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從孫中山輓聯看民國政壇恩怨

從孫中山輓聯看民國政壇恩怨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逝世於北京。次日,國民黨中央決定將中央公園闢為停靈之所。3月14日,段祺瑞執政府召開非常國會會議,通過了為孫中山舉行國葬議案,並由財政部撥出治喪費10萬元。在中山先生停靈祭弔期間,約有數十萬人前往中央公園公祭,表達哀思懷念之情。據治喪處統計,僅於月底前,就收到花圈7000多個,輓聯59000餘副、橫幅500餘條。在眾多題贈輓詩、輓聯的人當中,既有中山先生從事革命的同道、同盟者和追隨者;也有他一生中的政敵、背叛者與思想分道揚鑣的人。而後一部分人的輓聯中,或明或暗透露出他們與中山先生之間恩怨未了、是非未定的弦外之音,耐人尋味。試舉幾例賞析。

章太炎本是老同盟會員,後因政見不同,與孫中山漸行漸遠。但在中山逝世後的次日,章就來到孫宅,擔任追悼會籌備處幹事,併當即撰寫了一副輓聯:

孫郎使天下三分,當魏德初萌,江表豈能忘襲許;

南國是吾家舊物,怨靈修浩蕩,武關無故入盟秦。

輓聯借用三國與屈原故事,借古諷今,對中山應段祺瑞等之邀北上,表示出不同的意見;對中山建立軍政府興兵北伐,亦有嚴厲批評的意味。或因如此,此聯未被允許在孫的追悼大會上懸掛。隨後,有用心險惡者,利用孫、章之間政治上的過節,偽托章氏之名,在社會上傳布章氏的所謂另一副輓聯:

舉國盡蘇俄,赤化不如陳獨秀;

滿朝皆義子,碧雲應繼魏忠賢。

這副輓聯破綻甚多,如:聯中以「碧雲」指代中山,說他是明代巨奸魏忠賢之後繼。此論若成立,章豈不也是「閹黨」中人。另從藝術角度言,也很不合聯律,有國學大師之稱的章豈有不知之理。後章太炎也登報聲明予以否認。至1929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迎回中山靈櫬,舉行奉安大典。章氏又撰一聯,語多恭敬:

洪以甲子滅,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間成敗異:

生襲中山稱,死伴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聯中讚許中山驅除韃虜,功績堪與明太祖相比,可見章氏對中山的推崇之意。不過也有人說,對孫一生的事業,以洪秀全「敗」與朱元璋的「成」相比擬,並不見得完全恰當;亦有人言,此聯中有微言大義,非一般人能輕易看出。筆者不敢妄斷,讀者諸君細品之,或可見仁見智。

孫中山與宋慶齡

因反叛孫中山已失敗下野。隱居於香港的陳炯明,得中山噩耗,遂發來一副輓聯:

唯英雄能活人殺人,功首罪魁,自有千秋青史在;

與故交曾一戰再戰,私情公義,全憑一寸赤心知。

陳炯明與孫中山曾是親密戰友,1922年兩人因政見不合,陳被免去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內務部總長三職,退居惠州。其部屬葉舉率「陳家軍」主力自桂回師廣東,於當年6月16日在廣州發動兵變,炮轟孫中山所駐的總統府和粵秀樓。從此陳炯明便落下「民國叛徒」的罵名。聯中隱含了陳氏的一些個人心跡:上聯說孫中山不能「殺」他,歷史會對他有正確評價。下聯與孫「一戰再戰」,結果落得如此,同樣是怨語。不管如何,聯語文字爽利,態度磊落,顯示其一代梟雄本色。但此聯一出,立刻引起了國民黨人的不滿。邵力子認為陳的這副輓聯是詆毀中山,美化個人。把他對中山的背叛,輕描淡寫為彼此內心才知曉的「故交」、「私情」。於是,把下聯中的「一戰再戰」改為「一叛再叛」,「赤心」改為「黑心」,亦是當時的一段趣話。其實陳炯明與孫中山的衝突,其並非個人恩怨,乃是主義的不同。陳主張聯省自治,造就一個模範的新廣東;而孫則主張以粵為基地,舉兵北伐進而統一中國。但當世史家,皆板上釘釘地將陳歸為反類,一概否定,令人噓欷。然而,陳儘管在政治上頗有爭議,但其主政廣東時興實業重教育,嚴禁煙賭,廉潔自持,政聲與個人操守甚佳。後陳炯明於1933年凄涼病逝於香港,此時,連打敗他的對手蔣介石也頗表同情,送去撫慰金三千元。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為其撰寫輓聯:

一身外竟能無長物,青史流傳,足見英雄有價;

十年前止索悔過書,黃泉送迭,定邀師弟如初。

吳稚暉在聯內重提舊事。當年孫陳決裂。多有為之斡旋說合者,但中山憤恨難平,提出須由陳親寫悔過書不可,陳卻拒絕。與陳炯明一向友善的吳稚暉始終覺得此為一件痛事,希望黃泉相見,陳氏能送上悔過書,雙方和好如初。

陳炯明故里

孫中山當年北上共商國是,是應段祺瑞之邀。逝於北京後,身為「東道」,與孫爭鬥幾乎一生的段祺瑞自然也要送上輓聯:

共和告成,溯厥本源,首功自來推人世;

革命而往,無間終始,大年不假問蒼天。

此聯雖贊中山對革命事業的堅毅、首創共和的豐功,並惋惜他的英年早逝。但聯中藏有玄機:段祺瑞一貫自詡對民國有「再造共和」之功。創立共和,「首功」是孫中山的,我老段討平張勳復辟之舉,也有「再造」之績。如此一來,段氏借祭悼中山,把自己也表揚了一把。

段祺瑞影視形象與真實形象對照

徐樹錚是段祺瑞幕下的中堅人物,號稱「段系的靈魂」。在民初的政壇上,政海波瀾,多由此君掀起。但他服膺三民主義,在北洋集團中,對孫算是個頗為禮敬與友善的人物。正在歐洲考察的徐樹錚用電報發回輓聯一副: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興,一言而喪;

十稔以還,使無公在,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此聯上句典出《論語·子路》,下旬典出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徐樹錚信手拈來,區區數十字,便概括了中山一生的主要事功。據黃埔軍人出身的報人周遊所記:「中山先生之喪,全民哀悼,舉國偃旗,輓詞之多,莫可紀極,而當時竟共推徐氏此聯為第一。余曾分別詢諸李協和、胡展堂、汪精衛、張溥泉諸先生:何以國民黨內文人學者盛極一時,而競無一聯能道出孫先生心事,以堪與徐氏抗衡者?所得答覆,雖各不相同,但一致認定:徐之才氣,橫攬一世,遠不可及。」

與中山一度為友又一度為政敵的「曠世奇才」楊度,所撰輓聯可謂悲慨深致:

英雄作事無他,只堅忍一心,能全世界能全我;

自古成功有幾,正創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

上聯評價孫中山是大英雄,並說明他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下聯是中山所言「革命尚未成功」的演繹。楊度的評價,把孫中山與歷史上許多「家天下」的英雄區別開來,將「天下為公」這一理念天衣無縫地嵌入聯語之中,非大手筆不能為。楊度曾介紹黃興與孫中山結識,而後有了孫黃的結盟、同盟會的誕生,卻又推動洪憲帝制,擁袁世凱稱帝,以致於一時聲名狼籍。

翠亨村孫中山故里

袁克文為袁世凱的第二子,在中山死後,也撰有輓聯,其聯云:

埏隧近明帝故陵,自有江南供俎豆;

史遷作霸王本紀,不教成敗論英雄。

袁克文從小就有「才子」之稱,他在作詩、填詞、書法、古玩等方面都有較高造詣。還很年輕時,袁世凱的一些重要書信,大多是由他代筆的。袁世凱倒台後,他窮苦潦倒,一度在上海靠以賣文賣字為生,他的書法常被收藏者視為珍品。人們讀過袁克文的這副輓聯之後,認為寫得還是得體的,格調不低,不愧是才子。但也有些人並不苟同,認為該聯有「褒袁貶孫」之用意。如第二句的「江南」就是埋筆,若是用「江山」那就合乎情理,因為「江南」意為一隅,「江山」則是大統。這絕不是袁克文的疏忽,更不是他的敗筆,而是隱用了袁世凱曾經說過的「北方政府才合乎法統,孫中山在珠江開帥府,只是南方的割據」,不承認孫中山是正統的全國元首。還有末句的「不教成敗論英雄」,可以理解為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也可以說是袁世凱恢復帝制的失敗。誰成誰敗,暗含用意。他們認為,袁克文用這種筆法,說明他畢竟還是袁世凱的兒子。

滄海橫流 英雄本色

以上挽孫中山聯,不僅見證了民初歷史大變局中群雄逐鹿政壇的恩怨,也讓後人從中感悟到紛繁複雜又命運無常的人生況味。從楹聯藝術的角度說,輓聯中溫情透徹的大度與寬容,也同樣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與處世的哲理。(以上摘編自《黨史信息報》 作者:文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卧榻先生說詩詞 的精彩文章:

評價一個人的套路有多深
國慶出遊訪名山大川,這些風景名勝聯不容錯過!
對聯狂魔曾國藩不得不說的故事
給爭議人物寫出了怎樣的輓聯
別笑,看越南人寫的詩詞,是否稱得起小中華的名號?

TAG:卧榻先生說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