單引發爭議,除上述原因之外,與中國人「出世」 觀念密不可分。儒家文化核心價值便是鼓勵 「出世」,中國人經常被指做事不甘心、不安心,缺乏工匠精神。這也反應在大學建設心態上,即每所大學都不甘心,都想成為 「雙一流」。結果卻是忽略了自身特色,造成 「千校一面」,整體水平不高。其實,一些大學由於受到主客觀因素影響,並不適合 「雙一流」。




關於這點,可借鑒日本大學的做法,

即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理念,走特色化發展之路

日本國立、私立均有各自發展模式

比如國立大學分成三大類,一類負責 「大學品牌」 再造;二類引領國內大學高質的教育和研發。三類居多數,其發展目標為地方貢獻。

大學發展也是各司其職,來滿足社會的多元需求。




「雙一流」 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的公布,國家有重點對院校重點學科進行政策傾斜,無疑可以給入選「雙一流」大學帶來極大的發展助力。但在缺乏市場自由競爭,尤其是民辦大學羸弱,公立大學獨大的大背景下,中國高校要想真正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達成真正的「一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陳小牧(微信公眾號:陳小牧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中小企業】KTION株式會社提出:創造人花共生內心豐富的生活
【經營】令人驚嘆的經營藝術 擁有10位博士的中小企業
【人物】半世日中,一生不東——沉痛悼念白西紳一郎先生
2017東京國際電影節:藝術與生活的抒情詩——河瀨直美導演新作《光》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