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九張圖告訴你:原來生娃姿勢還可以有這麼多花樣

九張圖告訴你:原來生娃姿勢還可以有這麼多花樣

文|幸孕姐

在大家印象里,女人生孩子大多都像影視劇或有機會看到的現代生產過程中那樣,孕婦都是四仰八叉躺著,接生婆/助產士在下面接生,為什麼這個姿勢被大家普遍使用且流傳至今呢?

孕婦仰卧在床上,一直被認為是最舒適的姿勢,能夠讓孕婦更好的保存體力;這個姿勢能幫助胎兒轉換胎位,便於分娩;有利於接生者觀察產婦的產道情況;方便接生者觀察產程進行到哪一步,接著進行相應的接生措施;以便處理分娩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突髮狀況,比如大出血、產程延滯、臍帶脫垂等。

哎!本來只有十厘米的距離,孕媽卻要花十幾個小時的時間才能生出來,你能想像女人生個孩子要費多大的勁兒嗎?產程的每一步都必須謹小慎微,而寶寶就像表演柔術的演員一樣,經過下降、俯屈、旋轉等一系列動作,才能從緊緊貼著它的狹小產道出來。

其實,除了仰卧位分娩,幸孕姐還特意搜集到一些另類的分娩姿勢,不得不說,生娃還能這麼玩?

1、坐式分娩

待產婦坐在專用分娩椅上,一個助產士在背後扶著孕婦的腰,另一個在下面接著,其實這種豎式分娩姿勢,在古代盛行,只不過他們的椅子要顯然舒服些。(如下圖)

在我國古代,豎式分娩(站立式、坐式、蹲式、跪式)最受推崇,古書有記載「婦人產,有坐有卧」,如今古裝影視劇多採用卧姿,而實際上古代孕婦首選的是坐著生,坐姿分娩是最受古代孕婦歡迎的姿勢,接生婆會在產婦的下面放上乾草或者一個陶盆接著孩子,因此有「臨盆」、「落草」一說。

2、蹲式分娩

蹲著生孩子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啊,不僅累,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就像拉大便,太隨意了吧,萬一沒注意接住一坨屎呢!

上圖是巴彥淖爾博物館裡原始人生孩子的雕塑,不得不說,第一眼真的看錯了……古猿人生孩子時多半是感覺快生的時候,找一顆樹,雙手向上拉著樹枝借力,「1~2~3~使勁兒」,孩子一出來另一個人立馬用手接著,最怕的就是萬一走神兒,孩子「哐當」掉地上,腦子摔壞了,那可咋整啊,不過幸孕姐覺得蹲著可以藉助重力,更利於生產。

3、站式分娩

就像上次廣東雲浮市街頭的那位孕婦站在路上生孩子,這種姿勢由於重力作用影響,經產婦會生的特別快,不過這種生孩子方式來得太突然,不僅急產風險大,而且孩子毫無防範措施地掉在水泥地上,後腦勺著地,很容易摔壞大腦。

當然就算藉助工具保持站立姿勢生產,不僅待產婦雙腿無法大幅度打開,而且接生人員的姿勢豈不是很尷尬嘛,活生生的「胯下之辱」呀,什麼玩意兒的全流人嘴裡了。

4、跪式分娩

這種姿勢總感覺怪怪的,某男子在家實拍老婆分娩過程,就是採用的跪姿分娩,丈夫在前面安慰妻子的情緒,婆婆在後面接生,一切進行地很順利,最終小寶寶順利誕生。

陣痛十幾個小時,已經都快要精疲力竭了,倘若還要跪著、蹲著、站著……那會有多痛啊?生產時躺著才是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從人體本能來講,疼痛感會使得血管收縮,令血液停留在局部,難達腦部,大腦因此極易缺氧產生眩暈感,生產時只能躺著才最舒服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試管哪些事 的精彩文章:

90後辣媽生產分享:剖腹產麻藥失效到底有多疼?
朱丹初為人母感慨滴滴皆辛苦,發奶不如試試食療法
冷凍胚胎VS.冷凍卵子-哪個更有效?
試管嬰兒失敗後怎麼補救?

TAG:試管哪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