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達40萬年來最高值!在海洋酸化敏感區域「安插眼線」有何意義?

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達40萬年來最高值!在海洋酸化敏感區域「安插眼線」有何意義?

近日,國家海洋局海洋災害預報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在我國南海新建的南沙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測系統投入業務化試運行。該系統可彌補我國南海南部海域上空大氣溫室氣體濃度高精度連續監測的空白,對南海海域海洋碳循環、海洋酸化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為什麼要對大氣溫室氣體濃度進行高精度連續監測?為什麼選擇南沙群島?該系統如何實現連續監測的?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小編,為此小編採訪了國家海洋局海洋災害預報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呂洪剛。

呂洪剛介紹,今年4月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達到40萬年來的最高值,並保持高速的增長趨勢。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升高,直接導致海水中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增加。對海表大氣二氧化碳等濃度的連續監測對量化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理解海洋碳循環等有幫助,更在為海洋碳循環和氣候變化預測提供支持為海洋災害預警報、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生態修復整治項目、海島保護管理提供支撐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南沙群島位於我國海域的最南端,南沙群島及毗鄰海域是中國唯一位於珊瑚礁核心分布區的海域,是我國最大的熱帶漁場。特殊的氣候、地理和生態環境條件使南沙群島及其周邊海域成為海洋碳循環和海洋酸化的敏感區域。監測數據顯示,西沙海域海洋上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從2013年開始保持較高的增長速率,其增長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據小編了解,到目前為止,國家海洋局已建成南沙、西沙、北礵和嵊山4個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測系統,初步形成了從南海南部至東海海域上空溫室氣體的監測網,積累了大量海洋大氣溫室氣體高精度連續監測的經驗和數據,為建成全國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立體監測網打下了堅實基礎。

呂洪剛表示,該系統的建設參照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的相應觀測規範,充分考慮了海洋大氣高濕度、高鹽度等特徵,可實現大氣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高精度連續觀測。

呂洪剛介紹,南沙海洋大氣溫室氣體監測系統運用的技術與之前投入運行的西沙、北礵和嵊山3套監測系統採用了相同的監測技術和儀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4座監測站的監測數據具有很好溯源性和對比性。目前,南沙海洋局觀測資料傳輸專線正處於建設期,待沙海洋局觀測資料傳輸專線全線貫通後,將併入專線實現數據的實施傳輸以及系統的遠程操控。

(中國海洋報記者 鄭雅楠)

(編輯:鄭雅楠審核:吳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滄海 的精彩文章:

試駕全新別克君威,完美的不只是9AT!
新款凱迪拉克XT5,美系車操控還可以!
吉利汽車新款SUV遠景X3,即將上市,配置喜人!
榮威續航400公里?比亞迪新款電動車上市,續航超520公里!

TAG:觀滄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