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中國最後的丞相,因謀反被朱元璋誅殺,3萬多人因他而死

此人是中國最後的丞相,因謀反被朱元璋誅殺,3萬多人因他而死

胡惟庸,漢族,濠州定遠人,與李善長同鄉,與張昶為友。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

朱元璋正處打天下階段,他最稀罕的是兩類人才:一是運籌帷幄的軍師謀士,像劉伯溫朱升那樣的,能夠提出高瞻遠矚、「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偉大戰略;二是衝鋒陷陣的將軍武士,像徐達常遇春那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這兩種人才,胡惟庸均不在其列。胡惟庸不懂軍事,不會打仗,朱元璋這支起義軍打了很多著名戰役,沒聽說有一場是胡惟庸參與指揮的,甚至連參與都都沒有。所以,這樣胡惟庸是很難在早期朱元璋陣營冒出頭來。但是,老天餓不死瞎家雀,凡是稱得上是奇葩人物的,一般運氣都不錯。胡惟庸也是這樣的人。本以為這輩子沒當大官命的胡惟庸,在投靠朱元璋的第十二個年頭,突然時來運轉。迅速從基層上調中央,不斷被委以重任。

此間,胡惟庸結識到了一個大人物——朱元璋的大秘李善長。這個李善長從朱元璋起兵時就跟過來,做朱元璋的掌書記,是朱元璋的第一筆杆子,他與朱元璋胡惟庸三人同為濠州人,不過他與胡惟庸還近一層,不僅同州而且同鄉,都是定遠縣人,純老鄉。在胡惟庸的巴結下,據說主要是送了黃金二百兩,也有說是送了三百兩黃金,總之是下了本,砸到老鄉跟前,李善長一看,這人不錯,會來事,於是就認下了這個老鄉,成為胡惟庸的伯樂。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自從楊憲被誅後,朱元璋認為胡惟庸有才幹,很寵信他。胡惟庸也自覺奮進,曾以遇事小心謹慎博得朱元璋歡心,進一步獲得朱元璋的寵信。他為此當了多年獨相,生殺廢黜大事,有的不報告朱元璋便徑直執行。內外各部門的奏章,他都先拿來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熱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職位的功臣武夫,競相奔走於其門,賄送金帛、名馬、玩好之物,不可勝計。大將軍徐達極恨他奸惡,從容地告訴了朱元璋。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宦官出來見到了,便進宮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備中書省臣。惟庸和汪廣洋叩頭謝罪,但暗暗地將罪過歸咎於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於中書。朱元璋更加憤怒,將各臣僚全部關押起來,究問為首主持的人。不久,賜汪廣洋死,汪廣洋的妾陳氏為他陪死。朱元璋問知陳氏乃是被入官的陳知縣的女兒,大怒說:「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怎麼得到?」便頒下敕令命法司調查。於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都應當被判罪。第二年正月,塗節便將禍變上報,告發惟庸。御史中丞商皓當時被貶為中書省吏,也告發了惟庸的陰謀。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輪番訊問,詞語連及陳寧、塗節。廷臣說:「塗節本來參與陰謀,見事情不成,這才將變亂上告,不可不殺。」於是誅殺胡惟庸、陳寧和塗節。

胡惟庸死後,他造反的陰謀還沒有全部暴露,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存義被人自首告發,得以免死,安置在崇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十月,林賢獄案辦成,惟庸通倭的事才顯了出來。

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事情敗露,將封績逮捕,審出當時情況,胡惟庸的逆謀進一步大顯。正好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自首告發李善長和惟庸往來情況,而陸仲亨的家奴封貼木也自首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胡惟庸共謀不軌。朱元璋大發雷霆之怒,肅清逆黨,詞語相連,被誅殺者達三萬餘人。於是做《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此案株連蔓引,直到數年之後,還沒有清除乾淨。

「胡黨」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執著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這四人立了大功,三人下場凄慘,只有他得善終
此人明末大將,敗高迎祥,擊李自成,他若不死,明朝根本不會滅亡

TAG:我執著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