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上位:26歲的袁世凱打敗日軍,平定朝鮮甲申政變!

抗日上位:26歲的袁世凱打敗日軍,平定朝鮮甲申政變!

1884年12月,朝鮮王國內部的所謂開化黨人在日本勢力的策動下,發動政變,是為甲申政變!

開化黨人和小鬼子們鬧得正歡的時候,心裡也在犯嘀咕,清軍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呢?是不是見我們政變成功,他們無力回天,只能聽之任之了。對,應該是這麼回事。果然,12月6日下午就收到了袁世凱給李熙的信。信中說:「前天聽見宮內傳出爆炸聲,把我們嚇壞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幸好這幾天平靜下來,京城周邊都還安定,您放心吧。」金玉均和竹添拿著信,你看我,我看你。其實他們心虛的厲害,所以盡量往傻的方向去猜袁世凱,但小袁同志這回傻的也太離譜了。他真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呀?其實用不著多慮,過個把鐘頭,袁世凱的大隊人馬就分兵兩路向景佑宮發起了猛攻。沒動靜就對了,一切都在悄悄的干,小袁早和閔妃說好了。

朝鮮宮廷貴族

原來12月4日事變那天晚上,清廷駐防朝鮮提督吳兆有就得到情報,無奈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已帶兵入宮,逼國王遷至大闕外的景佑宮,禁閉出入,清軍也的沒轍啊,只好派士兵繞著宮牆巡邏,監控裡面的信息。5日早晨,清軍知道那幫開化黨憤青借著日本人的力量,假借國王李熙的旨意居然把親向大清的大臣趙寧夏、閔台鎬、閔泳穆及掌兵權的韓圭稷、李祖淵、尹泰駿等人都宰了,軍民騷動,人心惶惶。吳兆有心急如焚,和總兵張光前、幫辦袁世凱共同計議,覺得貿然發起兵端有點冒險,還想等等國內李中堂的指示,始終沒有出動軍隊。至6日清晨,朝鮮官民人心鼎沸,無不憤恨日本人。朝鮮大臣金允植、南廷哲、李鳳九等來痛哭乞師,哭得是鼻涕、眼淚橫流,信服中國的漢城百姓也來告急,求入宮保護國王。

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

吳兆有還想等李中堂的指示。可是,那時候朝鮮和中國的電報線還沒通,要等李中堂的指示就得靠書信。我靠!等信?那黃花菜不都涼了啊!袁世凱覺得不能等了,他費勁唇舌說服了吳兆有。吳兆有終於同意動手了,他於5日10時致書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說:「朝鮮動亂,中國有保護之責。現在朝鮮民眾聞變,欲環攻王宮,貴國兵亦即一體防護。」但至下午4時沒有收到竹添的回信,便決定出動軍隊。吳兆有從左門入宮,袁世凱從前門入宮,張光前斷後策應。

就在大清軍隊向王宮進攻的時候,王宮裡已經有了一小隊鬼子兵在守衛了。

國王李熙

日本兵見中國軍隊進入宮內,據高樓射擊,極為猛烈。袁世凱派訓導陳長慶去見竹添,大概就是說我們大清出兵是有理由的,你們小日本沒事別瞎摻和,趕快帶人滾蛋;小鬼子竹添居然裝逼不接見,仍不斷打槍,陳長慶也不退兵。此時朴泳孝等督率朝鮮前後兩營來助日本人抵抗。清軍奮勇酣戰,朴泳孝的前營或死或逃,僅存50餘人;後營剩下的百餘人倒戈,朴泳孝逃走。鬼子兵一看大勢已去,也棄戈遁去。清軍追擊,追至後苑,日本兵又回頭再戰。吳、張兩軍沖其左右,袁軍率親兵迎其前鋒。正在交戰之際,不料日本人預設的地雷、格林炮齊發。袁世凱軍相距最近,死亡6人,傷14人。日本兵見中國軍不退,便盤踞山頭抵抗,中國軍則將山團團圍住。霎時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任你哭爹喊娘,只有刀會說話!這是近代以來中日兩軍的首次較量,結果我軍取得完勝!竹添見勢不妙連忙要竄,拍胸脯保證的話早就飛出九霄雲外。金玉均雖痛斥這個騙子,最後也只能跟著跑。帶著國王李熙躲到一個小丘後面,清軍追過來,到處放槍。金玉均大喊:「朝鮮國王在此」。清軍恐怕誤傷到國王,不便多施槍炮,收隊回營。日本兵也於夜間潛回公使館。

清軍收兵回營後,仍不知國王消息,便暗中懸賞:有人告知國王所在,賞銀2000兩;送國王來營則賞銀2萬兩。

清軍PK日軍

總辦朝鮮商務派出翻譯四處探訪,最後費勁辛苦才偵知國王李熙此時躲在在漢城北門內關帝廟,估計已經是飢腸轆轆,所以偵探立即密告袁世凱。袁世凱便派茅卒隨吳兆有、張光前率隊前去關帝廟,果然可憐的國王李熙被洪英植的衛隊控制在關帝廟裡。茅卒馬上就衝進關帝廟,試圖帶著這位可憐又愚蠢的帶領國王逃出去,洪英植髮現後就極力阻止。國王見中國軍到,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馬上站起來牽住茅卒的衣裾,趁勢跑出去,進入清軍在外面準備好的轎子。洪英植見國王已經逃出去,於是就想潛逃。茅卒為了穩住這小子,便和他嘮嗑,說你跟我回去,大清會赦免你之類的誑語,偽裝與他周旋,最後把洪英植忽悠住了。

洪英植就傻呵呵地跟著中國兵出了關帝廟。憤青洪英植哪裡知道,他手下的朝鮮兵早就恨他入骨,恨他做出這種害人害己的蠢事。所以,剛至門前,朝鮮兵亂刀齊上,洪英植倒地,不過這小洪至死仍握住茅卒的髮辮不放,大概是想知道為什麼吧。朴泳孝及士官生9人也都被殺死。國王被帶至吳兆有兵營,吳問其遭難經過,國王實告如下:「6日晚上中國軍沖入王宮時,洪英植逼迫國王更衣赴仁川,乘日本兵艦赴東洋。國王等五人皆哭泣央求不去,洪英植不準,親自給國王更換百姓衣服。剛換好衣服,外面槍聲突發,洪英植知道中國軍已入宮,逼國王出宮,劫赴關帝廟禁閉起來。王妃、世子等不知去向。」國王說罷,淚下衣襟,悲傷不已。

閔妃

原來那天王妃和世子被朝鮮左營哨長柳東根等備轎護送到東門外15里的村落,假稱系其眷屬。12月10日,國王回宮,由袁世凱帶兵一營兵護送入內。次日,總兵劉朝貴率兵與柳東根來到東鄉迎接王妃、世子等回宮。接著國王宣布叛臣罪狀:「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徐光范、徐載弼等,陰懷賣國之計,醞釀禍心,不止一日。本月十七日(12月4日)夜,乘郵局開設宴會之機發動事變,劫持國王,恐動上心。是夜,移君上於景祐宮,日本公使竹添即帶兵入宮,名為保護,實為『挾天子以令天下』。金玉均等藉日本兵勢,殺戮大臣閔台鎬、趙寧夏、閔泳穆、尹泰駿、李祖淵、韓圭稷及中官柳在賢,威逼君上,猖獗之至。中國三營乘民心之憤,率兵入宮保護。不料日兵先行開炮,便與之接仗,互有殺傷。大君主乘機逃身,避難北門關帝廟,不久由中國三營及我親軍迎還。洪英植被百姓所誅,其餘均逃避,未克拿獲。此五賊藉他國之兵,挾制君父,罪該萬死!」被中國軍隊控制起來的國王李熙,這一次站在了宗主國的立場上痛斥了金玉均等人的叛國背主行為。

所謂的甲申政變,怎麼看都更像一場鬧劇,僅「三日天下」就謝幕了(這樣看咱們的百日維新時間可不算短)。這場政變使朝鮮元氣大傷,股躬重臣慘死廟堂,開化元勛亡命日本。高宗幾成光桿司令。它使中日更加緊了在朝鮮的爭奪,其結果只能給這個王朝造成更深的內傷。加速其滅亡。

誠然。從朝鮮民族的角度來看,「甲申政變」是一場內耗的悲劇。但是,從這場政變最後的結局來看,有個人是最大的贏家,他就是年僅26歲的袁世凱。青年袁世凱在危急時刻,能夠力排眾議,果斷出手,保住了大清在朝鮮的宗主地位,也為朝鮮人保住了這個懦弱糊塗的國王李熙,當然這也是袁世凱本人揚名立萬的開始。誰曾想到,困頓科場,鬱郁不得志的袁世凱此時能在異邦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呢?國王李熙是袁世凱帶兵送回王宮的,所以他不只有救駕之功,簡直有再造朝鮮的功德。袁世凱本人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也就是以王室保護人自居了。國王李熙回宮之後,袁世凱居然也搬進了王宮,住在偏殿樓下,和國王李熙的卧室就只有一牆之隔。靠!小袁太牛逼了吧。小袁的目的就是要親自監督這個耳朵根子很軟的國王,免得又讓他亂髮什麼密旨。小袁更過分的地方就是讓朝鮮各部大臣,每天向他袁世凱彙報工作。26歲的年輕人袁世凱竟然像人家朝鮮國家的監國大員了。什麼是成功男人?袁世凱這樣的就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樂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亮劍獨立團的原型部隊是什麼?殲滅日軍「參觀團」,全殲御林軍
為什麼朝鮮青年貴族要發動政變,聯合日本對付大清?
成大事者,班子很重要:袁世凱是如何打造北洋系班底的!
包圍頤和園,殺掉慈禧太后:康有為的戊戌年驚天計劃!
周總理三年困難時期到處為災區討糧,在江西用3杯酒換到3億斤糧

TAG:樂樂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