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總以為「非遺」就是書法京劇,咱家門口有個可以玩可以互動的好去處

別總以為「非遺」就是書法京劇,咱家門口有個可以玩可以互動的好去處

結合了山東傳承和本地特色的花餑餑、歷經百年具有美學意象的薩滿軋染、堅守三大古法釀製的手工黃酒……這些來自民間卻有旺盛生命力的項目均是甘井子區文化館非遺展廳被市民津津樂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非遺項目正在以親民的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

1

從上千條線索中精選出的非遺項目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隨著甘井子區文化館改造項目完工,開門納客半年來,文化館每周對外開放時間達56個小時,儘可能滿足轄區及全市百姓,目前每周參加活動的已超過3000人次,其中,館內的非遺展廳以及現代化的設計、具有人文氣息的非遺項目展示、參與度高的互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市民歡迎。

甘井子區文化館非遺部主任高艷艷告訴記者,在這個不足200平方米的展廳內,有8項市級非遺項目,甘井子區獲批到的市級非遺項目也是全市數量最多的一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申報工作有著嚴格的流程和嚴謹的評選,據了解,此次非遺展廳是在甘井子區14個街道、181個社區,搜集到的上千條線索中,一一剝絲抽繭,最後評定的精品中的精品。目前有省級非遺項目1個,市級非遺項目7個,區級若干個。甘井子區文化館通過定期舉辦展覽、主題展,讓更多的市民親身體驗、了解非遺項目。「崑曲和書法這類具有國家特質、世界格局的非遺項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才能欣賞和接受,但是在各地區的非遺項目中,其實有很多具有民俗性質的非遺項目非常親民。」高艷艷說。

2

參與度高的項目讓市民熱切參與

「花餑餑」項目傳承人姜惠曾專註面藝10多年,善於推陳出新,所製作的具有民俗特色花餑餑,即有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民間傳統,花餑餑也叫花饃、花式饅頭,有著千百年的歷史傳承,它以優質的麵粉為原料,和面時加入適量的牛奶白糖經反覆揉搓,講究天然手工製作,顏色全部採用新鮮的瓜果蔬菜調色,無任何色素添加。花餑餑要比饅頭大三四倍,用簡單的工具經切、搓、捏、剪、等製作手法形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就像工藝品一樣栩栩如生,故稱之為花餑餑。

據悉,姜惠每次在非遺展廳舉辦的花餑餑講座,按每次課最多能容納80人的規格計算,每次報名人數都能滿員。從山東地區傳統麵食衍生出的具有大連地域特色,以海鮮造型為主的花餑,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福。採訪中,有市民向記者表示:現在都是3D列印這樣的高科技冰冷製作,能親自參與到動手製作的非遺項目非常有人文溫度。

此外,還有濃郁的精神內涵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極具審美價值的薩滿軋染,歷經百年。如今已經成為集民俗與宗教為一體的藝術品。還有傳承100餘年,堅守三大古法釀製的手工原生態老黃酒,這些都是百姓市場生活中喜聞樂見,沒有距離感的非遺項目。「我們儘可能地讓來參加活動的市民一學就會,學以致用,有實在的獲得感和體驗感。」甘井子區文體局副局長李爽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會把非遺項目和中國傳統的24節氣結合,呈現更有普惠性、互動性的文化沙龍講座,同時,進一步提升非遺項目的多樣化,讓更多的市民參與進來,全面了解非遺項目。

市級非遺項目陳列

區級非遺項目陳列

復原農家小院農具

鏈接

近年來,大連建立健全非遺四級名錄體系。目前,全市非遺項目已達到153項,其中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2項,國家級5項,省級24項。實施非遺總分傳習所工程,目前已建設非遺傳習所40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取悅大連 的精彩文章:

TAG:取悅大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