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能一秒讀懂寶寶的外星語!你信嗎?
都說兩歲前的寶寶都是外星生物,沒經驗的新手爸媽很難與寶寶們正常溝通。比如寶寶咿呀比劃,爸爸媽媽們真的理解正確了嗎?及時處理嗎?
這主要是因為,大家還不懂「嬰語」啊!
「嬰語」是什麼?
「嬰語」,就是嬰兒的「語言」。在寶寶學會說話前,只能通過其行為、表情、聲音、大小便等來引起父母關注,我們就起個可愛的名字,叫做「嬰語」啦。
育姐有個朋友,她覺得自己能掌握不少女兒的語言。但有一次卻誤解了女兒的「嬰語」。那天,一家人一起看電視,女兒突然大叫著「baba」,大家都以為孩子學會了叫爸爸,非常高興。
結果幾分鐘過去了,卻發現寶寶便便了,大伙兒這才知道,剛才他不是在叫「爸爸」,而是喊著「粑粑」。這件事後,朋友就下定決心認真學習「嬰語「,掌握寶寶的語言,讓帶孩子變得井井有條。
那怎麼聽懂寶寶的「嬰語」呢?今天這篇文章育姐就來教你啊!
寶寶大哭大鬧
解讀:我不舒服,我餓了、尿布濕了、媽咪好久不理睬我了
肚子餓了
月子里的寶寶哭大部分原因都是飢餓,哭聲響亮,平穩而有節奏,幾乎沒有此起彼伏強弱聲區別。
尿布濕了
尿了拉了都會讓寶寶明顯感覺到不舒服,他會用哭聲來提醒父母該給換紙尿褲了。這時的哭聲會比較小且急促,好像只是提醒你一下。
寶寶困了
寶寶困的時候,通常會哼哼唧唧地哭,這時的哭聲不大,有規律,眼睛無神,哭哭停停,甚至有些躁動不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鬧覺。
需要媽媽陪
如果寶寶無聊需要媽媽陪,經常是哭兩聲停一停,脾氣壞的寶寶不理會的話慢慢會開始變成嘶啞著嗓子大喊。等你抱起了寶寶,寶寶停止哭泣,那應該是寶寶需要抱抱,需要你的陪伴了。
如果不管怎麼做寶寶還是哭鬧,就需要檢查是不是生病了,還不能斷定,可就診詢醫。
紅臉橫眉
解讀:表示要便便
嬰兒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後臉部發紅,有明顯的「內急」反應。這是要大便的信號,爸媽們應立即解決他的「便急」之需。
咧嘴笑
解讀:我很滿意
表示滿意愉快。一般來說,寶寶的笑來得很快,大人常發現四周並沒什麼變化,寶寶就已經牽動嘴角,笑容驟現了。寶寶笑的時候眼睛有神,兩手會同時活潑的晃動,充分散發童真的魅力。這時父母應報以笑臉,用手輕輕地撫摸嬰兒的面頰,並在他的額部親吻一下,給予鼓勵。
碰到臉頰,把頭歪過來
解讀:我餓了
喂完奶一段時間後,當媽媽用手指一碰寶寶的面頰或嘴角,他便馬上把頭轉向媽媽,張開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尋找食物的樣子,嘴裡還做著吸吮的動作,這就說明寶寶又餓了。趕快給寶寶喂吃的吧!
四肢鬆弛懶洋洋
解讀:我吃飽了
媽媽最怕寶寶餓著,但過量餵食顯然也不是好事。怎麼才能判斷寶寶已經吃飽了呢?其實也很簡單。當寶寶把奶頭或奶瓶推開,將頭轉一邊,並且一副四肢鬆弛的模樣,多半就已經吃飽了,媽媽就不要再勉強人家吃東西了。
吮手指、吐氣泡
解讀:我自得其樂
大多數寶寶在吃飽穿暖尿布乾淨而且還沒有睡意的時候,會自得其樂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頭,比方說吮手指、吐氣泡什麼的。這時的孩子更願意獨自玩耍,不願意別人打擾。所以,媽媽就不要去打擾人家了!
癟嘴
解讀:受委屈了
嬰兒癟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往往是啼哭的先兆,這是寶寶覺得爸爸媽媽沒有及時滿足他的要求的體現。這時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的要求,適時地去滿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開心。
對媽媽愛你不理
解讀:想睡覺了
有時寶寶玩著玩著,眼光就變得發散,不像開始那麼目光靈活而有神了,對於外界的反應也不再專註,還時不時地打哈欠,頭也轉到一邊不太理睬媽媽,這就表示他困了。這時,就不要再逗寶寶玩耍了,只要給他創造一個安靜而舒適的睡眠環境就好。
睡覺時搖頭
解讀:太熱了、缺鈣了
寶寶太熱了
如果寶寶睡覺的時候不安穩,小腦袋總是左搖右晃,媽媽一定要摸一摸寶寶的額頭和頸後。如果濕乎乎的有汗,那就說明你給寶寶蓋得或者穿得太多了,寶寶很熱。出了汗頭髮粘在頭皮上很癢,所以寶寶只好搖頭解癢了。
缺鈣了
如果給寶寶穿蓋不厚,寶寶又沒有起濕疹,但還是總出汗搖頭,並出現煩躁不安、愛哭鬧的表現,那麼很可能是寶寶缺鈣了,可以去醫院去做個檢查。
揉眼睛
解讀:困了、眼睛發炎
寶寶困了
寶寶想睡覺的時候,或者剛醒來還沒醒透的時候,會覺得眼皮發沉,這時寶寶會揉眼睛。
眼睛發炎
寶寶的眼睛發炎了:如果寶寶經常揉眼睛,揉得通紅,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睫毛、眼淚,寶寶的眼睛有可能發炎了。
抓頭髮
解讀:頭皮癢、長濕疹、生氣了
頭皮癢
經常抓頭髮,可能是因為頭皮發癢。如果寶寶的頭髮很清潔,那麼媽媽就要檢查寶寶的頭上是不是長了濕疹。PS:寶寶頭部的濕疹開始是一些小紅疹子,慢慢會形成黃色的斑片。媽媽可以用植物油輕輕擦在有頭垢的地方,軟化後幫寶寶洗掉就好了。
生氣了
寶寶抓頭髮也有可能是生氣的表現。媽媽需要尋找寶寶不高興的原因,滿足他的需求。
總是抓耳朵
解讀:耳朵濕疹、中耳炎
當眼淚或是奶汁流進寶寶耳朵時,可能造成耳朵感染,患上中耳炎。寶寶患中耳炎時,表現為耳朵疼痛,啼哭不止,並經常用手抓耳,伴發熱、拒奶等癥狀。如果伴有鼓膜穿孔,還可見粘液膿性分泌物流出耳外,寶寶聽力減退。對於急性中耳炎,應該防患於未然。
雖然寶寶們還不會說話,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透露著信息,爸媽們只有理解了寶寶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照顧他呦~
看完今天的文章,「嬰語」這一課不造大家學的怎麼樣啦?相信你在以後的實戰中一定會派上很大用處噠!如果覺得有用就在下面給育姐點個zan吧!
育姐拉你進育兒、輔食等服務群
還有福利活動和各種小驚喜等你呦!


※寶寶入睡後身上的這4種特徵,是生病前兆,寶媽可別不在乎
※粗心母親玩手機沒注意寶寶的睡姿,一覺醒來悲劇了
※寶寶出生,媽媽最關心的9個問題!
※寶寶一歲半發育遲緩才74厘米,只因無知媽媽這樣寵愛孩子!
※坐月子這個小部位必須要剪剪,讓自己和寶寶少受罪
TAG:寶寶 |