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MF:亞太增長或將放慢 中國可逐漸退出寬鬆政策

IMF:亞太增長或將放慢 中國可逐漸退出寬鬆政策

【財新網】(駐華盛頓記者 李增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上調亞太地區經濟增長預期,認為各國應趁此機會著眼解決生產率增長放慢、不平等擴大和人口老齡化等中長期問題。同時,中國應逐步退出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而國企改革是降低負債與實現經濟再平衡的重要手段。

10月13日,IMF亞太部發布題為「充分利用增長」的區域報告,相較於4月春季年會,將亞太地區2017年與2018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0.1個百分點至5.6%和5.5%。

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Changyong Rhee)稱,亞太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36%,其中中國一國就達34%,印度對全球貢獻13%。亞洲國家增長提速的一大驅動力是出口,且不僅是對發達國家出口走強,而且是對區域內的主要經濟體。

但在另一邊,目前並不能確定亞洲強進增長還會維持多久。由於這一區域經濟走強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未來全球金融條件收緊和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可能使亞洲經濟略微放慢。而在中期內,該區域要繼續面對高槓桿率和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總之,各國應利用當前較為有利的時機,抓緊推進結構性改革,李昌鏞說。

作為政策建議,各國應保持增長勢頭,並努力使增長更具包容性和韌性。對通脹較低且債務水平不高的國家,可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高槓桿國家,可以開始逐步退出寬鬆貨幣政策。金融政策應注重宏觀審慎監管,防範寬鬆貨幣政策下的風險積聚。匯率政策應保持靈活性。財政政策應著眼於結構性改革,如勞動力市場、養老體系等。各國情況不同,應根據實際情況,利用經濟走強的緩衝作用加快改革。

此次年會上,IMF將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期相對於4月調高0.2個百分點至6.8%,未來三年平均增速為6.3%(比4月時高0.3個百分點)。中國2017年通脹率預計降至1.8%,中期內逐漸上升至2.6%。

對中國,李昌鏞在表達樂觀預測之外,突出強調的仍是債務水平增長過快所伴隨的風險。因此,逆周期性宏觀審慎措施應為政策重點,同時可逐步退出寬鬆貨幣政策。

由於國內資源動員率很高,中國經濟正以超過可持續的水平快速增長。IMF認為逐步退出支持性財政政策有益於財政可持續性,未來財政政策應僅用於支持以市場機製為基礎的結構性改革。

IMF亞太部副主任羅德勞爾(Markus Rodlauer)對財新記者說,近年來中國財政赤字增長較快,按照IMF的「擴增口徑」計算,達到GDP的12%左右。因此在中期內,財政政策可以從政府支出投資,轉向偏重於支持經濟再平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實現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轉變的政策重心。

在國企改革方面,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此前的記者會上將國企改革與降低負債率作為對中國政策最關注的兩個方面。IMF亞太報告稱,中國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的一個關鍵步驟,是去除對國企的隱性支持。

羅德勞爾說,IMF在對中國「第四條寬磋商」報告中指出,近年來國企占經濟比重顯著上升,而盈利能力不斷下降。中國企業負債增速過快很大程度上正源於對國企信貸,因此國企改革是解決負債率的一個關鍵環節。如何更快、更深層次地進行國企改革,是中國在未來幾年裡最受全球和IMF關注的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網 的精彩文章:

金墉:各國應注重人力資本投資
龍頭房企前三季度銷售額超越去年全年
一切如夢幻泡影:《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研究發現過去40年全球青少年肥胖人數增加10倍
寶武集團加快處置無效資產

TAG: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