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皮膚病用藥 勿一塗了事

皮膚病用藥 勿一塗了事

皮膚病用藥 勿一塗了事

家住湖南省常德市的吳女士患有濕疹,看過醫生後開了幾種葯,口服藥物一直按時按量服用,外用藥物也塗抹得很及時,但用了一段時間後效果並不好,皮膚癥狀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便去醫院進行了諮詢。醫生經過詳細了解後告訴她,診斷結果和藥物都沒有問題,問題是出在外用藥的「使用方法」上。吳女士不太理解,外用的藥膏不就是直接塗抹在皮膚上嗎,還能有什麼特殊的方法?

對於一些常見的皮膚病來說,藥物治療大致分為外用藥和口服藥兩大類。尤其是其中的外用藥物使用頻率非常高,可以說超過 70%的療效都需要外用藥來完成。因為皮膚是人體的外在器官,局部的外用藥物可以直接作用於患處,效果好且藥物的副作用較少,而且還能夠起到保護作用,避免病變部位與致病物質的直接接觸。但外用藥物的劑型非常多,不同的劑型具有不同的物理作用,只有選對劑型才能獲得良好的療效,否則輕者起不到作用,重者還會誘發不良反應。比如對於一些急性的炎症,出現糜爛且滲出較多時,就應選用溶液冷濕敷(切記不要用熱溶液濕敷),才能有良好的引流、消腫、散熱、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如果此時用軟膏外擦,只能導致病情越來越重。此外,不同的病變部位也要使用不同的藥物,比如面部皮膚嬌嫩,如果使用酊劑容易引起刺激性皮炎,應用強效激素軟膏如氟輕鬆等可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多毛、皮膚萎縮、起紅斑等不良反應。此外,藥物的用量、塗抹的方法等都有非常多的講究,只有了解了藥物的使用方法,才能使藥效發揮得最好,病情才能儘早好轉。

皮膚病不是小問題,切忌自行買葯

中華醫學會的一項統計顯示,皮膚病患者自行購葯超過70%,很多人認為皮膚病是小問題,自己去藥店買個藥膏抹一下就行,這是錯誤的。皮膚病種類繁多,有的疾病非常相似,甚至連醫生也很難準確判斷,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另外皮膚病的治療方法、藥物同樣非常多,並非只有藥膏,只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才能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藥物的種類、劑型選擇不對,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使疾病轉為慢性,遷延難愈。比如股癬用了皮炎平以後面積會越來越大,瘙癢會越來越劇烈。因此,皮膚病一定要及時就醫,尤其是持續兩周沒有好轉,自行用藥無效和癥狀加重的患者。

藥膏不要塗得太多,會有不良反應

不少人在用藥時會刻意多塗一點,認為塗得越厚效果就越好。實際上,皮膚就像一塊海綿,吸收藥物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一次塗抹過多藥膏並不能增加療效,反而會增加藥物滲透進入全身血液循環的可能性,導致不良反應。一般來說,常用的藥物劑型大致包括溶液(酊劑)、乳膏(霜劑)及軟膏三種。其單位劑量的塗抹面積一般情況下依次為溶液大於乳膏,乳膏大於軟膏。通常急性皮炎(濕疹) 面積較大或表面有滲出時,多選擇外用溶液,每次儘可能塗抹覆蓋所有皮疹,以塗濕為度。如面積不大,表面沒有滲出的皮疹,多選用乳膏,同樣要儘可能塗抹到所有皮疹之上,以薄塗一層為度。對慢性皮疹(角化過度)可選用軟膏,可適當塗厚一些。對於小面積肥厚皮損、頑固不愈的病變,有時還會採用包封方法,就是將乳膏或軟膏厚厚地塗抹在患處,然後用保鮮膜包封起來,這樣更有利於局部藥物的吸收,而且不會污染衣物。

塗藥膏要講究方法,勿一塗了事

很多人認為塗藥膏非常簡單,一擠一抹就可輕鬆完成。實際上,塗藥膏還是要講究細節的,這樣才能將藥效發揮至最大。首先,塗藥最好用手,而不用棉簽,因為棉簽會吸附藥膏,致使實際用藥量下降。其次,皮膚病在用藥前要清潔皮膚,但切忌使用熱水或肥皂進行清洗,以免對皮膚造成刺激。而對於已經出現硬化的皮疹,塗藥之前需要用溫水清洗患處,增加濕度便於藥物吸收。如僅僅是紅斑、輕度脫屑的皮疹,可以直接塗藥。另外,塗抹藥膏時,應先將藥膏擠在皮疹上或一隻手指的指腹上,再用指尖將藥膏擦開,然後輕輕按摩,把藥物揉入皮膚,直至皮疹表面看不見藥膏,便於吸收,儘快起作用。一般將藥膏抹至皮疹邊緣外 3~5 毫米即可。

藥物的存放要合理,否則會失效。

外用藥物的保存也非常重要,尤其是西藥中的藥物成分容易受光線、溫度、濕度的影響,不少人將用完的藥膏隨處亂放,容易影響藥效。在使用藥物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有的會標註「密封,陰涼處保存」;有的則要求「15℃~20℃的室溫下保存」。當然,也有對溫度條件要求較高的凡士林軟膏、W/O 型乳膏等,溫度條件達不到就會降低藥物的使用療效,溫度過高藥物的有效成分就會揮發或遷移,過低可能會出現凍結,影響使用時的塗展性,所以,需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另外,一些含有有機溶劑的藥水等,要注意密閉保存,否則溶劑揮發後會出現結晶。如果發現一些粉劑已經受潮、結塊、變硬,溶劑出現結晶或顏色改變、出現絮狀物、沉澱物,甚至發霉變色等異常,可能藥物已經變質,不宜再繼續使用。 宋新蘭 /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口乾未必是上火
缺牙對鄰牙的損害
老年人貧血怎麼辦
避免痛風發作不能只管住嘴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